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临床影像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的6例LS-TIA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发作性单侧或双侧肢体抖动,易误诊为癫痫或癔症.全部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脑电图均未见致痫灶.头颅核磁提示2例存在内分水岭脑梗死.结论 LS-TIA是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严重病变的有效预测因子,低灌注是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作者:黄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资料患者,男,21岁,2012年6月1日出现发作性胸闷,与活动关系不明显,胸闷每次持续约30 min,未含服硝酸甘油,每天均有发作, 2012年6月10日就诊于我院心内科门诊,询问病史如下: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史,吸烟史8年,每日40支.体检:神清,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张俊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按照1∶1比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8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方法 且对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硝酸甘油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达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上明显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且硝酸甘油使用量也显著下降,同时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且临床依从性良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神安煌;潘正星;欧阳远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乐坦)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乐坦100 mg.随访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和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均为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乐坦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侯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心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心活素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强心剂,ACEI,血管扩张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活素.观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NT-proNB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完成颅骨缺损合并慢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骨缺损患者46例,且脑积水症状均为发病后3个月~6个月出现.分别采用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23例(A组),余23例给予分期手术(B组).结果 治疗效果:两组术后两周及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分流过度、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费用:两组病人的住院费用及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为慢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润宏;王绘龙;郭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出现精神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出现精神异常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为高龄、肾功能异常或者剂量较大、使用时间长,经调整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对于高龄患者使用硝普钠时,应注意肾功能、药物浓度以及液体的配置方法 和使用的时间.
作者:袁伟;王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00例.通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02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未见异常者98例.详细记录纳入样本的相关资料,分析冠心病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体重指数、家族史、左室射血分数等,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年龄[OR(95%CI)值1.123(1.080~1.167)]、性别[OR(95%CI)值4.735(2.592~8.649)]、吸烟[OR(95%CI)值7.118(4.073~12.440)]、高血压[OR(95%CI)值9.740(5.172~18.344)]、糖尿病[OR(95%CI)值10.754(5.983~19.331)]、家族史[OR(95%CI)值6.319(3.317~12.038)]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年龄[OR(95%CI)值4.860(3.201~7.378)]、吸烟[OR(95%CI)值6.521(3.774~11.267)]、糖尿病[OR(95%CI)值9.161(6.011~13.963)] 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伴随着左室射血分数减低[OR(95%CI)值0.306(0.181~0.515)],且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相关[OR(95%CI)值0.255(0.174~0.372)].结论 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年龄、吸烟、糖尿病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且左室射血分数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减而减退.
作者:张彦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胺碘酮治疗.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研究组患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7,P<0.05).两组治疗后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及室性早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及室性早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宋玉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肺水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肺水肿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7例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肺水肿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痊愈35例(94.6%),死亡2例(5.4%).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病情危重,但如果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积极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其预后还是相当乐观的.
作者:毛崇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硒联合甲巯咪唑(MMI)治疗Graves'病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变化.方法 Graves'病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服MMI 10 mg,2次/日.B组(30例)服MMI 10 mg和硒酵母片100 μg,2次/日.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TGAb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FT3、FT4、TPOAb、TG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对降低Graves'病患者TPOAb和TGAb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俊芳;张薇;李京丽;李昭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对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确诊为AMI病人的首发症状,心电图,心肌酶,临床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治疗后好转30例,死亡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 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复杂多样化,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郭双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单用厄贝沙坦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复方制剂,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作者:李小梅;李慧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 min以上未自行停止,癫痫持续状态时内科常见的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1].癫痫持续状态的用药原则:①先选用速效抗癫痫药(AEDs)静脉给药,首次用药必须足量;②发作控制不良时应毫不迟疑地重复给药;③顽固性病例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④控制发作后应给予足够的维持量,患者清醒后改用口服抗痫药,并进一步查明病因[1,2].
