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峰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30 mg/d,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抵抗素、FPG、2 hPG、血脂、FINS、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降低抵抗素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张彦平;陈雅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桑仙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和内皮抑素(ES)的干预,探讨其对微血管数目及血管新生抑制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HR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吲哒帕胺西药对照组、桑仙降压颗粒组,以Wister大鼠为正常对照,4周及8周后观察SHR心肌MVD及ES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较空白对照组,4周及8周后桑仙降压颗粒组CD34表达均明显增多且心肌ES蛋白光密度值明显降低.结论 桑仙降压颗粒能有效减轻SHR大鼠微血管损害,其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ES蛋白密度表达有关.
作者:张蕴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 (分层抽样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替米沙坦组(5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hs-CRP、MMP-9和AngⅡ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5±2.84) ng/mL、(113.27±24.15) ng/mL、(401.81±335.85) pg/mL及(12.97±2.46) ng/mL、(119.62±47.82) ng/mL、(407.73±354.51) pg/mL(P>0.05).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明显降低,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分别为(8.84±8.17) ng/mL、(51.84±22.34) ng/mL及(7.58±8.71) ng/mL、(38.14±23.47) 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替米沙坦后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并有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作者:郭倩云;郭完计;李晶;来春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收集32例诊断明确的TOBS患者临床资料,治疗30 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为主; 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 DWI) 能准确显示TOBS 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受累病变的数量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多样,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受累病变的数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焦丽琴;高淑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300例疑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利用二维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24例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病例同时检查CT血管成像(CTA).结果 1 300例病例中99例(115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发生率为7.6%,直接入C3,C4,C5分别占2.6%,25.2%和72.2%;入横突孔位置左侧变异46支(40%),右侧变异69支(60%);20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伴先天椎动脉发育不全;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椎动脉较位置正常椎动脉内径偏细(左侧2.77 mm±0.40 mm,3.51 mm±0.57 mm,P=0.000;右侧2.78 mm±0.42 mm,3.43 mm±0.58 mm,P=0.000),入口处血流速度偏快(左侧58.37 cm/s±10.53 cm/s,51.75 cm/s±10.00 cm/s,P=0.001;右侧58.26 cm/s±10.70 cm/s,52.28 cm/s±8.82 cm/s,P=0.003),血流阻力指数偏高(左侧0.70±0.06,0.63±0.06,P=0.000;右侧0.71±0.04,0.65±0.07,P=0.000);彩超诊断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与CTA诊断结果 符合率达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率高,快捷且无创.
作者:常建宁;张美琴;贾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UA)水平的观察,探讨对颈部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T2DM患者13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根据彩超结果 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n=38),IMT增厚组(n=45)和斑块组(n=49);同时分别测定各组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正常组、增高组、斑块组血清UA与CRP、FINS、LDL-C 、TG、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WHR、HOMA-IR、IL-6、TNF-α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UA水平升高是老年2型DM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炎症反应可能是尿酸导致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世强;闫春兰;雷鸣;董梅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对照组应用扩张冠脉、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连用4周.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作者:周利平;蒋少华;熊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脂欣康对Apo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海马形态学及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ApoEKO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poEKO组、脂欣康组、联合干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脂欣康、脂欣康+维生素E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0 d,以同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之后将所有小鼠断头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ApoEKO小鼠海马内ChAT和P38的表达.结果 与C57BL/6J小鼠相比,ApoEKO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破坏,ChAT阳性神经细胞数目与P38阳性染色颗粒明显减少,染色变浅,ChAT与P38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的反应结果 介于两者之间,联合干预组表达优于脂欣康组.结论 脂欣康能够减轻ApoEKO小鼠海马区神经损害,增强ChAT与P38的表达,与维生素E间有协同作用.
作者:杨秀丽;张文高;师冉;郑广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室性早搏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与对照组(68例).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与益心舒胶囊,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症状、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室性早搏总有效率88.97%,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1.18%;对照组分别为75.00%、76.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早搏较单独使用普罗帕酮疗效显著,且避免了普罗帕酮用量过大引起心律失常等不适.
作者:王丛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与心力衰竭及心室重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2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19例.依照NYHA分级分为两组,心功能Ⅲ级、Ⅳ级亚组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加;ICM组和肽素水平高于DCM组(P<0.05);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呈正相关(β=0.372,P<0.001),和肽素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独立负相关(β=-0.388,P<0.001).结论 和肽素水平作为一个新的心力衰竭标志物,可以评估心力衰竭程度、判断心力衰竭预后,同时和肽素与左心室大小及心室重构相关,干预血管加压素(AVP)系统可能会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耿圆圆;张雪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期综合康复治疗(药物、针刺、手法按摩和理疗等)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64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结果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痊愈 4例(12.5%),显效11例(34.38%),有效17例(53.12%);对照组痊愈 2例(6.25%),显效9例(28.13%),有效17例(53.12%),无效4例(12.5%).结论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效果较佳.
