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霞;李勇;葛恒松
目的 探讨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组、通窍健步汤组.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182.3 mm3±57.7 mm3)相比,通窍健步汤组(125.8 mm3±34.1 mm3)显著减少;通窍健步汤组的血清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并且作用与依达拉奉组相似.结论 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丙二醛、一氧化氮合成,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君胜;李中秋;高正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75例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养心氏片.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过程与停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玲;王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 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以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月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曲美他嗪使用后左室射血分数由(33.5±5.1)%增加到 (42.5±5.8)%(P<0.001).心率变异性分析表明,使用曲美他嗪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7.3 ms±40.1 ms vs 110.5 ms±29.2 ms,P=0.049)和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80.5 ms±29.0 ms vs 98.3 ms±30.5 ms)均较使用前显著增加.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黄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经TCD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用颈复汤.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效时间上,二者分别在<12 h,<24 h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起效快.
作者:彭文波;梁芳;黄侃;魏德芝;王宇新;霍清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L-C均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作者:王银霞;赵世刚;张春雨;朱铁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1.7%(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较治疗前(50.0%)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梅小龙;张春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Th1/Th2漂移的影响及胸痹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参芪扶正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术前1 d开始连续用药10 d.两组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0 d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并进行中医胸痹辨证分型.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中INF-γ、IL-2、IL-4、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 d、3 d、10 d血清IFN-γ、IL-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相同时段治疗组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在术前、术后无显著性改变.虚证组IL-2、IFN-γ水平均较实证组明显增高(P<0.05).冠脉介入术前、术后证型虚实分布存在差异,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Th1细胞因子水平,使Th1/Th2细胞恢复至相对平衡状态.
作者:朱靖;姜红菊;王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中药与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BM 、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纳入治疗组采用中药或联合西药,对照组采用西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6软件作Meta分析.结果 6项Jadad评分较高研究的临床症状改善合并效应量OR=5.6,95% CI[3.11,10.05],P<0.01;5项研究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OR=2.66,95% CI[1.71,4.12],P<0.01;其中1项报道了对照组有2例病情加重,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余研究均报道未发生任何肝肾损伤的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提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其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立旗;徐凤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102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他汀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分别观察两组在治疗后,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 在标准治疗完成后6个月,两组脑梗死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随访2年时间,两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生数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能调控血脂,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还有减少脑梗死再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娅;况技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0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1组)和1.5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0 min后再灌注24 h.S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15 min.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海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S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且S2组较S1组 Bcl-2的表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有关,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文曲;韩冲芳;范作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高三酰甘油(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各成分、肝功能、踝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大动脉弹性(C1)和小动脉弹性(C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G均显著下降,非诺贝特缓释片降低TG幅度大于苏子油软胶囊(30.4%比20.7%,P<0.05).两组降TG能力虽有差别,但两组均能显著降低baPWV、C1和C2,且两组无明显差异.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后有2例(6.7%)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改服苏子油软胶囊后均恢复正常,而苏子油软胶囊组无一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 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均能显著降低TG,改善大小血管功能,且苏子油软胶囊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作者:肖明获;林光宇;林金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在体记录海马CA1区场电位时,改良局部给药方式.方法 动物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参照立体定位参数将自制刺激/记录电极及给药套管分别插入海马,给药并记录CA1区局部场电位,而后进行LTP的诱发和记录.结果 确定改良法给药部位的准确性及药物在海马内的扩散范围;用改良法局部给予溶剂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及LTP没有明显影响;用改良法局部给予侧脑室给药量1/10的Aβ1-42,即显著压抑了海马CA1区LTP,且不影响突触传递; 用改良法局部给予溶剂或Aβ1-42对PPF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完善了海马CA1区在体刺激/记录及同侧海马局部给药的方法,且用药量小、操作简单;用改良法成功记录并观察了Aβ1-42对海马CA1区fEPSP、LTP及PPF的影响,实现了用该方法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评价.
作者:王锐;张宇;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0年8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87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类组(治疗组)和钙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8周,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拮抗剂是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治疗的佳联合方案之一.
作者:凌受毅;朱正芳;张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1~103 nmol/L抗钠-钙交换体(NCX)α-2(807-844)肽段抗体对离体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的NCXα-2(807-844)肽段主动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并纯化抗体,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观察对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主动免疫后兔体内抗α-2(807-844)抗血清滴度明显升高,经Protein A纯化后获得浓度为7.21 mg/mL的抗体;与对照组比较,1~10 nmol/L α-2抗体可明显增加大鼠离体心脏左室发展压(LVDP)及左室压大上升速率 (+dP/dtmax,P<0.01),且使左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减小(P<0.01);然而,102~103 nmol/Lα-2抗体则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正常大鼠离体心脏LVDP、±dP/dtmax(P<0.01).结论 抗钠-钙交换体α-2(807-844)肽段抗体对离体大鼠心功能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在低浓度时,α-2抗体可使心肌收缩增强;而较高浓度的α-2抗体可同时抑制心肌收缩和舒张.
作者:杨啸燕;封启龙;吴博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脑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脑安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0%和70.59%(P<0.05),试验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莉;郭兰;饶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的总体死亡率、住院情况、副反应进行比较,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MEDLINE(1966-2008)、Cochrane图书馆(1980-2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8),万方数据库(1980-2008),纳入比较ACEI单用与ACEI和ARB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7个随机对照研究入选,病例数总计5 853例,其中治疗组2 945例,对照组2 9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全因死亡率和全因住院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减少全因死亡与全因住院的联合终点事件、降低心衰住院事件、增加副反应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分别为(RR:0.94;95%CI:0.90~0.98)、(RR:0.86;95%CI:0.79~0.93)、(RR:1.40;95%CI:1.24~1.58).结论 ACEI基础上加用ARB与单用ACEI相比,可以使慢性心衰患者受益,但同时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对于慢性心衰在ACEI基础上加用ARB应采取审慎的策略.合用则需要严密监测,防止副反应发生.
作者:李群;万里燕;刘云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52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且住院时间>48 h.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4例,感染发生率为18.04%,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以呼吸道感染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年龄、出血部位、昏迷、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丽;郑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微量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普通肝素12 500 U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L中,以40 mL/h[约合18 U/(kg·h)]速度用微电脑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合用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后TIA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复查头颅CT有无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生.监测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及牙龈出血、镜下血尿、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3 d内TIA得到完全控制44例,占97.78%,而对照组为34例,占75.56%(χ2=9.615,P=0.002),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控制TIA发作有优势.治疗组发生出血不良事件共6例(13.33%),对照组发生出血不良事件2例(4.44%),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2.195,P=0.138).结论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抗凝治疗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TIA可以尽快控制发作,降低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出血不良风险没有增加.
作者:王志勇;王利春;陈超;闫瑞萍;李宝栋;杨京花;康伟格;赵华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1%,且治疗组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小.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源性头痛临床诊治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治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发病率高的是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占70.5%;其次为颈椎间盘突出占32.8%,椎间孔变形占6.7%;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占17.3%.脑血流动力学检查62例,发现一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30.5%,双侧为11.2%;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加为20.9%;头颅CT或MRI检查97例,均无重要阳性发现.结论 颈源性头痛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对头痛明显患者,或伴有相关体征患者必须进行有关影像检查,排除颅内病变,以免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