作者:米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1年,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延伸护理后的功能性生活指数、幸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延伸护理前明显提高,与同期的对照组比较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自测尿量、自测脉搏、自测体重、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诊等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常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而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主动脉夹层对右冠脉开口的影响较大,所以常发生下壁心肌梗死.以往误诊患者多是出现胸痛、心电图的变化,心肌酶谱轻度升高.但是主动脉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发生,死亡率高,临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主动脉瘤破裂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鹏;李军;商秀洋;褚瑜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中药给药途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5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地黄饮子合四物汤,对照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常规静脉输注,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检测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地黄饮子合四物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郑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太原市某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调查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胃肠道疾病、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入选的126例老年人中有22例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病史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呈相关性(P<0.05 或P<0.01);性别、高血压病、慢性胃肠道疾病、冠心病等因素均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脑卒中病史是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柳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中毒症状缓解后,经过数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一组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1-3].DEACMP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30%,可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研究发现DEACMP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近年对DEACMP认识的逐步深入,探讨影响DEACM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作者:杜文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细菌培养的特点.方法 总结30例吸入性肺炎的脑卒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脑卒中后有较高的死亡率,易患吸入性肺炎,且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并存.吸入性肺炎以真菌感染为主,细菌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结论 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治疗的关键是要有痰培养的结果,并据此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同时更要兼顾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作者:肖爱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30例有胃肠道疾病的脑梗死患者,分析胃肠道疾病与HCY含量的关系.结果 通过胃镜诊断为胃肠道疾病的30例脑梗死患者中,其中 HCY>10 μmol/L者28例(93.33%),HCY>15 μmol/L者18例(60.00%),HCY>20 μmol/L者12例(40.00%).胃镜下不同类型胃炎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道疾病可能与脑梗死病患者中血HCY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芳芳;徐敏;罗玉敏;李宁;黄礼媛;王平平;高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颈动脉病变及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分析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微栓子形成与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者斑块检出率78.9%,明显高于LACI(59.0%)和后循环梗死(POCI)(22.2%);在TACI+ PACI组有斑块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80.0%,明显高于LACI组和POCI组,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I+PACI组微栓子阳性检出率为44.1%,亦高于其他两型,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微栓子的形成与TACI、PACI密切相关.
作者:孟庆敏;安嫆;翟俊格;孙晋华;吴晓巍;李常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作者:文革玲;宋文红;吕雅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基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了机体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其表达失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且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刘波;刘瑞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丹酚酸B作为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成分,在研究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中显示了重要性.丹酚酸B主要通过以下特性发挥其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具有很强的抗凋亡抗氧化特性,能保护受损的神经元;且能有效地诱导干细胞增殖,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改善损伤的脑组织周围的微环境以及促进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本文就丹酚酸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林惠;杨万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其病理基础是细胞膜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心肌细胞存在多种离子通道,钾通道中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是动作电位复极化3期的主要离子电流,它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的长短关系密切,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人们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活性成分有了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中药活性成分对IK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就中药活性成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作者:吴德琳;杨继媛;吴红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9基因(CYP2C9) 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多态性及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山西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病理组179例,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ARMS-PCR)检测CYP2C9*3(1075A>C)、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间华法林稳定剂量以及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检出CYP2C9*3(1075A>C) AA、AC、CC型分别为158例(88.3%)、19例(10.6%)、2例(1.1%),AC+CC型华法林稳定剂量(2.35±1.13)mg/d明显低于AA型(2.92±1.11)mg/d(P<0.05).VKORC1-1639G>A GG、GA、AA型分别为0例、22例(12.3%)、157例(87.7%),AA型华法林稳定剂量(2.72±1.00)mg/d明显低于GA型(3.84±1.46)mg/d(P<0.05).非遗传因素中年龄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呈负相关(r=-0.186,P<0.05).性别及体重指数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年龄及CYP2C9*3(1075A>C)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有影响,临床医生可以参考这些变量指导患者个体化华法林的使用,对临床提高华法林的安全使用具有潜在的意义.
作者:武建才;赵克斌;胡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及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在抑郁症发生中,脑、心肌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方案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建模开始及结束时进行体质量测量、畅箱实验及糖水消耗实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脑、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体质量、行为学指标变化显示建模成功.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及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及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抑郁模型脑、心肌组织的损伤过程.
