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云;韩清华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是 MMP s家族中的一种明胶酶,MMP 9可降解Ⅳ型胶原等多种胶原及明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 )过程,增加斑块不稳定性,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对MMP 9的结构与活性调节、与AS的关系及中医药防治进行综述。
作者:马玉梅;霍清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对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于发病24 h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用于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状况,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 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内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99.2%、97.8%。椎基底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99.4%、96.0%。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相符率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96.0%、大脑前动脉94.1%、颈内动脉虹吸部100.0%、颈内动脉终末端94.4%、大脑后动脉81.8%、双侧椎动脉86.4%、基底动脉84.6%。结论颈内动脉检查时,可首选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检查时,可首选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可显著提高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一征文内容:1.银杏叶滴丸用于治疗胸痹、中风的观察;2.银杏叶滴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观察;3.银杏叶滴丸用于治疗脑梗死、痴呆的观察;4.银杏叶滴丸在中老年病中的其他应用观察;5.银杏叶滴丸的作用机制研究;6.银杏叶滴丸临床运用综述。二征文要求1.论文重点突出,科学性强,数据准确,综述文章不超过5000字,研究论文不超过4000字,另附300字~500字摘要1份,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如属综述、总结报告、理论探讨方面的文章,其摘要应将主要内容表述清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阿米洛利(amiloride)发挥药理学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一些离子通道如 Na+/H+交换器(NHE),酸感受离子通道(ASICs),Na+/Ca2+交换泵(NCX)等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对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阿米洛利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癫痫、偏头痛等发作时造成的酸中毒、Ca2+超载、兴奋性毒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有望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作者:杨飞飞;李光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不仅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穴位敷贴疗法将经络穴位与中药外治有机结合,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2],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多项研究证实穴位敷贴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36],且该法是二级、三级医院心系疾病使用频率高的中医护理技术[7]。本文仅就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穴位敷贴在降低高血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魏虹;沈翠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 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56例随机分成 A 组(瑞舒伐他汀10 mg/d,128例),B组(瑞舒伐他汀20 mg/d,128例),另选5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收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清 VCAM 1、ICAM 1和PAI 1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 VCAM 1、ICAM 1和PAI 1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 组、B 组在治疗后1周、2周 VCAW 1、ICAM 1和PAI 1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在治疗后 VCAW 1、ICAM 1和 PAI 1水平均较 A组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 ACS患者血清中 VCAM 1、ICAM 1和PAI 1的水平,且随着瑞舒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其降低ACS患者血清 VCAM 1、ICAM 1和PAI 1水平的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张丽贞;马秀瑞;张竹林;朱利军;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桥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0例经头颅CT、头颅 MRI证实的脑桥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小量脑桥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预后好,出血量大于5 mL 者临床表现典型,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脑桥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对脑桥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头颅 MRI。
作者:王林青;李丽莉;武慧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阿尔茨海默病(AD)以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目前常见的导致老年人痴呆的原因。目前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AD的药物主要是用于改善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AD的进程,在寻求 AD的病因治疗上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作者:何章;胡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两种肠内营养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的影响,使用两种肠内营养液后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情况。方法42例使用肠内营养的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混悬液组(TPF)21例,肠内营养乳剂组(TPF)21例。观察比较两组使用营养液前后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及出现消化道的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增高,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种肠内营养均出现不同的消化道症状。结论两者均可适用于颅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但对消化道反应并发症的控制不同。
作者:葛立峰;段虎斌;孙建林;郝春艳;李涛;高刘民;穆慧斌;郭剑;崔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1)受体激动剂 Exendin 4(Ex 4)在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组(MI);Ex 4+缺血组(MI + Ex 4);5羟基葵酸+ Ex 4+缺血组(MI Ex 45 HD);5羟基葵酸+缺血组(MI 5 HD)。各组在制作 MI模型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Ex 4+5 HD、5 HD预处理。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缺血30 min内各组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发生率、VT+VF持续时间、发生次数和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结果 Ex 4显著减少大鼠心肌缺血30 min发生率(P<0.05);与心肌缺血组比较,Ex 4可以有效减少室速+室颤的持续时间、发生次数和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有关(P<0.05);5 HD可以有效消除 Ex 4减少室速+室颤的持续时间、发生次数和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Ex 4有效减轻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而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的信号转导相关。
作者:张凯;彭碧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在保证冠脉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剂量、低碘浓度结合迭代重建(IR)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组(30例,低碘浓度270 mgI/mL 对比剂+低管电压100 kVp+SAFIRE算法重建图像)和B组(30例,传统的370 mgI/mL对比剂+120 kVp+FBP 算法重建图像)。比较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节段优良率、图像 SNR、图像CNR、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用量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节段优良率、图像 SNR及CNR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ED分别为(2.49±0.55)mSv、(3.86±0.57)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6,P<0.05);A组碘用量较B组降低了27%。结论冠脉 CTA 使用迭代重建技术、低浓度(270 mgl/mL)对比剂和100 kV管电压,与不使用迭代重建技术、传统浓度(370 mgI/mL)对比剂和120 kV管电压扫描相比,获得的图像质量无差异,但前者的辐射剂量及碘用量比后者显著降低。
