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怡心饮对糖尿病心脏病大鼠心肌CTGF-mRNA和MCP-1mRNA表达的影响

王海颖;陈城;陆敏;鲍君璐

关键词:怡心饮,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单核趋化因子1, 糖尿病,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怡心饮对糖尿病心脏病大鼠心脏单核趋化因子1(MCP-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分为怡心饮高剂量组、怡心饮低剂量组、生脉饮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脏单核趋化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减轻大鼠心肌病变的机制.结果 怡心饮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单核趋化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降低大鼠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结论 怡心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单核趋化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同时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均为3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SS和ADL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HBAlc、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肖丹;洪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软脉灵药物血清抑制PDGF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迁移研究

    目的 观察软脉灵药物血清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灌胃法制备SD大鼠的软脉灵药物血清;应用改良Boyden微孔膜双槽法进行细胞迁移实验;用F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DGF诱导的VSMCs骨架形态的变化.结果 含软脉灵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迁移,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10%药物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为61.42%(P<0.01).PDGF(10 ng/mL)刺激后细胞即发生伸展,应力纤维增多,可见伪足形成;加入含软脉灵药物血清后可见到伪足及张力纤维减少,而且随着软脉灵浓度的升高,可见到伪足及张力纤维显著减少.结论 软脉灵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迁移和应力纤维形成.

    作者:王新航;谢良地;许昌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L-C均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作者:王银霞;赵世刚;张春雨;朱铁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1)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Th1/Th2漂移的影响及胸痹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参芪扶正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术前1 d开始连续用药10 d.两组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0 d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并进行中医胸痹辨证分型.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中INF-γ、IL-2、IL-4、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 d、3 d、10 d血清IFN-γ、IL-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相同时段治疗组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在术前、术后无显著性改变.虚证组IL-2、IFN-γ水平均较实证组明显增高(P<0.05).冠脉介入术前、术后证型虚实分布存在差异,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Th1细胞因子水平,使Th1/Th2细胞恢复至相对平衡状态.

    作者:朱靖;姜红菊;王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诊治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颈源性头痛临床诊治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治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发病率高的是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占70.5%;其次为颈椎间盘突出占32.8%,椎间孔变形占6.7%;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占17.3%.脑血流动力学检查62例,发现一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30.5%,双侧为11.2%;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加为20.9%;头颅CT或MRI检查97例,均无重要阳性发现.结论 颈源性头痛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对头痛明显患者,或伴有相关体征患者必须进行有关影像检查,排除颅内病变,以免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高三酰甘油(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各成分、肝功能、踝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大动脉弹性(C1)和小动脉弹性(C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G均显著下降,非诺贝特缓释片降低TG幅度大于苏子油软胶囊(30.4%比20.7%,P<0.05).两组降TG能力虽有差别,但两组均能显著降低baPWV、C1和C2,且两组无明显差异.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后有2例(6.7%)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改服苏子油软胶囊后均恢复正常,而苏子油软胶囊组无一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 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均能显著降低TG,改善大小血管功能,且苏子油软胶囊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作者:肖明获;林光宇;林金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52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且住院时间>48 h.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4例,感染发生率为18.04%,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以呼吸道感染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年龄、出血部位、昏迷、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丽;郑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胱抑素C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胱抑素C(Cys-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Scr)、尿素氮(BU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病1级组,血BUN、Scr、eGFR、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级高血压病组Cys-C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下降,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在3级组,BUN、Scr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而eGFR较对照组下降,Cys-C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C的检测可更早发现高血压病肾损害.

    作者:李龙;罗晋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时间窗rt-PA溶栓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00 g~250 g,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用血栓栓塞法制备脑梗死溶栓模型,随机分为2 h溶栓组(A组),3 h溶栓组(B组),4 h溶栓组(C组)及对照组(D组),前3组分别在脑梗死后2 h,3 h,4 h应用rt-PA溶栓,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脑梗死相对体积,HE染色确定其出血性转化(HT)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但较C组及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C组与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A组与B组溶栓后24 h脑梗死相对体积无差别,但较C组及D组面积小,C组与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A组与B组溶栓后HT无差别,但较C组溶栓HT低,D组无出血性转化.结论 rt-PA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有一定的疗效,但应注意把握时间窗.