作者:郑霄虎;高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模型致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P-选择素基因敲除(P-selectin-/-,KO)小鼠,利用血管紧张素Ⅱ微量泵灌注(angiotensinⅡ infusion)构造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4组:WT+ PBS组(阴性对照组)、P-selectin-/- + PBS组 (空白对照组)、WT + AngⅡ组(阳性对照组)、P-selectin-/- + AngⅡ组(实验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蛋白在血管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血管组织TGF-β1、Smad3基因的表达.结果 WT+AngⅡ组与WT+PBS组、P-selectin-/- +AngⅡ组比较,WT+PBS组与P-selectin-/- +PBS组比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均升高,其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P-selectin能够上调TGF-β1、Smad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主要通过加强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正反馈路径促进血管重构,AngⅡ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孙旭;边云飞;刘改珍;孙亚丽;肖传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60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6组: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高剂量组[1 g/(kg·d)]、中剂量组[0.5 g/(kg·d)]、低剂量组[0.25g/(kg·d)]及辛伐他汀组[15 mg/(kg·d)]、罗格列酮组[10 mg/(kg·d)]、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16周后,观察主动脉弓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程度;测定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罗格列酮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TC水平显著降低;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高、中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T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推测该作用与其促进脂质代谢和抗炎的机制有关.
作者:刘蓓;陈立新;郭鹏;聂波;吴圣贤;谢连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氟烷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对离体大鼠心脏的冷保存效果.方法 SD大鼠36只,根据是否腹腔注射异氟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再根据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4 h、6 h、8 h组,每组6只.监测保存前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变化.结果 复灌期间随着离体心脏保存时间的增长,心功能恢复率逐渐降低,其中8 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心功能指标保存前后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灌后随着离体心保存时间的延长,各组心肌酶 CK、LDH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实验与对照组之间冷保存8 h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对冷保存8 h离体鼠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保存后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李镭;梁智星;梁法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营养素-1(CT-1)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氯沙坦钾治疗组(C组).于实验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心重指数(HWI)、左室质量指数(LVMI);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心肌CT-1和p-STAT3蛋白表达;荧光定量RT-PCR测定心肌CT-1 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同期比较,糖尿病组和氯沙坦钾治疗组HWI、LVMI和心肌组织CT-1、p-STAT3表达均增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钾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 氯沙坦钾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CT-1的过度表达及STAT3的磷酸化作用,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王静;刘素筠;甄璐;程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脂餐负荷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高脂喂养1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共12周),初始及第4周、8周、12周,给予脂餐负荷,分别于空腹、脂餐负荷后2 h、4 h、6 h、8 h采血,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内皮素6(IL-6) ;同时用超声观察腹主动脉动脉硬化情况;12周时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法观察相关动脉硬化情况.结果 血浆ET-1水平:初始时,脂餐负荷后第2 h、4 h、6 h、8 h均升高(P<0.05),以餐后4 h升高明显;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第4周、8周、12周),脂餐负荷后第2 h、4 h均升高,以餐后2 h升高明显.血浆IL-6水平:初始时,其水平脂餐负荷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动脉硬化进展(第8周、12周),脂餐负荷后其水平下降(P<0.05),餐后4 h下降明显.结论 动脉硬化过程中,脂餐负荷后存在内皮功能紊乱,脂餐负荷对动脉硬化早期的炎症反应影响较大.