作者:王红;孙佳;王润霞;孙海燕;杨波;陈薇;牛秀茹;付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成功行介入封堵术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男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为4组:正常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 d、4 d、1月行经胸心脏彩超(TTE),记录各时间点肺动脉收缩压数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术前、术后1 d、4 d、1月、血NT-proBNP浓度含量变化,并分析与肺动脉压力相关性.结果 正常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封堵术后第1天、第4天SPAP、NT-proBNP持续下降(P<0.05),以重度PAH组下降明显.结论 PDA介入封堵术后NT-proBNP水平持续下降,其改变与术后肺动脉压下降程度相符.介入封堵术前后监测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判断患者转归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丽;方臻飞;吕春美;朱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红灯散瘀汤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血管性痴呆伴有智能损害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治疗组用红灯散瘀汤,对照组用吡拉西坦(脑复康),采用随机双盲给药.按长谷川痴呆量表和简易精神量表统计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15%(P<0.05).治疗组在记忆能力的提高和认知功能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红灯散瘀汤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智能方面优于脑复康.
作者:沈志芳;乔钦增;曹桂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关附甲素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PSVT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推注关附甲素和普罗帕酮,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关附甲素组54例,第一剂转复33例,第二剂转复12例,总有效率83.3%,不良反应事件1例(1.9%).普罗帕酮组67例,第一剂转复35例,第二剂转复19例,总有效率80.6%,不良反应事件4例(6%).两组均能有效转复PS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附甲素治疗PSVT安全有效,与普罗帕酮疗效接近.
作者:郑娴勇;韩清华;刘建唐;刘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凋亡相关蛋白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20只7 d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HIBD组(n=56)、rhEPO治疗组(n=56).后两者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h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3 d组,7 d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F-1α、Survivin的表达,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指数(AI)进行检测.结果 HIF-1α的表达在缺氧缺血后3 h即增强,12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P<0.01);Survivin在缺氧缺血后12 h开始增高,7 d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除3 h、6 h组,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AI 值在缺氧缺血后6 h增加,7 d明显增高,除3 h组,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IBD组相比,rhEPO治疗组12 h、24 h、48 h、3 d的HIF-1α表达明显减少(P<0.05),12 h、24 h、48 h、3 d的Survivin表达明显增高(P<0.05),细胞AI值24 h、48 h、3 d、7 d明显降低(P<0.05).结论 EPO可通过降低HIF-1α的表达和提高Survivin的表达,从而减少HIBD后的细胞凋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杜洪;阴怀清;闫焕利;范泽卫;郭晋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对高糖诱导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将其分为低糖组、高糖组、高渗透压组、低剂量干预组、中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干预48 h后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OP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低糖组和高渗透压组TLR4、OPN蛋白和mRNA呈低表达,且表达无明显差异;高糖组TLR4、OPN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糖组明显增高;Exendin-4干预后TLR4、OPN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明显低于高糖组,但仍高于低糖组.结论 GLP-1类似物可通过抑制TLR4、OPN的表达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对肾脏的损害,且GLP-1类似物的这种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孔瑜;兰丽珍;张继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法对稳定型心绞痛(SA)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和正常对照(CO)组(20例)进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及AMI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P<0.05);血清APN水平UA组及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9,P<0.05).结论 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张静;牛凡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低输出量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48例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酸甘油,自10 μg/min开始;治疗组56例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自0.3 μg/(min·kg)开始.两组均逐渐加剂量,直至收缩压90 mmHg~100 mmHg,连续应用3 d~7 d.结果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对照组75.0%,治疗组94.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治疗低输出量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硝酸甘油.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3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达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3个月后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达标组(11.88±2.49) μmol/L,较未达标组Hcy(25.78±7.83) μmol/L明显降低(P<0.05).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3月后达标组NIHSS评分较未达标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控制Hcy水平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功能及预后.
作者:常永红;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循环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g)在2型糖尿病人群及非糖尿病人群中的差异.探讨PAI-1、Fg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5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及42名健康体检者检查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UA)、血常规、凝血三项、PAI-1、Fg,测量血压、腰围(WC)、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PAI-1、Fg与2型糖尿病患者IMT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组患者PAI-1、Fg水平明显升高(P<0.05),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患者PAI-1、Fg水平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硬化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群(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PAI-1、Fg水平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体内PAI-1、Fg水平的高低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PAI-1、Fg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黎镇赐;罗义;杨阳;巩贵宏;黄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