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庚
目的 总结二瓣术治疗腭裂手术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45例运用二瓣术整复腭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二瓣术修复腭裂545例,裂隙愈合51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9例,其中腭瘘31例,术后出血9例,感染16例,复裂2例,牙胚损伤11例.术中出现腭肌束撕裂267例,肌肉、黏膜缝合对位不良120例,黏骨膜瓣撕裂或穿通83例,黏膜与骨膜分离31例,恒牙胚损伤11例,腭前血管神经柬撕裂1例.结论 使用二瓣术整复腭裂从腭部注射麻醉药到切开、分离、缝合、伤口压迫等每一步均应注重手术操作技巧,并使用精细手术器械.
作者:邵月保;杨彩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咽鼓管逆行灌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109例(133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时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68耳)采用丙酸氟替卡松250μg咽鼓管逆行灌注,对照组54例(65耳)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加注氟美松1 mg,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42耳(61.8%),好转20耳(29.4%),无效6耳(8.8%),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治愈22耳(33.8%),好转23耳(35.4%),无效20耳(30.8%),总有效率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咽鼓管功能正常者观察组为5耳(7.4%),对照组为5耳(7.7%),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咽鼓管功能正常者分别为53耳(77.9%)、31耳(47.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樊秀江;武艳芬;刘领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RICH)微创外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87例HICH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结果 术后1周存活7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6例.65例患者获3个月随访,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 评分(GOS),良好20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7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11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7例.结论 HICH微创外科治疗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有利于术后病情平稳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残率.
作者:唐秀纯;左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后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 72例实施SLTC的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者42例为观察组,按常规伤后3个月后颅骨修补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对2组患者伤后1 a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伤后4周及l a,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4±17.6)分和(83.3±13.1)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3.9±18.4)分和(71.4±16.8)分,伤后4周2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别(P>0.05),伤后1a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1 a内,观察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TC后早期修补可及早预防、终止或逆转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峰;赵家鹏;张永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SMC)中的表达及其与AS发生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个月后心脏采血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动脉SMC中MC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动脉SMC中MCP-1呈弱阳性表达,高脂饮食组动脉SMC中MCP-1呈强阳性表达.高脂饮食组动脉SMC中MCP-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脂血症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壁SMC中MCP-1的表达引起AS的发生.
作者:徐自超;郭晓静;张哲莹;王淑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13例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分成2组,观察组56例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57例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会阴切开方式、伤口出血量、伤口疼痛、伤口愈合、产妇的依从性和产妇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及切口出血量>20 ml者低于对照组(P<0.05,P<0.01),会阴正中切开率及切口出血量<20 mL者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镇痛效果及产妇依从率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了会阴切口的出血量,减轻了产妇会阴切口的疼痛,提高了会阴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同时产妇的依从性好,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艳;陈晓敏;尹新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Ⅰ~Ⅱ级)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布托啡诺15 mg·L-1 复合1.79 g·L-1甲磺酸罗哌卡行PCEA,对照组给予吗啡20 mg·L-1复合1.79 g·L-1甲磺酸罗哌卡因行PCEA.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并记录患者满意度和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 h和8·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镇痛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15 mg·L-1布托啡诺复合1.79 g·L-1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术后的PCEA.
作者:徐伟;夏瑞;朱志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在凝炼传统医学文化主流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医学文化对当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并指出了加强传统医学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刘国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对氧葡萄糖剥夺(OGD)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12 d的海马神经元培养基更换为Earle's 平衡盐溶液(EBSS)后置于37℃三气缺氧(N2:CO2:O2=94%:5%:1%)培养箱内培养,4 h后恢复正常条件培养,同时在培养液内加入不同浓度钾通道阻断剂TEA,继续培养24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死亡情况.结果 OGD组、OGD+不同浓度TEA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OGD+10 μmol·L-1TEA组和OGD+500 μmol·L-1 TEA组与OGD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而OGD+1 μmol·L-1 TEA组和OGD+5 mmol·L-1 TEA组与OGD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钾通道阻断剂TEA能保护OGD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提示某些类型的钾通道活动增强可能参与了OGD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
作者:李树基;陈荷;陈明;李勃兴;朱心红;高天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对抑郁症患者综合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112例经相同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n=55):从治疗后开始每周1次包括遵医服药、规律生活、家庭支持、情绪调节、改变思维、文体活动及家庭和谐等方面的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并记录;对照组(n=57):从治疗后开始每周进行1次常规询问和记录.2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采用自制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观察量表进行综合依从性比较,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综合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HAMIY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访视及护理指导可增强抑郁症患者综合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
作者:张顺英;李臻;胡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给药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174例肺炎患儿(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与同时进行常规治疗的186例肺炎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肺部I罗音消失及咳喘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皮给药对小儿肺炎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进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目前护理管理模式,加入人文关怀元素,充分体现护士的价值.结果 通过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能全方位、高质量的为患者提供服务.结论 现代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元素,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李伏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复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6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33)给予拉米夫定和复肝汤治疗,对照组(n=27)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用药和治疗结果 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复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加强护理措施是增强疗效的保证,患者对治疗用药和治疗结果 的满意度高.
