学术投稿

Rho/ROCK信号通路与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蓓蓓;蔡辉

关键词:间质纤维化, Rho, Rho激酶, 肌成纤维细胞, 肌动蛋白骨架
摘要:间质纤维化是由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引起的病理改变,是肝硬化、特发性肺纤维化、高血压、慢性肾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纤维化组织的重要特征是肌成纤维细胞(MFB)的出现。Rho/ROCK信号通路介导的肌动蛋白骨架重组在 MFB表型分化、收缩、迁移等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阻断 Rho/ROCK信号通路是治疗纤维化相关疾病的重要目标。本文综述了 Rho/ROCK信号通路对 MFB肌动蛋白骨架的调节,阐述了其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 proBNP和TXB2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血栓素B2(TXB2)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T proBNP、TXB2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NT proBNP、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 NT proBNP、TXB2水平。

    作者:李翔;郑文武;高毅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进而评价替格瑞洛在急诊 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急行 PCI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1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对照组术前1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术后两组病人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 ,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7 d,随访30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2h、2d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30d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7 d和30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创意无统计学意义(19.7%比8.7%,P>0.05;32.0%比14.3%,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快、更强,而且在药物停用后,药物效应终止也快。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组没有发生大出血的增加,而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更小。

    作者:马瑞;朱国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预测的荟萃分析

    目的: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搜索于1990年1月—2015年4月关于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中异常的MTWA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χ2结合I 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使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心源性死亡危险度的预测价值,获得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CI。结果共有4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938例。其中163例 MTWA阳性,775例 MTWA阴性。与MTWA阴性的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的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HR为9.512,95%CI为4.995~18.113, P<0.001)。结论动态心电图中异常的 MTWA对心源性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朱正庭;张存泰;吕家高;姚济华;周洪莲;余维巍;姚丰;全小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浦家祚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经验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名老中医浦家祚教授善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本文试从气机升降运动的意义、气机升降的枢纽、升降失调致眩晕的病机和浦家祚老师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等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李春红;高琛;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银杏叶滴丸对脑梗死病人p 38活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叶滴丸对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38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测定 p38与 p p38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p38、p p3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滴丸治疗脑梗死疗效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p38活性有关。

    作者:夏乐敏;费雪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活血、抗凝药物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活血、抗凝药物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为试验组27例,早期应用活血、抗凝药物;对照组33例,未应用活血、抗凝药物,观察两组在术后2个月内凝血变化、肝功能的变化及门静脉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试验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使用活血、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安全地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史勇斌;杨高潮;黄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NP及hs 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B型脑钠肽(BNP)及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在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NP、hs 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NP、hs CRP、LVEDD、LVES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BNP、hs 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作者:顾顺忠;王世亚;丁宏胜;张跃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脉血康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之一,且具有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郑海建;秦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全部新发脑梗死病历资料,筛选出现住址为太原市区的病例并寻找其发病高峰。将高峰期病历采用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标准分型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后采用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脑梗死发病存在季节性,春季高发。年发病在4月、5月出现高峰。TOAST亚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与日温差、日平均气压1 d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日低气温7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485,P<0.01;r=0.284,P<0.05;r=0.291,P<0.05;r=0.406,P<0.01);与日高气温1 d差、日高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77,P<0.05;r=-0.323,P<0.05)。心源性栓塞型与日温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1;r=-0.259,P<0.05)。小动脉闭塞型与日高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09,P<0.01),与日平均气温、日低气温1 d差、日低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404,P<0.01;r=-0.334,P<0.05;r=-0.278,P<0.05)。OCSP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与日低温度3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20,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与日低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与各气象因素无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r=0.261,P<0.05),各亚型模型平均误差率均大于30%。结论气象因素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亚型不同而存在变化;脑梗死发病前的动态气象变化对发病影响更大。

    作者:李景莉;李常新;李景鑫;王瑞;王状状;吴晓巍;安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Kil ip I级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将30 mg盐酸法舒地尔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两组均在入院后即刻及之后每隔4 h检验1次肌钙蛋白 I(cTnI),直至 cTnI峰值出现。所有病人入院即刻及1周后检测B型脑钠肽(BNP),待术后1 d及1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治疗组的 cTnI峰值为23.62μg/L±14.5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5μg/L±16.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心脏射血分数、心脏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曲军;王真;王术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病人的疗效。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及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 SAS和 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可显著改善伴焦虑、抑郁症状冠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并提高冠心病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黄淑田;张丽君;孙丽丽;田琴琴;王瑞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 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结合吞咽训练及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作者:李宝栋;白晶;潘亮;刘涛;董猛;毕振云;宋伟伟;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降低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

    C反应蛋白(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对近5年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根据胸痹常见中医证素:血瘀、气虚、痰浊、热蕴等,分述中药对CHD患者CRP的降低作用;分析中药对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 CRP的影响及方证对应的必要性。CRP是一个客观的、能较好预测 CHD患者预后并具一定个体化意义的客观指标,中药不同程度降低CHD患者CRP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中药制剂能有效改善CHD患者现状及预后,且方证对应更具优势。

    作者:白洋;冯志博;薛莲;白瑞娜;李立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门诊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消渴方加减联合格列齐特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格列齐特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两年,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群;张建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63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抗心绞痛及心理疏导等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汉密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情绪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为45.16%,观察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D及 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TG、LDL C、HDL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以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对血脂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钟向红;钟宣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浆Lp PLA2及YKL 40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 PLA2)及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 40)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6月因胸痛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230例。将 CAG显示为非冠心病者设为对照组共7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6例。采用 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脉病变程度,同时测定3组患者 LP PLA2及血清 YKL 40浓度变化,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 LP PLA2及 YKL 4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Lp PLA2及 YKL 40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Lp PLA2及 YKL 40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 PLA2及 YKL 40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Lp PLA2及 YKL 40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 PLA2及 YKL 40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侯卫涛;高东来;彭跃华;周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岩下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随着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等外科手术的开展,岩下窦(IPS)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了解其正常解剖和变异及影像学表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总结相关文献,着重从 IPS的形态、走行、重要毗邻,以及与周围静脉的吻合,特别是与颈内静脉汇合处的分型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认识 IPS的影像解剖学表现,提高相关操作的准确性和减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作者:叶莹莹;张海鹰;马富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益气活血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及室颤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室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另设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作对照。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4.39 mg/(kg· d)溶解灌胃;益气活血组给予生脉注射液3.51 mL/(kg· d),血塞通注射液17.54 mg/(kg· d)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取材,采用 real time 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边缘区 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 Cx43蛋白表达;在体电刺激记录室颤诱发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Cx43的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 Cx43的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体电刺激室颤诱发率模型组高,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的室颤诱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室颤的发生,其机制与改善心室 Cx43表达有关。

    作者:吴爱明;娄利霞;张冬梅;柴立民;聂波;赵明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在此病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以增加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认识和深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影像学、脑脊液改变。结果6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无性别差异,脑电图异常率高为85.2%,腰椎穿刺脑脊液异常率为73.7%,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率为53.6%。结论脑电图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很好,病毒性脑炎后4d~7d脑电图阳性率高;对其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尤其对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形成有更好的提示。

    作者:石志杰;孙美珍;程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房颤动中西医研究进展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多发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手段不甚理想,其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现代医家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中医证型、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俞晓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