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选择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致血管重构的影响

孙旭;边云飞;刘改珍;孙亚丽;肖传实

关键词:P-选择素,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血管重构
摘要: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模型致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P-选择素基因敲除(P-selectin-/-,KO)小鼠,利用血管紧张素Ⅱ微量泵灌注(angiotensinⅡ infusion)构造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4组:WT+ PBS组(阴性对照组)、P-selectin-/- + PBS组 (空白对照组)、WT + AngⅡ组(阳性对照组)、P-selectin-/- + AngⅡ组(实验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蛋白在血管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血管组织TGF-β1、Smad3基因的表达.结果 WT+AngⅡ组与WT+PBS组、P-selectin-/- +AngⅡ组比较,WT+PBS组与P-selectin-/- +PBS组比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均升高,其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P-selectin能够上调TGF-β1、Smad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主要通过加强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正反馈路径促进血管重构,AngⅡ发挥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心肌细胞中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脂联素(ADPN)对高糖诱导的人心肌细胞(HCM)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CM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脂联素干预组,分别培养24 h、48 h、72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细胞Smad-3、Smad-7表达情况;ELISA法测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含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Smad-3mRNA及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Smad-7mRNA及BMP-7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脂联素干预组Smad-3mRNA及TGF-β1含量降低,Smad-7mRNA及BMP-7含量增多,且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对高糖诱导的HCM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张晶;李兴;魏立静;胡文英;曹永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66例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作者:文革玲;宋文红;吕雅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1年,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延伸护理后的功能性生活指数、幸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延伸护理前明显提高,与同期的对照组比较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自测尿量、自测脉搏、自测体重、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诊等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中药干预介入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4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益气活血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使用SPSS软件对ACS介入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中医证候要素进行频数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益气活血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要素的比较.结果 未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ACS介入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间点的中医证候要素比例分布:实证以血瘀为主,分别占87.7%、56.5%、60.5%、38.3%,虚证以气虚为主,分别占62.2%、67.6%、58.1%、38.3%.痰浊和气滞在四个时点的比例未有明显的升降.入组后第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干预组中血瘀、气虚、阳虚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入组后第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干预组中血瘀和阳虚均显著降低(P<0.01),气虚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瘀、气虚贯穿于ACS介入术后1年的整个病程,益气活血中药可有效干预ACS介入术后患者血瘀、气虚及阳虚证候要素.

    作者:张大武;王承龙;王培利;史大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硒对Graves'病患者血清TPOAb、TGAb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硒联合甲巯咪唑(MMI)治疗Graves'病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变化.方法 Graves'病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服MMI 10 mg,2次/日.B组(30例)服MMI 10 mg和硒酵母片100 μg,2次/日.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TGAb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FT3、FT4、TPOAb、TG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对降低Graves'病患者TPOAb和TGAb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俊芳;张薇;李京丽;李昭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首发症状对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对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确诊为AMI病人的首发症状,心电图,心肌酶,临床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治疗后好转30例,死亡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 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复杂多样化,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郭双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例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析

    目的 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临床影像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的6例LS-TIA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发作性单侧或双侧肢体抖动,易误诊为癫痫或癔症.全部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脑电图均未见致痫灶.头颅核磁提示2例存在内分水岭脑梗死.结论 LS-TIA是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严重病变的有效预测因子,低灌注是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作者:黄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历史性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历史性对照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方法 比较我院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建立之后(试验组,70例)与之前(对照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2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3个月随访时的BI、MRS变化情况,感染并发症,治疗措施,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周时NIHSS和BI改善更明显,3个月时MRS≤2患者百分比明显提高;感染并发症显著降低;抗栓、康复、中药、针灸的干预率显著提高;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无显著增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具优势.

    作者:张云云;刘婷婷;甄晓敏;龙燮;马洁;张秋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药活性成分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其病理基础是细胞膜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心肌细胞存在多种离子通道,钾通道中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是动作电位复极化3期的主要离子电流,它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的长短关系密切,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人们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活性成分有了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中药活性成分对IK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就中药活性成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作者:吴德琳;杨继媛;吴红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的5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心脏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洁;范铁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法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E/A比值、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E/A比值、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标准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连续服用30 d,测定E/A比值、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vWF均降低,E/A比值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WF、E/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够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E/A比值,改善其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姜丹;宫丽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按照1∶1比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8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方法 且对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硝酸甘油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达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上明显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且硝酸甘油使用量也显著下降,同时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且临床依从性良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神安煌;潘正星;欧阳远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单用厄贝沙坦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复方制剂,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作者:李小梅;李慧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住院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313例,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大于50%者为对照组(191例),抑制率低于50%者为观察组(122例).观察两组心血管病临床危险因素、糖代谢、脂代谢及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偏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存在明显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HDL-C水平降低,提示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许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选择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致血管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模型致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P-选择素基因敲除(P-selectin-/-,KO)小鼠,利用血管紧张素Ⅱ微量泵灌注(angiotensinⅡ infusion)构造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4组:WT+ PBS组(阴性对照组)、P-selectin-/- + PBS组 (空白对照组)、WT + AngⅡ组(阳性对照组)、P-selectin-/- + AngⅡ组(实验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蛋白在血管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血管组织TGF-β1、Smad3基因的表达.结果 WT+AngⅡ组与WT+PBS组、P-selectin-/- +AngⅡ组比较,WT+PBS组与P-selectin-/- +PBS组比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均升高,其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P-selectin能够上调TGF-β1、Smad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主要通过加强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正反馈路径促进血管重构,AngⅡ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孙旭;边云飞;刘改珍;孙亚丽;肖传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同期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完成颅骨缺损合并慢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骨缺损患者46例,且脑积水症状均为发病后3个月~6个月出现.分别采用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23例(A组),余23例给予分期手术(B组).结果 治疗效果:两组术后两周及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分流过度、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费用:两组病人的住院费用及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为慢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润宏;王绘龙;郭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脑安胶囊对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心脑安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每周复查1次,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并在疗程前后分别作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的问卷调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压降低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失眠疗效总有效率为6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生活质量焦虑症状、生气或活力、工作状态、睡眠状况、敌对、压抑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失眠,在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田树杰;马华;马天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新活素(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62 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 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泵入新活素、硝普钠,连续用药3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尿量改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疗效优于硝普钠,其安全性与硝普钠类似.

    作者:贺利平;赵兴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太原市某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

    目的 探讨太原市某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调查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胃肠道疾病、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入选的126例老年人中有22例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病史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呈相关性(P<0.05 或P<0.01);性别、高血压病、慢性胃肠道疾病、冠心病等因素均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脑卒中病史是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柳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年男性运动平板实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1 资料患者,男,21岁,2012年6月1日出现发作性胸闷,与活动关系不明显,胸闷每次持续约30 min,未含服硝酸甘油,每天均有发作, 2012年6月10日就诊于我院心内科门诊,询问病史如下: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史,吸烟史8年,每日40支.体检:神清,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张俊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