作者:刘俊扇;牛秉轩;范宁;刘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类、胆红素和尿酸(u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3例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和uA并与对照组6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血清TB和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UA、TC、TG、LDL-C及L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脂类和UA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降低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测定血清脂类、UA和胆红素对CHD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周长邵;赵庆伟;朱琳琳;张晨光;胡卡利;潘桂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施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吻合口出血5例,其中2例在手术台上发现,及时处理止血,另3例术后经保守治疗治愈;乳糜胸3例;术后吻合口狭窄5例,均在胃镜下经吻合口扩张治疗后治愈;吻合口漏3例;术中吻合器出现机械故障3例,其中切割不全1例,钉合不全l例,抵针座退出困难1例.结论 机械吻合安全、简单、有效,规范手术操作、选择适当型号的吻合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玉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及黏连剂治疗恶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0例恶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水引流完全后,胸腔注入尿激酶10万u闭管4 h,再打开引流装置持续引流,胸水引流完全后胸腔注入黏连剂博来霉素.结果 20例中19例显效,1例有效.显效患者中4例胸膜轻度肥厚及肋隔角变钝,2例有中度肥厚黏连,显效患者控制胸水平均时间为(21.3±7.0)d.随访2~12个月,19例显效患者胸水未再发,1例有效患者胸水量未再增多.结论 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和黏连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便、有效、微创及安全.
作者:姬颖华;张洪涛;焦云娟;杨晓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冠状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所致.预防其破裂对控制冠心病的进展与恶化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的一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作者就此方面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甘亚玮;贾银明;王淑红;张嘉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宫腔过大时放置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158例官腔过大者放置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其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临床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58例受术者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均顺利植入官腔,经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观察,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63%、1.31%和2.00%,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53%、3.92%和4.00%,脱落率均为0,续用率分别为96.84%、94.93%和94.30%.月经周期缩短发生率分别为1.90%、1.96%和0.67%;月经经期延长发生率分别为3.16%、3.27%和1.33%;月经量增多发生率分别为1.90%、1.31%和1.33%;不规则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6%、0.65%和0%;白带增多发生率分别为2.53%、1.96%和0.67%;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63%、0和0.结论 官腔过大者放置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少、脱落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杜凤娟;师爱霞;王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芬兰产Biofix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和类型采取合适的手术人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可吸收材料进行同定,术后给以石膏托固定4~6周,髋闩及股骨头骨折术后牵引4~6周.结果 全组56例,有54例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14.1±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综合评价:优43例,良11例,关节功能均达到正常肢体90%以上,无切口感染,无非特异性炎症反映.结论 可吸收材料是关节内骨折的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负担,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作者:冯耀忠;孙伟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572例妇科门诊患者,用液基细胞检测法(TCT)检测宫颈外口及颈管脱落细胞,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HR-HPV DNA.对HR-HPV阳性及TCT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以病理学结果 为确诊标准.结果 在572例样本中,TCT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8.9%,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2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HR-HPV DNA阳性者178例,阳性率31.1%.HR-HPV在宫颈未见上皮内病变(NILM)和TCT阳性患者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7.1%和7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例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 显示:良性病变85例(42.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15例(57.2%),宫颈鳞癌1例(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结论 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程国梅;李肖甫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