作者:杨淑玲;靳春荣;王健;白淘;吕吉元;梁建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心可舒治疗对AS斑块的影响.方法 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AS模型,并分为高脂组(8只) 、心可舒组(8只)与正常对照组(8只).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应用HE染色、油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斑块的程度及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表达.结果 经16周喂养后,高脂饲养组血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而心可舒治疗后血脂下降.心可舒组脂质斑块面积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巨噬细胞的数值亦明显低于高脂组.结论 心可舒抑制了AS斑块的LOX-1表达及巨噬细胞炎症浸润,提示心可舒具有消退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徐飞飞;徐慧;王楠;周照丽;郝青青;陈旭;刘玉刚;董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白介素-8(IL-8)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内囊注入法制备大鼠ICH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ex低剂量组和Dex高剂量组,每组又分为12 h、24 h、3 d三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IL-8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见血肿周围有大量的炎症细胞聚集,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大鼠针道周围组织各个时间点仅见少量IL-8表达;模型组与治疗组IL-8表达于24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个时间点血肿周围IL-8表达显著降低,并与地塞米松的剂量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带的形成;急性期给予地塞米松后,可以降低血肿周围组织中IL-8表达,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张学敏;马风杰;丁绪平;李芳;赵玉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脂联素(ADPN)对高糖诱导的人心肌细胞(HCM)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CM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脂联素干预组,分别培养24 h、48 h、72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细胞Smad-3、Smad-7表达情况;ELISA法测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含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Smad-3mRNA及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Smad-7mRNA及BMP-7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脂联素干预组Smad-3mRNA及TGF-β1含量降低,Smad-7mRNA及BMP-7含量增多,且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对高糖诱导的HCM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张晶;李兴;魏立静;胡文英;曹永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4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益气活血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使用SPSS软件对ACS介入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中医证候要素进行频数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益气活血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要素的比较.结果 未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ACS介入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间点的中医证候要素比例分布:实证以血瘀为主,分别占87.7%、56.5%、60.5%、38.3%,虚证以气虚为主,分别占62.2%、67.6%、58.1%、38.3%.痰浊和气滞在四个时点的比例未有明显的升降.入组后第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干预组中血瘀、气虚、阳虚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入组后第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干预组中血瘀和阳虚均显著降低(P<0.01),气虚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瘀、气虚贯穿于ACS介入术后1年的整个病程,益气活血中药可有效干预ACS介入术后患者血瘀、气虚及阳虚证候要素.
作者:张大武;王承龙;王培利;史大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历史性对照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方法 比较我院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建立之后(试验组,70例)与之前(对照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2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3个月随访时的BI、MRS变化情况,感染并发症,治疗措施,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周时NIHSS和BI改善更明显,3个月时MRS≤2患者百分比明显提高;感染并发症显著降低;抗栓、康复、中药、针灸的干预率显著提高;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无显著增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具优势.
作者:张云云;刘婷婷;甄晓敏;龙燮;马洁;张秋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速效救心丸的干预作用.方法 依据诊断标准筛选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速效救心丸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冠脉造影后行早期PCI术,观察ACS患者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浓度变化,探讨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早期PCI术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术后8 h CK、CK-MB、TnI的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1).至术后24 h,CK、CK-MB、TnI逐渐回落,但仍较术前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术后8 h CK、CK-MB的水平无明显升高,仅TnI水平高于术前水平(P<0.05).至术后24 h,CK、CK-MB、TnI进一步降低.治疗组术后8 h及24 h CK、CK-MB、Tn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参照CK-MB、TnI水平诊断围术期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速效救心丸干预能降低ACS患者术后CRP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存在围术期心肌损伤,速效救心丸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平均水平,缩短心肌损伤标志物恢复的时程,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郁怡婷;刘永明;郭蔚;戎靖枫;沈智杰;陈铁军;王肖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50例老年重症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连用7 d.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1);且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减少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更大(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明显改善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意识障碍,促进意识的恢复,同时能明显减轻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理想.
作者:李求兵;杨学青;田心;李海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E/A比值、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标准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连续服用30 d,测定E/A比值、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vWF均降低,E/A比值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WF、E/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够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E/A比值,改善其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姜丹;宫丽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 调查ACS患者的合并病及中医证候要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入选289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52例(8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5例(8.6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4.15%),其中合并DM的患者83例(28.72%).ACS常见证候是血瘀203例(70.24%),痰浊143例(49.48%),气虚111例(38.41%).ACS合并DM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57例(68.67%),痰浊47例(56.63%),气虚33例(39.76% ),与非DM组相比,两组证候分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合并DM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DM组阴虚证比例高于非DM患者,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苏鑫;高铸烨;张庆翔;陈艳;李立志;史大卓;吕树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住院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313例,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大于50%者为对照组(191例),抑制率低于50%者为观察组(122例).观察两组心血管病临床危险因素、糖代谢、脂代谢及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偏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存在明显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HDL-C水平降低,提示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许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瓣膜病患者89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24例,Ⅳ级60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并与心功能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尿酸水平与瓣膜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左心力衰竭与右心力衰竭二者之间尿酸值无差异.结论 瓣膜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程度有良好相关性,与心脏结构改变无相关性.
