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受毅;朱正芳;张卫国
从理论基础、临床疗效观察、作用机制等方面论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新进展,指出益气活血法在临床上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颖;黄桢;季晓霞;李雯斌;朱卉;沈亦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200例江阴市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测量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点围(MA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2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32.0%,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患者残疾程度严重;临床医生应关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营养状况,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作者:杨江胜;朱祖福;刘定华;韩伯军;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同时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均为3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SS和ADL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HBAlc、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肖丹;洪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 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 d 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 d、14 d、21 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 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 d均显著增大(P<0.05);4 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作者:陈健;苏文理;黄坤茂;刘尧斌;纪家镛;叶剑鹏;唐谨;洪佳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0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1组)和1.5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0 min后再灌注24 h.S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15 min.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海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S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且S2组较S1组 Bcl-2的表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有关,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文曲;韩冲芳;范作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L-C均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作者:王银霞;赵世刚;张春雨;朱铁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procyanidine,PC)与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联合干预H9C2心肌细胞,对其凋亡率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原花青素+缺血后处理组 (PC+IPO组).利用AO-EB染色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IPO单独和联合PC干预H9C2心肌细胞0、12 h、24 h后,各时间点IPO组和PC+IPO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I/R组(P<0.01).12 h时,PC+IPO组细胞凋亡率低于IPO组(P<0.05).对P-p38 MAPK表达的影响:12 h时,I/R组表达高于C组(P<0.01);PC+IPO组和IPO组表达低于I/R组(P<0.01),同时PC+IPO组低于IPO组(P<0.05).结论 IPO单独和联合PC干预均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并且PC联合IPO更有效.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有关.
作者:许素铭;宋明;张旻;王耀琴;弓韬;覃秀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以及心脏彩超各参数(射血分数、左室内径)以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旭玲;吴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天麻(Gastrodia elata.BL)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是名贵中药,性甘、平,归肝经.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从天麻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β-甾谷醇、胡萝卜苷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有效单体是天麻苷,化学名为4-羟甲基苯-B-d-吡哺葡萄糖苷半水合物(β-D-Glucopyranoside),又称天麻素.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素具有增加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产生温和降压作用,而且对心肌细胞、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1],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微循环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目前市面上常用制剂剂型有天麻素注射液、天麻素片、天麻素胶囊.为了进一步促进天麻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天麻素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于颖;樊光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糖调节受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根据血糖异常的情况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45例,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组53例,IFG并IGT组30例.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同批测定血糖、血脂,测量血压、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指标IGR组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IFG并IGT组与对照组、IFG组、I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舒张压、BMI、腹围在IGR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糖尿病前期就可能有明显的脂代谢异常.
作者:李春燕;郝剑辉;贾常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分析临床诊断思维、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 采取综合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ST段压低明显好转,而大耗氧量(16~20) mL/(min·kg),无氧阈值(9~11) mL/(min·kg)、心脏指数(CI)值72.0 mL/(min·kg)所占比例均上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病患者的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延缓梗死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吴开霞;李勇;葛恒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 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以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月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曲美他嗪使用后左室射血分数由(33.5±5.1)%增加到 (42.5±5.8)%(P<0.001).心率变异性分析表明,使用曲美他嗪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7.3 ms±40.1 ms vs 110.5 ms±29.2 ms,P=0.049)和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80.5 ms±29.0 ms vs 98.3 ms±30.5 ms)均较使用前显著增加.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黄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控制收缩压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28例).急性发作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吗啡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控制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CHF急性发作前后1 h、2 h和3 h的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治疗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P=0.04);治疗后实验组HR、RR和SpO2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收缩压可以明显改善CH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宁;仙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高三酰甘油(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各成分、肝功能、踝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大动脉弹性(C1)和小动脉弹性(C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G均显著下降,非诺贝特缓释片降低TG幅度大于苏子油软胶囊(30.4%比20.7%,P<0.05).两组降TG能力虽有差别,但两组均能显著降低baPWV、C1和C2,且两组无明显差异.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后有2例(6.7%)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改服苏子油软胶囊后均恢复正常,而苏子油软胶囊组无一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 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均能显著降低TG,改善大小血管功能,且苏子油软胶囊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作者:肖明获;林光宇;林金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52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且住院时间>48 h.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4例,感染发生率为18.04%,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以呼吸道感染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年龄、出血部位、昏迷、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丽;郑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源性头痛临床诊治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治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发病率高的是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占70.5%;其次为颈椎间盘突出占32.8%,椎间孔变形占6.7%;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占17.3%.脑血流动力学检查62例,发现一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30.5%,双侧为11.2%;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加为20.9%;头颅CT或MRI检查97例,均无重要阳性发现.结论 颈源性头痛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对头痛明显患者,或伴有相关体征患者必须进行有关影像检查,排除颅内病变,以免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
作者:谌剑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智能运动训练组,均常规给予康复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组同时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结果 治疗1个月后,智能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兴富;宋玉萍;金亮亮;余晋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的总体死亡率、住院情况、副反应进行比较,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MEDLINE(1966-2008)、Cochrane图书馆(1980-2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8),万方数据库(1980-2008),纳入比较ACEI单用与ACEI和ARB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7个随机对照研究入选,病例数总计5 853例,其中治疗组2 945例,对照组2 9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全因死亡率和全因住院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减少全因死亡与全因住院的联合终点事件、降低心衰住院事件、增加副反应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分别为(RR:0.94;95%CI:0.90~0.98)、(RR:0.86;95%CI:0.79~0.93)、(RR:1.40;95%CI:1.24~1.58).结论 ACEI基础上加用ARB与单用ACEI相比,可以使慢性心衰患者受益,但同时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对于慢性心衰在ACEI基础上加用ARB应采取审慎的策略.合用则需要严密监测,防止副反应发生.
作者:李群;万里燕;刘云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眩晕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阳性检测率的比较.测定患者颈后双侧椎动脉(VA)的各项血流参数和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率为88.75%.VA左右侧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流量及双侧血流量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的腔径、结构及走行情况,客观评价V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1.7%(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较治疗前(50.0%)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梅小龙;张春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