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月保;杨彩玲
目的 观察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及黏连剂治疗恶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0例恶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水引流完全后,胸腔注入尿激酶10万u闭管4 h,再打开引流装置持续引流,胸水引流完全后胸腔注入黏连剂博来霉素.结果 20例中19例显效,1例有效.显效患者中4例胸膜轻度肥厚及肋隔角变钝,2例有中度肥厚黏连,显效患者控制胸水平均时间为(21.3±7.0)d.随访2~12个月,19例显效患者胸水未再发,1例有效患者胸水量未再增多.结论 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和黏连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便、有效、微创及安全.
作者:姬颖华;张洪涛;焦云娟;杨晓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天津大港油田总医院泌尿科、性病科及妇科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提供的支原体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572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712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5.3%;解脲支原体(Uu)感染555例(77.9%)、人型支原体(Mh)感染50例(7.0%)及Uu+Mh混合型感染107例(15.O%);其中男性160例(35.1%),女性552例(49.5%),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Uu+Mh单项感染及Uu、Mh混合型感染分别为125例、11例和24例;女性Uu+Mh单项感染及Uu+Mh混合型感染分别为430例、39例和83例,男女3种类型的感染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 显示普那霉素、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对2种支原体均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普那霉素、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应作为治疗Uu和Mh首选药物,临床治疗前应尽可能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合理和规范用药.
作者:柴晓文;张学英;冯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给药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174例肺炎患儿(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与同时进行常规治疗的186例肺炎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肺部I罗音消失及咳喘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皮给药对小儿肺炎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进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及β(TNF-β)基因252A>G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对河南汉族人群1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9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 检测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及TNF-β基因252A>G多态性.结果 高血压组TNF-α-308G>A多态性中GA+从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07,P<0.05);高血压组A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81,P<0.05),高血压组中TNF-α-308G>A中A等位基因(+)的人群即基因型GA+AA者的舒张压明显高于GG纯合子基因型的人群(P<0.05);TNF-β母基因252A>G多态性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基因-308G>A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TNF-β基因252A>G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作者:郭利伟;武红艳;黄艳梅;李端;王克杰;王晓丹;李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在凝炼传统医学文化主流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医学文化对当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并指出了加强传统医学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刘国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头面部损伤常见,尤以眼部损伤为多,由于眼眶壁骨质菲薄,易发生骨折,在鉴定中应高度重视骨折的形态,区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作者选择焦作市公安局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眼外伤致眼眶骨折2例法医学鉴定,报道如下.
作者:安放;侯胜利;张建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2组患儿均予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口服酮替芬及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0.5 g·L-1沙丁胺醇悬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呼气峰流量(PEF)及用力肺活量(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FEF50%、PEF及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朝勇;李玲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左羟丙哌嗪含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2×2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试验制剂左羟丙哌嗪含片或参比制剂左羟丙哌嗪片60 mg,采用液质联用(LC-MS)测定血药浓度.利用DAS Vet 1.0计算药物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09.4±32.1)μg·L-1和(231.4±36.1)μg·L-1;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654.9±152.1)μg·h-1·L-1和(663.8±145.2)μg·h-1·L-1;O→∞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83.5 ±156.4)μg·h-1·L-1和(693.5±153.6)μg·h·L-1.结论 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AUC0→12作为评价依据)为102%±5%(95%-114%),二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余俭;朱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SMC)中的表达及其与AS发生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个月后心脏采血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动脉SMC中MC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动脉SMC中MCP-1呈弱阳性表达,高脂饮食组动脉SMC中MCP-1呈强阳性表达.高脂饮食组动脉SMC中MCP-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脂血症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壁SMC中MCP-1的表达引起AS的发生.
作者:徐自超;郭晓静;张哲莹;王淑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GF水平,比较年龄、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及TNM分期与HGF关系.结果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乳腺癌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雌激素水平无关(P>0.05).结论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王承正;许重杰;毛书明;崔树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沙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氟桂利嗪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1d处死动物取前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各组沙鼠脑内p300/CBP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沙鼠脑内p300/CBP呈弱阳性表达,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氟桂利嗪组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下降(P<0.05).结论 正常沙鼠脑内有p300/CBP表达;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p300/CBP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可以降低其表达.