作者:杨云仙;任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消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脂饮,对照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片,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能明显改善症状.两组治疗后调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脂饮对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与辛伐他汀相当或略低,可明显改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
作者:周燕;马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心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心脑安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每周复查1次,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并在疗程前后分别作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的问卷调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压降低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失眠疗效总有效率为6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生活质量焦虑症状、生气或活力、工作状态、睡眠状况、敌对、压抑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失眠,在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田树杰;马华;马天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04例,测定其血清NT-proBNP浓度;采用Retrop方法 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 104例患者中36例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68例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血清NT-proBNP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r=-0.852,P<0.001);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P<0.001,OR=0.994,95%CI 0.992~0.997.即血清NT-proBNP 浓度是影响冠脉侧支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冠脉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冠脉侧支形成不良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侧支形成良好者,提示高血清NT-proBNP可能是冠脉侧支形成的一个不利因素.
作者:路飞;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王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09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120例,同时选取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假性CHE速率法对患者血清中CHE进行测定.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CHE对预后判断的校准度.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组和对照组CHE分别为(3 688.25±946.56)U/L和(6 245.45±1 031.3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死亡55例(45.83%),好转65例(54.17%).与好转组比较,死亡组患者血清中CHE水平明显降低(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CHE对VAP预后结局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血清中CHE的检测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陶红;陈国;张淑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采用西药泼尼松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低血压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葛素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黄芪益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益心汤治疗,均治疗15 d后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钙蛋白T(cTnT)浓度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黄芪益心汤联合西药可有效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
作者:曹春波;杨丹丹;宫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的5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心脏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洁;范铁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脉血康胶囊.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情况及血黏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骆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支数、受累血管部位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46例)及ST段正常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血管狭窄部位与aVR导联ST段抬高的关系,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VR导联ST段抬高组患者三支血管狭窄、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为60.9%、2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12.5%(P<0.05).aVR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中,Ⅰ、aVL压低,Ⅱ、Ⅲ、aVF压低,V4~V6压低对狭窄血管的定位无预测价值.左主干病变患者中,83.3%的患者并发其他导联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1.3%,显著高于于对照组的14.1%(P<0.001).aVR导联ST段抬高组与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对评估患者冠脉的狭窄支数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晓欢;王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6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10 mg,每晚1次,辛伐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瑞舒伐他汀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均能够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有很好的降脂及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情况类似,但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常晚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内皮功能脉的影响.方法 检测1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通心络治疗前后血一氧化氮(NO)、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应用通心络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下降(P<0.05),踝臂指数改善,NO明显提高(P<0.05),且脉搏波传导速度下降、踝臂指数改善与NO升高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P<0.01).结论 通心络有改善大动脉弹性、逆转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新灿;李胜军;张晓毅;王洪辉;左亚东;方依琳;朱翠玲;朱明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新活素(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62 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 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泵入新活素、硝普钠,连续用药3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尿量改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疗效优于硝普钠,其安全性与硝普钠类似.
作者:贺利平;赵兴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 临床确诊的SLE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计算E/A;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及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m/Am、E/Em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组E/A、Em/Am降低,IVRT延长,E/Em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组织多普勒成像能够反映SLE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改变.
作者:柴丽;陈武;许建萍;徐琨;李奕莹;郝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益心舒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糖尿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益心舒组加服益心舒胶囊每次4粒,3次/日,疗程12周.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疼痛程度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益心舒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心舒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疗效较好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海滨;成翕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络风一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共收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有效病例1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试验组(络风一号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 mg~25 mg,每日2次,立普妥20 mg,每晚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络风一号,1袋/次,每日2次.3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 对照组及试验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中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8%、92%,优于常规治疗组的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58%,优于常规治疗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络风一号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型)安全、有效.
作者:李玉峰;肖珉;郝锦红;闫卫红;戴雁彦;赵怀兵;王君;王显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