作者:王振玉;武志峰;赵馨;鄂林宁;吴山;王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13K Akt)信号通路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成年 SD大鼠40只,按随机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七氟醚预处理+抑制剂 LY294002组(S+LY组)和溶剂组(DMSO 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注24 h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光镜下观察各组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的 Akt 表达,TUNEL 法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与C组相比,其余4组AI、p Akt指标表达均增加(P<0.05),与IR组相比,S组AI表达降低显著(P<0.05), p Akt表达明显增加(P<0.05),S+LY组及DMSO 组AI和P Ak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 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华丽;韩冲芳;周晓辉;雒珉;王晓鹏;张建文;张卫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诊收治高龄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2年经我院急诊确诊老年性肺栓塞患者19例,将其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9例及对照组(年龄65岁~79岁)10例,两者在危险因素、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措施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危险因素,高龄组仅卧床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未见明显高于高龄组(P>0.05);两组在性别、临床症状、D 二聚体、PTCA充盈缺损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措施上两组患者无特殊差异。结论高龄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繁杂,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其误诊率高,应引起一线医师重视。
作者:张艳敏;冯强;陈惠敏;薛俊红;李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点14 d,辨证服用活血化瘀免煎颗粒21 d,21 d后口服脑血疏口服液至发病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价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能有效促进血肿吸收,3个月后改良 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脑出血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方案优于基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所制定的内科基础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澈;院立新;李净娅;张根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关系,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 hs CRP变化的影响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78例既往无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入院即刻或第二天空腹血糖水平分为 A 组(FBG≤6.1 mmol/L)20例、B 组(FBG 6.2 mmol/L~11.1 mmol/L)36例、C组(FBG>11.1 mmol/L)22例,检测各组血hs CRP水平,将血糖升高共58例,随机分为D组(普通治疗组,血糖控制在6.2 mmol/L~10.0 mmol/L)和 E组(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 mmol/L~6.1 mmol/L),检测各组 hs CRP 水平,对各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不全(LVF)、心源性猝死(CD)、恶性心律失常、低血糖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 组、B组、C组 hs CRP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392,P<0.01)。治疗后强化降糖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猝死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 hsCRP 水平下降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 FBG水平升高,AMI患者的hs CRP水平亦升高。强化降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hs CRP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 AMI的炎性介质有关。
作者:保彦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综合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为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2013年)、万方数据库(2000年-2013年)、维普数据库(2000年-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2013年),结合手工文献检索的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2型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136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马文艳;陈还珍;刘亭亭;忽海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动脉粥样硬化内不成熟新生血管促进易损斑块发生、发展。从周细胞募集入手,综述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不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晓丽;胡先同;姜希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细胞外液酸化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静息张力的作用,并探讨钾通道阻断剂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 Pow-erLab和DMT微血管环张力记录系统,观察细胞外液酸化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静息张力的影响。观察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阻断剂4 AP(0.3 mmol/L、1 mmol/L)、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阻断剂 Gli(0.003 mmol/L、0.01 mmol/L、0.03 mmol/L)、钙激活钾通道(KCa)阻断剂TEA(1 mmol/L、3 mmol/L)对浴液 pH 值梯度改变(7.2、7.0、6.8、6.6)时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①静息状态下,随pH值梯度降低,大鼠冠状动脉环张力逐渐增高,其大收缩率分别为(4.51±1.48)%、(42.74±8.32)%、(80.18±5.63)%、100%。②4 AP 0.3 mmol/L在 pH6.6时减弱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为大收缩的(85.85±6.61)%;4 AP 1 mmol/L在 pH7.0、pH6.8、pH6.6时均能减弱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分别为大收缩的(15.39±9.68)%、(42.06±12.81)%、(55.75±15.66)%。4 AP 对 pH 值梯度降低引起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有抑制作用。③Gli 0.003 mmol/L在 pH6.8、pH6.6时增强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分别为大收缩的(114.12±15.62)%、(120.24±13.78)%;Gli0.01mmol/L在pH6.8、pH6.6时减弱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分别为大收缩的(56.19±3.98)%、(59.07±5.52)%;Gli 0.03mmol/L在pH6.8、pH6.6时减弱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分别为大收缩的(46.19±8.64)%、(29.73±6.12)%。Gli对 pH 值梯度降低引起大鼠冠状动脉环收缩的作用呈双向性。④TEA 1 mmol/L在 pH7.0、pH6.8时增强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分别为大收缩的(68.37±17.77)%、(103.22±10.27)%;TEA 3 mmol/L在 pH7.0、pH6.8、pH6.6时增强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幅度(P<0.05),其大收缩率分别为大收缩的(64.97±11.79)%、(119.32±17.81)%、(134.77±18.20)%。TEA 对pH 值梯度降低引起大鼠冠状动脉环的收缩有增强作用。结论酸中毒时,随细胞外环境 pH 值梯度降低,大鼠冠状动脉环静息张力逐渐增高。该收缩可能与KV通道、KATP通道、KCa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有关。
作者:李江涛;刘宇;牛龙刚;崔丽娟;侯晓敏;李金艳;郭永强;张明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阐述心血管病疾的西医及中医治疗方法,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及发展趋势,认为中西医结合将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优选方法。
作者:贾建国;李廷荃;化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 CAS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及对照组(27例)。干预组加稳消方治疗,并进一步分为干预半年组与对照半年组、干预1年组与对照1年组,分别比较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干预1年组在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方面降低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对照1年组治疗后比较,血黏度指标亦可见明显降低,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干预时间延长,稳消方可改善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用药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侃;霍清萍;王宇新;彭文波;梁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