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春
目的 利用小鼠脾细胞探求高糖环境下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脾细胞,分别在三种不同糖浓度下(5.5 mmol/L、11.1 mmol/L和25 mmol/L),培养6 h、24 h、48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分泌TNF-α的情况.同时检测不同浓度高糖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高糖对小鼠脾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此条件下,随着糖浓度的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及IL-10浓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糖环境下,脾细胞在刺激物作用下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减弱,提示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作者:李思敏;杨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多巴胺由于具有正性肌力和升压作用,是心内科的常用药物,但该药对血管刺激性大,长时间输注极易引起静脉炎发生,给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的障碍.近年来,我科对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用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秀玲;郭庆平;栗云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了大量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指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40%~70%的病变),对于此类患者,积极采用中西药物干预病变,以其能够改变斑块性质,延缓斑块进展,防止冠脉狭窄的进一步加重,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振鹏;李军;冯玲;任丽;王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资阳固本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资阳固本方汤剂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LVEF均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资阳固本方与西医常规药物合用,不但可以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还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资阳固本方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有效方剂.
作者:范建民;张稳;毛京京;周鸿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利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西医结合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作者:黄礼媛;韩培海;高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围术期,又称手术全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脑梗死是围术期严重而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0.08%~2.90%[1],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6例发生围术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卫朱军;霍晓东;于小荣;赵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并应用超声定量肝脏脂肪含量技术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结果 病例组血清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分别为(18.04±5.05)μmol/L、(2.27±0.35)g/L和(36.02±12.08)%,对照组分别为(14.54±5.24)μmol/L、(2.10±0.51)g/L和(31.41±11.93)%.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铁在病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将肝脏脂肪含量等分为四分位组(Q1~Q4),Q1组血清铁水平(14.09±4.89)μmol/L,Q2组(14.15±4.70)μmol/L,Q3组(18.97±5.38)μmol/L,Q4组(20.21±5.40)μmol/L,Q1组与Q3组、Q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铁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肝脏脂肪含量升高,血清铁的水平增高.
作者:李婷;杨丽清;李廷廷;王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心脏挫伤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比较多见,发生率约为9%~76%[1].在我国报道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对此类损伤估计不足致漏诊或误诊.而且心脏挫伤在临床表现上有特殊的发展过程,或因心肌出血和水肿引起的症状及病理学改变要到伤后相当长的时间才出现[1].因此,认为对闭合性左胸部外伤者均应常规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作者:侯玉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壮通饮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通饮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P<0.01).结论 壮通饮治疗恢复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陈晓锋;王婧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闫登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141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手术入路与技巧、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及破裂后处理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141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夹闭、包裹、孤立、切除等手术方法共处理151个动脉瘤.结果 本组151个动脉瘤,瘤颈夹闭141个,包裹7个,孤立2个,切除1个.术中破裂13例,均夹闭.结论 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药天乐;赵学明;郝解贺;班日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慢性心率增快是指24 h动态心电图中平均心率≥80次/min.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危害仅次于吸烟,可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生的重视,而慢性心率增快本身现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指征.但慢性心率增快与何种疾病相关性好,即何种疾病常伴有慢性心率增快是本研究讨论的方向.
作者:贾志越;关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6MWT)距离改善明显(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效果确切.
作者:兰宏科;田永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其高额的手术费用、术后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对PCI术后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17例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艳;贾凤玖;张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EC-IC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天成;郭庚;蒯东;戎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脑卒中后疲劳(PoSF)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 收集215例PosF患者,记录患者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 在调查群体中PoSF分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痰瘀内阻和气阴两虚4型,解释比例为62.68%.结论 PosF的中医病机包括虚实两方面,其中以虚及虚实兼夹为主.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帮助PoSF中医证候的合理分型.
作者:李成栋;陈治林;黄宁;唐胜;王国祥;沈建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降脂通脉胶囊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治疗组除了基础辛伐他汀20 mg治疗外,给予降脂通脉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于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作用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降脂通脉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延缓和稳定作用.
作者:陈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绵阳市老年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对412例可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行冠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以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测定血浆Hcy、血糖、血清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分析血浆Hcy与年龄、Gensini积分、血糖、Cr、TC、TG、HDL-C、LDL-C、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的关系.结果 血浆Hcy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和ACS组Hcy水平均升高显著,且ACS组较SAP组升高明显(P<0.01),血浆Hcy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浆Hcy致冠心病的优势比(OR)为2.324,其95%的可信限1.665~4.871.结论 血浆Hcy是导致绵阳市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4名正常人及32例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各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点距左室16节段达收缩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大差(Tmsv16-Dif)及其标准化值(Tmsv16-SD%).同步记录心电图.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V、LVESV及同步性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能通过衡量每一个室壁节段容量的时间变化,准确地评估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宣银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对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儿童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 术中1例病人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8 h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病人3个月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再次行射频消融后未再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鉴于儿童解剖结构的特点,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操作轻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佳斌;安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