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5例分析

张佳斌;安斌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儿童
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对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儿童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 术中1例病人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8 h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病人3个月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再次行射频消融后未再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鉴于儿童解剖结构的特点,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操作轻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冠脉支架再狭窄患者的中西医临床危险因素比较

    目的 探讨发生冠脉再狭窄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的中西医危险因素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在心内科住院治疗并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已确诊发生再狭窄的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患132例和PCI术后门诊复查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70例,观察秽浊痰阻证发生率和血脂分析等生化指标.结果 维吾尔族患者发生秽浊痰阻证的比率要高于汉族患者(P<0.01).维吾尔族患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较汉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5).影响维吾尔族冠脉再狭窄发病的因素是秽浊痰阻证、高血压病史;影响汉族冠脉再狭窄发病的因素是秽浊痰阻证、体重.结论 维吾尔族、汉族再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不尽相同,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维吾尔族、汉族再狭窄患者不同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再狭窄措施.

    作者:武刚;罗建锋;晋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41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手术入路与技巧、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及破裂后处理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141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夹闭、包裹、孤立、切除等手术方法共处理151个动脉瘤.结果 本组151个动脉瘤,瘤颈夹闭141个,包裹7个,孤立2个,切除1个.术中破裂13例,均夹闭.结论 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药天乐;赵学明;郝解贺;班日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资阳固本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资阳固本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资阳固本方汤剂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LVEF均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资阳固本方与西医常规药物合用,不但可以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还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资阳固本方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有效方剂.

    作者:范建民;张稳;毛京京;周鸿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糖尿病并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建立体会

    目的 建立糖尿病并脑梗死大鼠模型,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选用5周龄的Spraque-Dawley(SD)大鼠,进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1周后测定大鼠血糖水平,筛选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建立脑梗死模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SS)评分、TTC染色与HE染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 高脂、高糖饮食4周注射STZ后,再用线栓法行MCAO能成功复制糖尿病并脑梗死模型.结论 高脂膳食结合STZ注射能复制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糖尿病脑梗死病理过程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海涛;杨明峰;孙保亮;曹晓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4名正常人及32例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各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点距左室16节段达收缩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大差(Tmsv16-Dif)及其标准化值(Tmsv16-SD%).同步记录心电图.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V、LVESV及同步性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能通过衡量每一个室壁节段容量的时间变化,准确地评估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宣银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脏钝挫伤的疗效观察

    心脏挫伤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比较多见,发生率约为9%~76%[1].在我国报道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对此类损伤估计不足致漏诊或误诊.而且心脏挫伤在临床表现上有特殊的发展过程,或因心肌出血和水肿引起的症状及病理学改变要到伤后相当长的时间才出现[1].因此,认为对闭合性左胸部外伤者均应常规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作者:侯玉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2周与4周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水平.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2周、4周后血浆BNP水平均有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牛连英;刘建国;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颅超声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1].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 000/10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D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残留的神经细胞质中出现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

    作者:高惠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2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3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50例)、轻度狭窄组(42例)、冠脉病变组(147例).并行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肝功能、肾功能、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结果 冠脉病变组收缩压(SBP)、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冠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P<0.05);冠脉病变组血尿酸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91,P<0.01).结论 血尿酸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有友;沈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及缝隙连接相关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具体分析缝隙连接细胞通路(pathway)的相关基因改变.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1个月后,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激酶C(PKC)、酪蛋白激酶1(CK1)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共筛选出表达上调的基因3 136条,下调的基因2 222条.这些差异基因涉及的pathway包括了新陈代谢、遗传和环境信息处理、细胞的运动、生长、死亡以及细胞间通讯等众多方面.其中与心电活动相关的Cx43及其上游CK1和PKC的基因表达出现了差异.Real-time PCR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x43和CK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PKC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MI大鼠心肌组织Cx43 mRNA表达与CK1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1),与PKC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645,P<0.05).结论 MI后心肌组织出现了复杂的基因表达变化和pathway改变,与心电活动相关的Cx43 mRNA表达受CK1正调节,受PKC负调节,Cx43、CK1和PKC mRNA的异常是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吴爱明;翟建英;张冬梅;娄利霞;朱海燕;赵明镜;王硕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泵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并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组应用左西孟旦、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优于对照组的73.7%(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AMI泵衰竭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崔传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模式BIPAP与SIMV+Autoflow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双相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自动流速(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的比较,评估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2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婴幼儿随机分配到BIPAP通气模式治疗组(BIPAP组)和SIMV+Autoflow通气模式治疗组(SIMV+Autoflow组),分别于术后辅助通气初始(T0)、30 min(T1)、1 h(T2)、2 h(T3),4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指标,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比较两组之间血气分析、气道阻力及顺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初始血气分析结果、呼吸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检测时间点pH、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检测时间点两组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Autoflow组气道峰压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IPAP组比较,在T1、T2、T3监测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气道阻力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IMV+Autoflow 组下降更明显,与BIPAP组比较,在T2、T3监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气道顺应性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SIMV+Autoflow组增加更明显,与BIPAP组比较,在T2、T3监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IPAP机械通气模式比较,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能显著降患儿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作者:宋云林;朱叶苇;李颖;窦清理;柴瑞峰;艾尔肯;于湘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5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12.5 mg,2次/日,疗程4个月,并随访至半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炎症指标改变情况以及半年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卡维地洛组尤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卡维地洛组的半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氧化应激和血清炎症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金道群;张凯;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病人经采取一般治疗、纠正急性左心衰竭、降压、解痉、终止妊娠及其他治疗等措施后,均好转出院,无新生儿死亡.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危及母婴生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有效地采取医疗措施能防止病情恶化,减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保护母婴安全.

    作者:史春丽;刘虎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EC-IC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天成;郭庚;蒯东;戎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伴抑郁症疗效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其高额的手术费用、术后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对PCI术后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17例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艳;贾凤玖;张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康胶囊治疗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康胶囊治疗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休息、控钠、吸氧,并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强心甙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冠心康胶囊每次6粒~10粒,3次/日,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浆脑钠肽(BNP)、心电图、肝肾功能、心功能(NYHA)分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搏出量(CO)等.结果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Dd明显缩小,LVEF及CO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康胶囊治疗CHF患者能够降低BNP水平,缩小LVEDd,提高LVEF及CO,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程运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思路感悟

    高利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西医结合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作者:黄礼媛;韩培海;高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益消复瘫汤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益消复瘫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血液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口服益消复瘫汤或补阳还五汤各8周.检测两组血液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脂、内皮素(ET)、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NO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消复瘫汤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脂水平,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臧志萍;曹晓岚;孙志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较正常人增加(P<0.01).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P<0.05),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显著改善(P<0.05),血CRP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心脏X综合征,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水平可能是其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永辉;吴立华;史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