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杨江胜;朱祖福;刘定华;韩伯军;张林

关键词:脑卒中, 脑卒中后遗症, 营养, 营养不良
摘要:目的 调查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200例江阴市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测量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点围(MA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2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32.0%,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患者残疾程度严重;临床医生应关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营养状况,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加兰他敏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兰他敏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兰他敏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3个月后对两组认知功能(MMSE、MOCA)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较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较治疗前比较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1).结论 加兰他敏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明显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于密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0年8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87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类组(治疗组)和钙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8周,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拮抗剂是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治疗的佳联合方案之一.

    作者:凌受毅;朱正芳;张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怡心饮对糖尿病心脏病大鼠心肌CTGF-mRNA和MCP-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怡心饮对糖尿病心脏病大鼠心脏单核趋化因子1(MCP-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分为怡心饮高剂量组、怡心饮低剂量组、生脉饮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脏单核趋化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减轻大鼠心肌病变的机制.结果 怡心饮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单核趋化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降低大鼠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结论 怡心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单核趋化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海颖;陈城;陆敏;鲍君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52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且住院时间>48 h.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4例,感染发生率为18.04%,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以呼吸道感染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年龄、出血部位、昏迷、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丽;郑雅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诱导HUVEC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凝血酶损伤模型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 μg/L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 μg/L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selection、E-selection含量.结果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 μg/L、100 μg/L均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P-selection含量(P<0.01),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 μg/L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E-selection含量(P<0.05).结论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表达而抗凝血酶诱导的HUVEC炎症损伤.

    作者:张萌;孟庆华;朱金墙;Orgah John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62例(男38例、女24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50%组、49%~35%组、≤35%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META)测定血清CA125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结果 CHF患者各组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功能恶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Ⅱ级为(22.84±11.48) U/mL,Ⅲ级为(50.65±26.88) U/mL,Ⅳ级为(185.46±105.60) U/mL,均较对照组(9.64±3.06) U/mL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VEF的降低,血清CA125水平升高.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变化程度对评价心功能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薛红梅;王瑞英;康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 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以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月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曲美他嗪使用后左室射血分数由(33.5±5.1)%增加到 (42.5±5.8)%(P<0.001).心率变异性分析表明,使用曲美他嗪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7.3 ms±40.1 ms vs 110.5 ms±29.2 ms,P=0.049)和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80.5 ms±29.0 ms vs 98.3 ms±30.5 ms)均较使用前显著增加.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黄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控制收缩压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控制收缩压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28例).急性发作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吗啡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控制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CHF急性发作前后1 h、2 h和3 h的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治疗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P=0.04);治疗后实验组HR、RR和SpO2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收缩压可以明显改善CH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宁;仙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双极胸导联(Fontaine导联)心电图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 64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导联和双极胸导联检测,对其P波的幅度、极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双极胸导联中FⅠ导联P波形态、P波时限与V1及Ⅱ导联无明显差别,但P波振幅明显高于二者(P<0.05).QRS波时限与常规导联相似,QRS波形态,FⅠ与V1相似、FⅢ与V5相似(P>0.05).结论 Fontaine导联清楚显示P波的同时,还可显示类似V1导联图形,在心律失常的分析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

    作者:肖润平;任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时间窗rt-PA溶栓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00 g~250 g,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用血栓栓塞法制备脑梗死溶栓模型,随机分为2 h溶栓组(A组),3 h溶栓组(B组),4 h溶栓组(C组)及对照组(D组),前3组分别在脑梗死后2 h,3 h,4 h应用rt-PA溶栓,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脑梗死相对体积,HE染色确定其出血性转化(HT)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但较C组及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C组与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A组与B组溶栓后24 h脑梗死相对体积无差别,但较C组及D组面积小,C组与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别.A组与B组溶栓后HT无差别,但较C组溶栓HT低,D组无出血性转化.结论 rt-PA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有一定的疗效,但应注意把握时间窗.

    作者:吴翠翠;牛小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经TCD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用颈复汤.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效时间上,二者分别在<12 h,<24 h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起效快.

    作者:彭文波;梁芳;黄侃;魏德芝;王宇新;霍清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聚、稳斑、抗凝、扩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组为91.17%,优于对照组的80.88%(P<0.05);心电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和hs-CPR比较改善明显(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作者:管小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80例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重症心肌炎的治疗,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选取8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心悸、胸闷、肺部湿啰音、第一心音低顿以及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下降,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生存质量调查后发现,患者生存质量较治疗结束时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重症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采取综合性对症治处理,临床疗效.

    作者:邓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68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SXBXP)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服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选本研究时EPCs数量和NO水平基本相近,在接受药物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EPCs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两组比较,SXBXP组患者治疗后的 EPCs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63±12个/106 vs 48±9个/106,P=0.026).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增高(68 μmol/L±9 μmol/L vs 51 μmol/L±8 μmol/L,P=0.023).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冠心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机体NO的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曹政;谢华强;陈平英;吴瑞霞;陈彬;华先平;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从理论基础、临床疗效观察、作用机制等方面论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新进展,指出益气活血法在临床上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颖;黄桢;季晓霞;李雯斌;朱卉;沈亦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各2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细胞培养板内,培养7 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和部分生物学功能检测.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采用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观察EPCs 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EPCs 黏附细胞数增多(P<0.05),EPCs 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EPCs 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增强.骨髓EPCs参与了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其生物学功能可作为一个生物学标志.

    作者:郭伟新;王首红;覃铁和;吴岩;李宙;张慧珠;黄道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智能运动训练组,均常规给予康复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组同时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结果 治疗1个月后,智能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兴富;宋玉萍;金亮亮;余晋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地注射液抗凝血酶所致星型胶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生地注射液对凝血酶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凝血酶组和生地注射液组.24 h后通过检测亚二倍体细胞数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反映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生地注射液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凝血酶组.结论 生地注射液具有减轻凝血酶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周霞;王左;李文涛;魏江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和丹红注射液,以15 d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评价其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可降低血黏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浓度.

    作者:李怀德;李大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胡玲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