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孟庆敏;安嫆;翟俊格;孙晋华;吴晓巍;李常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OCSP分型, 颈动脉斑块, 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颈动脉病变及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分析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微栓子形成与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者斑块检出率78.9%,明显高于LACI(59.0%)和后循环梗死(POCI)(22.2%);在TACI+ PACI组有斑块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80.0%,明显高于LACI组和POCI组,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I+PACI组微栓子阳性检出率为44.1%,亦高于其他两型,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微栓子的形成与TACI、PACI密切相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历史性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历史性对照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方法 比较我院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建立之后(试验组,70例)与之前(对照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2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3个月随访时的BI、MRS变化情况,感染并发症,治疗措施,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周时NIHSS和BI改善更明显,3个月时MRS≤2患者百分比明显提高;感染并发症显著降低;抗栓、康复、中药、针灸的干预率显著提高;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无显著增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具优势.

    作者:张云云;刘婷婷;甄晓敏;龙燮;马洁;张秋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例癫痫持续状态伴AML-M3的药学监护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 min以上未自行停止,癫痫持续状态时内科常见的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1].癫痫持续状态的用药原则:①先选用速效抗癫痫药(AEDs)静脉给药,首次用药必须足量;②发作控制不良时应毫不迟疑地重复给药;③顽固性病例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④控制发作后应给予足够的维持量,患者清醒后改用口服抗痫药,并进一步查明病因[1,2].

    作者:米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可舒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 通过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心可舒治疗对AS斑块的影响.方法 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AS模型,并分为高脂组(8只) 、心可舒组(8只)与正常对照组(8只).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应用HE染色、油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斑块的程度及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表达.结果 经16周喂养后,高脂饲养组血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而心可舒治疗后血脂下降.心可舒组脂质斑块面积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巨噬细胞的数值亦明显低于高脂组.结论 心可舒抑制了AS斑块的LOX-1表达及巨噬细胞炎症浸润,提示心可舒具有消退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徐飞飞;徐慧;王楠;周照丽;郝青青;陈旭;刘玉刚;董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丹酚酸B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丹酚酸B作为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成分,在研究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中显示了重要性.丹酚酸B主要通过以下特性发挥其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具有很强的抗凋亡抗氧化特性,能保护受损的神经元;且能有效地诱导干细胞增殖,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改善损伤的脑组织周围的微环境以及促进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本文就丹酚酸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林惠;杨万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6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10 mg,每晚1次,辛伐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瑞舒伐他汀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均能够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有很好的降脂及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情况类似,但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常晚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

    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中毒症状缓解后,经过数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一组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1-3].DEACMP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30%,可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研究发现DEACMP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近年对DEACMP认识的逐步深入,探讨影响DEACM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作者:杜文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的5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心脏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洁;范铁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住院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313例,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大于50%者为对照组(191例),抑制率低于50%者为观察组(122例).观察两组心血管病临床危险因素、糖代谢、脂代谢及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偏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存在明显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HDL-C水平降低,提示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许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瓣膜病患者89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24例,Ⅳ级60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并与心功能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尿酸水平与瓣膜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左心力衰竭与右心力衰竭二者之间尿酸值无差异.结论 瓣膜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程度有良好相关性,与心脏结构改变无相关性.

    作者:杨云仙;任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 调查ACS患者的合并病及中医证候要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入选289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52例(8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5例(8.6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4.15%),其中合并DM的患者83例(28.72%).ACS常见证候是血瘀203例(70.24%),痰浊143例(49.48%),气虚111例(38.41%).ACS合并DM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57例(68.67%),痰浊47例(56.63%),气虚33例(39.76% ),与非DM组相比,两组证候分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合并DM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DM组阴虚证比例高于非DM患者,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苏鑫;高铸烨;张庆翔;陈艳;李立志;史大卓;吕树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首发症状对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对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确诊为AMI病人的首发症状,心电图,心肌酶,临床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治疗后好转30例,死亡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 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复杂多样化,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郭双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乐坦)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乐坦100 mg.随访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和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均为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乐坦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侯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202例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00例.通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02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未见异常者98例.详细记录纳入样本的相关资料,分析冠心病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体重指数、家族史、左室射血分数等,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年龄[OR(95%CI)值1.123(1.080~1.167)]、性别[OR(95%CI)值4.735(2.592~8.649)]、吸烟[OR(95%CI)值7.118(4.073~12.440)]、高血压[OR(95%CI)值9.740(5.172~18.344)]、糖尿病[OR(95%CI)值10.754(5.983~19.331)]、家族史[OR(95%CI)值6.319(3.317~12.038)]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年龄[OR(95%CI)值4.860(3.201~7.378)]、吸烟[OR(95%CI)值6.521(3.774~11.267)]、糖尿病[OR(95%CI)值9.161(6.011~13.963)] 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伴随着左室射血分数减低[OR(95%CI)值0.306(0.181~0.515)],且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相关[OR(95%CI)值0.255(0.174~0.372)].结论 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年龄、吸烟、糖尿病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且左室射血分数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减而减退.

    作者:张彦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脉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脉血康胶囊.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情况及血黏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骆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9基因(CYP2C9) 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多态性及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山西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病理组179例,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ARMS-PCR)检测CYP2C9*3(1075A>C)、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间华法林稳定剂量以及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检出CYP2C9*3(1075A>C) AA、AC、CC型分别为158例(88.3%)、19例(10.6%)、2例(1.1%),AC+CC型华法林稳定剂量(2.35±1.13)mg/d明显低于AA型(2.92±1.11)mg/d(P<0.05).VKORC1-1639G>A GG、GA、AA型分别为0例、22例(12.3%)、157例(87.7%),AA型华法林稳定剂量(2.72±1.00)mg/d明显低于GA型(3.84±1.46)mg/d(P<0.05).非遗传因素中年龄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呈负相关(r=-0.186,P<0.05).性别及体重指数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年龄及CYP2C9*3(1075A>C)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有影响,临床医生可以参考这些变量指导患者个体化华法林的使用,对临床提高华法林的安全使用具有潜在的意义.

    作者:武建才;赵克斌;胡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地黄饮子合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的中药给药途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5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地黄饮子合四物汤,对照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常规静脉输注,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检测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地黄饮子合四物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郑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心活素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强心剂,ACEI,血管扩张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活素.观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NT-proNB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脂饮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脂饮,对照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片,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能明显改善症状.两组治疗后调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脂饮对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与辛伐他汀相当或略低,可明显改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

    作者:周燕;马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胱抑素C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基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了机体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其表达失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且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刘波;刘瑞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保存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氟烷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对离体大鼠心脏的冷保存效果.方法 SD大鼠36只,根据是否腹腔注射异氟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再根据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4 h、6 h、8 h组,每组6只.监测保存前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变化.结果 复灌期间随着离体心脏保存时间的增长,心功能恢复率逐渐降低,其中8 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心功能指标保存前后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灌后随着离体心保存时间的延长,各组心肌酶 CK、LDH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实验与对照组之间冷保存8 h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对冷保存8 h离体鼠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保存后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李镭;梁智星;梁法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