    作者:吴翠翠;牛小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系统化抗凝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对照研究1)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微量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普通肝素12 500 U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L中,以40 mL/h[约合18 U/(kg·h)]速度用微电脑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合用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后TIA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复查头颅CT有无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生.监测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及牙龈出血、镜下血尿、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3 d内TIA得到完全控制44例,占97.78%,而对照组为34例,占75.56%(χ2=9.615,P=0.002),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控制TIA发作有优势.治疗组发生出血不良事件共6例(13.33%),对照组发生出血不良事件2例(4.44%),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2.195,P=0.138).结论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抗凝治疗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TIA可以尽快控制发作,降低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出血不良风险没有增加.

    作者:王志勇;王利春;陈超;闫瑞萍;李宝栋;杨京花;康伟格;赵华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从理论基础、临床疗效观察、作用机制等方面论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新进展,指出益气活血法在临床上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颖;黄桢;季晓霞;李雯斌;朱卉;沈亦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胡玲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鼠海马CA1区在体给药刺激记录一体化装置的改良应用

    目的 在体记录海马CA1区场电位时,改良局部给药方式.方法 动物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参照立体定位参数将自制刺激/记录电极及给药套管分别插入海马,给药并记录CA1区局部场电位,而后进行LTP的诱发和记录.结果 确定改良法给药部位的准确性及药物在海马内的扩散范围;用改良法局部给予溶剂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及LTP没有明显影响;用改良法局部给予侧脑室给药量1/10的Aβ1-42,即显著压抑了海马CA1区LTP,且不影响突触传递; 用改良法局部给予溶剂或Aβ1-42对PPF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完善了海马CA1区在体刺激/记录及同侧海马局部给药的方法,且用药量小、操作简单;用改良法成功记录并观察了Aβ1-42对海马CA1区fEPSP、LTP及PPF的影响,实现了用该方法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评价.

    作者:王锐;张宇;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ACS患者高黏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126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脉血康胶囊和西药;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两组疗程为3个月.观察血黏度变化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胸痛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

    作者:宋艳琴;金影;王克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42例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利尿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疗程为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改善心肺功能.

    作者:周陶佐;李慧娟;贾惠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1%,且治疗组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小.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心电图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64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导联和双极胸导联检测,对其P波的幅度、极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双极胸导联中FⅠ导联P波形态、P波时限与V1及Ⅱ导联无明显差别,但P波振幅明显高于二者(P<0.05).QRS波时限与常规导联相似,QRS波形态,FⅠ与V1相似、FⅢ与V5相似(P>0.05).结论 Fontaine导联清楚显示P波的同时,还可显示类似V1导联图形,在心律失常的分析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

    作者:肖润平;任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控制收缩压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控制收缩压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28例).急性发作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吗啡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控制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CHF急性发作前后1 h、2 h和3 h的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治疗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P=0.04);治疗后实验组HR、RR和SpO2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收缩压可以明显改善CH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宁;仙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例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VM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症状隐匿,病情变化多端,治疗不及时重者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肌病,后期多导致心力衰竭.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疗效.1 资料

    作者:李志君;毛静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肌宁汤加减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运动功能和肌酶谱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复肌宁汤加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运动功能和肌酶谱的干预结果.方法 观察可统计病例41例,用复肌宁汤加减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对治疗前后运动功能(10米步行时间及登楼梯时间)和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干预,评价复肌宁汤治疗进行性肌营不良症机理酶学方面的作用.结果 复肌宁汤能明显改善DMD患者的运动功能(P<0.05),对患者肌酶谱部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复肌宁汤对DMD患者运动功能和肌酶谱的干预是该方治疗本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顼宝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