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或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 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表现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上,目前主要采用多巴胺替代法,尤其是老年患者,绝大多数采用此法.而止颤汤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在多年的临床和实验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者:黄宁静;李如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虫类药物因其走窜通达,破血行血,化痰散结,搜经剔络之特性,有植物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常可出奇制胜,已成为临床各类疾患,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必用药.
作者:韩萍;唐明;陶晓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入院患者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活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在入选患者中,有ST段改变96例,占83%.96例ST段压低阵次共405阵次,其中,SMI328阵次(81.0%),有症状77次(19.0%),328阵次SMI中,有247阵次(75.3%)发生于06:00~22:00.其中,06:00~12:00发生率高(47.8%),22:00~06:00发生较少(16.7%).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2%(69/81),特异性为77.1%(27/3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任恩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卵巢功能衰退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骨密度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的卵巢功能衰退患者128例,分为卵巢早衰组15例,绝经后组113例,行心血管高危因素及骨密度检测.结果 两组间体重指数、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腰臀比、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后组骨密度平均值高于卵巢早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妇女心血管危险因素大于卵巢早衰妇女;卵巢早衰妇女骨密度平均值低于绝经后妇女,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作者:刘会平;郭雪桃;杨子芬;赵芳;成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CHF病例60例按心功能分级进行配对设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剂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温阳活血.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3.3%优于对照组的56.7%(P<0.05);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左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CH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建华;舒志军;蔡敏;臧金旺;周学春;董智平;季聆华;陈海健;宋和平;陆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社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和分析,以期探索一种合理的防治模式.方法 选取给予社区干预的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未予以社区干预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予以观察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临床受益率63.27%,总有效率84.69%,优于对照组的29.47%、54.74%(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半年、一年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福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草药天南星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对不同惊厥动物模型的对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电休克(MES)和戊四唑惊厥模型(MET),以托吡酯(TPM)为阳性对照,观察其抗惊厥作用;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点燃模型,观察其灌胃给药对惊厥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天南星超临界CO2萃取物对MES模型有对抗作用,且量效呈正相关性.可延长MET惊厥潜伏期(P<0.01),对抗MET发作.对青霉素点燃模型亦产生对抗作用,可延长痫性发作潜伏期、减轻发作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小放电高波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天南星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大电休克惊厥,对抗戊四唑惊厥,也能对抗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点燃发作,其抗惊厥作用性质和TPM相似.
作者:杨蓉;王明正;成银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左归四藤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法造成急性脑梗死模型,分为模型组、消栓通络胶囊组、左归四藤汤低剂量组、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假手术组、空白组,比较给药前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变化及左归四藤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消栓通络胶囊组、左归四藤汤低剂量组、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逐渐上升为Ⅱ级和Ⅲ级为主,说明治疗有效.消栓通络胶囊组、左归四藤汤低剂量组、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均有提高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NO含量的作用,以左归四藤汤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 左归四藤汤是改善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的有效中药方剂.
作者:张稳;范建民;肖正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79例伴有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BNP水平.结果 34例心力衰竭患者胸水BNP的中位数水平为266 pg/mL(198 pg/mL~554 pg/m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40 pg/mL(30 pg/mL~65 pg/mL),恶性积液患者的89 pg/mL(<5 pg/mL~78 pg/mL),结核患者的62 pg/mL(<5 pg/mL~197 pg/mL).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17 pg/mL为界值时,胸水BNP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88%,ROC 曲线下面积为89.9%.结论测定胸腔积液中BNP水平对于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临床有意义.
