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花
外科急性腹痛(也称急腹症)是外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对急性腹痛患者严密观察腹痛及伴随症状、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可提供诊断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诊断未明确者慎用镇痛剂,重视身心整体护理及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给予有效的半卧位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现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浅谈如下体会.
作者:颜淑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分析63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手术采用外侧切口、内侧小切口柯氏针交叉内固定加桡侧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果:随访3至5年,除一例外,其它患儿肘关节外观及功能均为良好.结论:该手术方法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陶立军;崔永刚;高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从黄花蒿中分离鉴定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青蒿醛双键还原编码基因(Dbr2)并研究其表达特性,藉此探索提高该基因表达量并进一步促进青蒿素合成的途径.方法:采用PCR法从黄花蒿总RNA中分离Dbr2基因编码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Dbr2基因在多种人工模拟环境中的转录表达模式.结果:从黄花蒿中分离出1179bp的Dbr2基因编码序列.经过低温、紫外辐射、淹水、脱水、复水、真菌诱激予、葡萄糖、水杨酸处理,Dbr2 mRNA水平分别提高2.5、3.7、10.8、6.0、34.5、28.7、6.3和8.5倍.结论:黄花蒿Dbr2基因可能具有环境诱导表达特性.
作者:杨瑞仪;杨雪芹;冯丽玲;曾庆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另一组仅给治疗和护理常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来测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组日常生活活动及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春梅;刘双;李柏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蝎芪散治疗气虚血瘀性胸痹心痛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蝎芪散,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1月为一疗程.记录胸闷、心绞痛发作次数,服用硝酸甘油的次数及用量,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蝎芪散治疗气虚血瘀性胸痹起效快、持续时限长整体改善症候疗效明显.
作者:李淑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严格掌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手术后针对性的功能康复锻炼,均有利于高龄患者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
作者:于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放疗方法,对照组结合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结合中药治疗方法.7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42例观察组患者当中,显效30例,显效率约为71.43%;有效9例,有效率约为21.43%;无效3例,无效率约为7.14%;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约为92.86%.42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显效18例,显效率约为42.86%;有效13例,有效率约为30.95%;无效11例,无效率约为26.19%;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约为73.81%.现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能够有效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崔保栓;白志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黏膜变性和色素减退的一组慢性病.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口狭窄、性交不适.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不甚满意.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 F ocused UItrasound HIFU)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无创、有效、安全、治疗后恢复快、无辐射性损伤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应用CEF-Ⅰ型超声波妇科治疗仪对6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冯国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门诊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门诊部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医疗工作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在社会中的声誉.加强对门诊护理工作并进行一系列护理管理的改进,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索桂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老年住院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方法:对实验组271例老年住院病人心力衰竭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而对照组261例病人进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6个月复发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例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6个月复发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行健康教育能减少老年住院心力衰竭病人的再入院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比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与传统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9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利普刀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微波治疗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第2、4、8、12周进行定时复诊,记录其阴道排液量、阴道出血时间、症状改善、宫颈创面愈合情况及宫颈复原的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利普刀治疗组)5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2.5) min,术中出血量(4.5±2)ml,术后随访3个月,手术一次性成功显效5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微波治疗组)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 67±2.5) min,术中出血量(100.5±20) ml,术后随访3个月,手术一次性成功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7.5%.结论: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与传统微波治疗作对比,具有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疗效显著等优点,同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有效降低宫颈癌的误诊及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梅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我院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报告13例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10例行手术复位并予睾丸固定,3例行睾丸切除.结论:对于出现非外伤性阴囊急症的青少年患者要考虑到睾丸扭转的可能,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手段,高度怀疑睾丸扭转者应早期果断进行手术探查以挽救睾丸.
作者:梁英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80例符合纳入本研究范畴的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加二陈汤等中药口服.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胀饮Ⅰ号或Ⅱ号.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进行对照差异显著.结论:肺胀饮可以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改善临床的预后.
作者:巩丽;白小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1例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曾文玲;周德生;吴声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妇女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关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诊、治、防是广大乳腺疾病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半年后门诊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调整失衡的女性激素,效果稳确、显著,毒副作用小,是当前治疗乳腺增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孙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当前,医疗事故是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旦事故发生,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社会群众等之间的矛盾将会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病历档案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原始凭证,病案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完备,是否详尽,对于解决医患矛盾,“举证倒置”,维护各自合法利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能否提供及时,准确,周到的病案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作者:汤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家庭育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家庭育儿健康教育寻找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育儿评估量表”,对3~6岁儿童及母亲进行调查,用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得分好及很好只占66.7%,需改进仍高达31.8%;农村组得分很好档次明显低于城市,需较多改进档次在调查的八大点中明显高于城市组,显示农村和城市育儿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在社区和农村开展家长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急待加强的工作,更是提高家庭育儿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伟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593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环境改变、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经济负担加重,导致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恐惧、烦躁、抑郁、孤独、悲观、绝望等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交通,维护患者自尊心及给予情感支持6项护理对策,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593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除7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作者:刘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清水样稀便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本院儿科2009年共收治87例腹泻惠儿,根据发病节气、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等五个证型,辩明后分别施予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戴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所以治疗也应以解除疼痛为目的.以往,神经根管道内的机械压迫产生腰腿病的机理是人们广泛接受的概念,所以解除机械压迫便成了治疗的主要目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20%-25%的患者CT及MRI显示间盘突出却无临床症状,提示突出物的直接压迫不是产生症状的唯一机理.所以单纯摘除髓核的手术疗法显然不是好的办法,而保守疗法则有着明显优势,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8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松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