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68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SXBXP)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服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选本研究时EPCs数量和NO水平基本相近,在接受药物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EPCs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两组比较,SXBXP组患者治疗后的 EPCs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63±12个/106 vs 48±9个/106,P=0.026).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增高(68 μmol/L±9 μmol/L vs 51 μmol/L±8 μmol/L,P=0.023).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冠心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机体NO的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曹政;谢华强;陈平英;吴瑞霞;陈彬;华先平;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聚、稳斑、抗凝、扩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组为91.17%,优于对照组的80.88%(P<0.05);心电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和hs-CPR比较改善明显(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作者:管小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症心肌炎的治疗,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选取8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心悸、胸闷、肺部湿啰音、第一心音低顿以及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下降,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生存质量调查后发现,患者生存质量较治疗结束时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重症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采取综合性对症治处理,临床疗效.
作者:邓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75例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养心氏片.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过程与停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玲;王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0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1组)和1.5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0 min后再灌注24 h.S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15 min.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海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S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且S2组较S1组 Bcl-2的表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有关,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文曲;韩冲芳;范作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凝血酶损伤模型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 μg/L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 μg/L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selection、E-selection含量.结果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 μg/L、100 μg/L均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P-selection含量(P<0.01),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 μg/L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E-selection含量(P<0.05).结论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表达而抗凝血酶诱导的HUVEC炎症损伤.
作者:张萌;孟庆华;朱金墙;Orgah John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眩晕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阳性检测率的比较.测定患者颈后双侧椎动脉(VA)的各项血流参数和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率为88.75%.VA左右侧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流量及双侧血流量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的腔径、结构及走行情况,客观评价V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从理论基础、临床疗效观察、作用机制等方面论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新进展,指出益气活血法在临床上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颖;黄桢;季晓霞;李雯斌;朱卉;沈亦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1%,且治疗组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小.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中药与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BM 、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纳入治疗组采用中药或联合西药,对照组采用西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6软件作Meta分析.结果 6项Jadad评分较高研究的临床症状改善合并效应量OR=5.6,95% CI[3.11,10.05],P<0.01;5项研究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OR=2.66,95% CI[1.71,4.12],P<0.01;其中1项报道了对照组有2例病情加重,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余研究均报道未发生任何肝肾损伤的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提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其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立旗;徐凤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 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 d 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 d、14 d、21 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 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 d均显著增大(P<0.05);4 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作者:陈健;苏文理;黄坤茂;刘尧斌;纪家镛;叶剑鹏;唐谨;洪佳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心电图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64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导联和双极胸导联检测,对其P波的幅度、极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双极胸导联中FⅠ导联P波形态、P波时限与V1及Ⅱ导联无明显差别,但P波振幅明显高于二者(P<0.05).QRS波时限与常规导联相似,QRS波形态,FⅠ与V1相似、FⅢ与V5相似(P>0.05).结论 Fontaine导联清楚显示P波的同时,还可显示类似V1导联图形,在心律失常的分析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
作者:肖润平;任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组、通窍健步汤组.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182.3 mm3±57.7 mm3)相比,通窍健步汤组(125.8 mm3±34.1 mm3)显著减少;通窍健步汤组的血清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并且作用与依达拉奉组相似.结论 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丙二醛、一氧化氮合成,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君胜;李中秋;高正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天麻(Gastrodia elata.BL)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是名贵中药,性甘、平,归肝经.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从天麻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β-甾谷醇、胡萝卜苷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有效单体是天麻苷,化学名为4-羟甲基苯-B-d-吡哺葡萄糖苷半水合物(β-D-Glucopyranoside),又称天麻素.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素具有增加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产生温和降压作用,而且对心肌细胞、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1],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微循环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目前市面上常用制剂剂型有天麻素注射液、天麻素片、天麻素胶囊.为了进一步促进天麻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天麻素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于颖;樊光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控制收缩压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28例).急性发作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吗啡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控制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CHF急性发作前后1 h、2 h和3 h的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治疗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P=0.04);治疗后实验组HR、RR和SpO2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收缩压可以明显改善CH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宁;仙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62例(男38例、女24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50%组、49%~35%组、≤35%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META)测定血清CA125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结果 CHF患者各组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功能恶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Ⅱ级为(22.84±11.48) U/mL,Ⅲ级为(50.65±26.88) U/mL,Ⅳ级为(185.46±105.60) U/mL,均较对照组(9.64±3.06) U/mL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VEF的降低,血清CA125水平升高.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变化程度对评价心功能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薛红梅;王瑞英;康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1 mg,静脉输注,每日一次,连用4周.观察组给予甲钴胺1 mg,静脉输注,同时应用疏血通6 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连用4周.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作者:孙金平;孙喜明;孟德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52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且住院时间>48 h.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4例,感染发生率为18.04%,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以呼吸道感染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年龄、出血部位、昏迷、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丽;郑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102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他汀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分别观察两组在治疗后,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 在标准治疗完成后6个月,两组脑梗死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随访2年时间,两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生数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能调控血脂,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还有减少脑梗死再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娅;况技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分析临床诊断思维、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 采取综合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ST段压低明显好转,而大耗氧量(16~20) mL/(min·kg),无氧阈值(9~11) mL/(min·kg)、心脏指数(CI)值72.0 mL/(min·kg)所占比例均上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患者的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延缓梗死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吴开霞;李勇;葛恒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