作者:陶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吞咽障碍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误吸并诱发肺部感染,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针药结合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李雪莲;张云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P波宽度(Pmax)、P波离散度(Pd)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价值.方法选取入住本院心脏内科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房颤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26例),并测量所有入选患者Pmax、小P波宽度(Pmin)及Pd.结果 观察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min两组差异不大(P>0.05).当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度分别是83.3%、81.2%,特异度分别是76.4%、86.5%,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0.6%、85.1%.结论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宋小青;李学文;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夹层动脉分离是指血液经损伤的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间形成血肿,引起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除了年轻成人外,动脉夹层是脑缺血的少见原因,动脉夹层可分为自发性动脉夹层(artery dissection,AD)或与动脉的轻微外伤有关.有文献报道[1]颈段颈内动脉夹层是常发生头颈部动脉夹层的部位,其引起的脑缺血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2%,而颅内颈内动脉夹层临床少见,由颅外颈内动脉夹层向颅内扩展,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由颈内动脉颅外起始部到颈内动脉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贺晶;牛争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高血压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我国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患病率为11.26%,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1].与高血压相关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2].1980年,首次报道乙酰胆碱可引起血管扩张,并且这种作用依赖于内皮细胞,认为乙酰胆碱可刺激内皮细胞释放一种物质,引起平滑肌细胞舒张,将这种物质称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ation factor, EDRF).
作者:杨丽兰;郭文玲;张水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膀胱收缩功能改变和M3受体表达量改变的情况,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发生膀胱重构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 d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进行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制备.糖尿病病程8周时,应用离体膀胱灌注方法检测膀胱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逼尿肌M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在没有加入M受体激动剂时,2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内压为(25.66±3.56)cmH2O/100 mg,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52±2.97) cmH2O/10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大鼠逼尿肌M3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为(65.27±4.61)%,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53±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大鼠逼尿肌M3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为(45.19±2.3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67±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M3受体的生物合成水平增加,同时膀胱的收缩功能增强,这提示在糖尿病早期,M3受体表达增加是膀胱重构后收缩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作者:高宏飞;王东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血管病变和侧支循环情况.方法 分析5例后交通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血流代偿情况.结果 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后循环缺血症状;DSA结果为单侧颈动脉病变1例,双侧颈动脉病变4例,5例均为后交通动脉开放并代偿供血.结论 后交通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病变严重,但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不符合,当血管病变无法解释临床症状时,需考虑盗血综合征.
作者:王黎;薛素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自拟川麻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服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川麻止痛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复发率为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复发率为1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川麻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张文仙;靳玉萍;董军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中二尖瓣E/A比值对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E/A比值为1作为截断点分为两组:E/A<1组39例;1≤E/A<2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预后.以住院期间及出院至2012年12月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为研究终点.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进行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K-M法和Log-rank检验分别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长度、二尖瓣反流宽度、E/A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及相关参数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如提示存在相关性,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75例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E/A<1组死亡率显著高于1≤E/A<2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A比值对预后(是否死亡)的判定灵敏度93.3%,特异度75.6%,阳性预测值71.8%,阴性预测值94.4%.结论女性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二尖瓣E/A比值具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李彬;王家莹;毛静远;郑颖;赵志强;王贤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体外研究糖氧剥夺后神经元生理生化改变,以此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癫痫发生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Balb/c小鼠海马神经元,经纯度鉴定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糖氧剥夺处理,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种阳离子共转动体Na+-K+-2Cl-共转运体1(NKCC1)和K+-2Cl-共转运体(KCC2)表达情况,用Cl-荧光探针MQAE检测两组神经元Cl-分布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氧剥夺处理(GOD)组神经元NKCC1表达上调(P<0.05),KCC2表达下调(P<0.05),细胞内氯离子浓度[Cl-]i下降(P<0.05).结论 NKCC1、KCC2通过对海马神经元[Cl-]i的调控,参与糖氧剥夺后神经元GABA信号功能的重塑.
作者:杨丽白;蔡晓东;周列民;牛争平;李新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60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各30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血清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清IL-10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和IL-10是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患者血清CPR明显增高,IL-10明显降低,提示血清CPR、IL-10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郭爱珍;陈蕾;陈清;许礼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及甲钴胺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8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片、叶酸片,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康复治疗组在应用药物基础上加行脑梗死后综合康复治疗项目,包括针刺、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理疗、认知功能训练等.入院24 h内和治疗2周后测定患者血Hcy水平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并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血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血清Hcy水平和MBI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Hcy水平,提示综合康复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同时可以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和二级预防.
作者:向云;尉洋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