作者:傅锦华;郑会蓉;胡治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类、胆红素和尿酸(u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3例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和uA并与对照组6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血清TB和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UA、TC、TG、LDL-C及L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脂类和UA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降低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测定血清脂类、UA和胆红素对CHD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周长邵;赵庆伟;朱琳琳;张晨光;胡卡利;潘桂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对抑郁症患者综合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112例经相同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n=55):从治疗后开始每周1次包括遵医服药、规律生活、家庭支持、情绪调节、改变思维、文体活动及家庭和谐等方面的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并记录;对照组(n=57):从治疗后开始每周进行1次常规询问和记录.2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采用自制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观察量表进行综合依从性比较,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综合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HAMIY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可增强抑郁症患者综合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
作者:张顺英;李臻;胡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对每位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分别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及SAS标准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观察组的SDS及SAS标准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亦可促进躯体疾病的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李松梅;王文林;王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施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吻合口出血5例,其中2例在手术台上发现,及时处理止血,另3例术后经保守治疗治愈;乳糜胸3例;术后吻合口狭窄5例,均在胃镜下经吻合口扩张治疗后治愈;吻合口漏3例;术中吻合器出现机械故障3例,其中切割不全1例,钉合不全l例,抵针座退出困难1例.结论 机械吻合安全、简单、有效,规范手术操作、选择适当型号的吻合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玉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成人腭裂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腭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42例成人腭裂的中耳功能、免疫指标和咽腔深度、裂隙宽度、裂隙两侧腭部宽度及软腭长度等临床特征进行测昔.结果 成人腭裂多数患者裂隙增宽、硬腭宽度、软腭长度不足,扁桃体肿大、下鼻甲肥大及咽后壁滤泡增生等并发症及传导性耳聋发病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B因子、C3、IgA和IgM显著升高(P<0.05).结论 成人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手术难度增加,并发症较多.
作者:周永庆;喻学洲;余伟;李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急性磷化铝中毒的治疗方法 、疗效与死亡原因.方法 对23例急性磷化铝中毒患者(重度17例,轻度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 、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 23例中毒者中死亡15例,存活8例.死亡患者均为重度中毒,死亡时间为入院后0.5-72 h,其中死于循环衰竭6例,呼吸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l例;存活者出院后随访2周,1例遗留有阵发性房颤,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 急性磷化铝中毒死亡率高,多为循环衰竭所致,目前无特效解毒剂,源头阻断和早期综合内科治疗方法 尤为重要.
作者:杨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RICH)微创外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87例HICH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结果 术后1周存活7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6例.65例患者获3个月随访,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 评分(GOS),良好20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7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11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7例.结论 HICH微创外科治疗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有利于术后病情平稳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残率.
作者:唐秀纯;左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市售散装盐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 采集新乡市市区散装盐腌菜共206份样品,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 本次调查的新乡市市售散装盐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99.03%(204/206).结论 新乡市市售的散装盐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基本合格.
作者:陆春梅;王绪刚;张国富;陈伟;田玉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内胎儿生长受限(FGR)胎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将实验用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烟酒复合因素制成宫内FGR胎鼠模型,实验组每天于上午9点置于20 cm×20 cm×20cm 自制密闭纸箱中,预留直径1 cm的进气孔,点燃的香烟通过此孔置入,固定,每天烟气环境中3次,每次15~20 min,燃烟1-1.5支,间隔2-3 h.每天固定时间白酒9 mL·kg-1灌胃1次.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置于密闭环境中,相同时间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妊娠20 d)剖宫取胎称重后断头取脑.通过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观察2组胎鼠大脑顶叶皮质和第三脑室周围灰质神经元凋亡的状况.结果 实验组顶叶皮质分子层和第三脑室周围皮质层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凋亡细胞数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宫内缺氧在导致宫内FGR的同时可引起胎鼠大脑顶叶皮质分子层和第三脑室周围灰质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间接反应出宫内FGR胎鼠有宫内神经系统损伤存在.
作者:韩俊;申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