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玲;吴立
目的 观察降压九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上针灸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治疗选用百会、风池(双)、曲池(双)、降压穴(双)、太冲(双)这九个穴位来治疗原发型高血压中的1级和2级,留针30 min,针刺前后观察血压变化,对其降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针刺降压九穴治疗早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显效率28.98%,有效率42.02%,总有效率72.46%.结论 降压九穴可以有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作者:王幸;马文明;房慧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以及心脏彩超各参数(射血分数、左室内径)以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旭玲;吴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 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以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月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曲美他嗪使用后左室射血分数由(33.5±5.1)%增加到 (42.5±5.8)%(P<0.001).心率变异性分析表明,使用曲美他嗪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7.3 ms±40.1 ms vs 110.5 ms±29.2 ms,P=0.049)和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80.5 ms±29.0 ms vs 98.3 ms±30.5 ms)均较使用前显著增加.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黄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68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SXBXP)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服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选本研究时EPCs数量和NO水平基本相近,在接受药物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EPCs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两组比较,SXBXP组患者治疗后的 EPCs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63±12个/106 vs 48±9个/106,P=0.026).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增高(68 μmol/L±9 μmol/L vs 51 μmol/L±8 μmol/L,P=0.023).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冠心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机体NO的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曹政;谢华强;陈平英;吴瑞霞;陈彬;华先平;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L-C均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作者:王银霞;赵世刚;张春雨;朱铁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天麻(Gastrodia elata.BL)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是名贵中药,性甘、平,归肝经.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从天麻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β-甾谷醇、胡萝卜苷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有效单体是天麻苷,化学名为4-羟甲基苯-B-d-吡哺葡萄糖苷半水合物(β-D-Glucopyranoside),又称天麻素.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素具有增加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产生温和降压作用,而且对心肌细胞、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1],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微循环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目前市面上常用制剂剂型有天麻素注射液、天麻素片、天麻素胶囊.为了进一步促进天麻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天麻素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于颖;樊光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糖调节受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根据血糖异常的情况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45例,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组53例,IFG并IGT组30例.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同批测定血糖、血脂,测量血压、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指标IGR组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IFG并IGT组与对照组、IFG组、I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舒张压、BMI、腹围在IGR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糖尿病前期就可能有明显的脂代谢异常.
作者:李春燕;郝剑辉;贾常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智能运动训练组,均常规给予康复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组同时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结果 治疗1个月后,智能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兴富;宋玉萍;金亮亮;余晋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同时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均为3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SS和ADL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HBAlc、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肖丹;洪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和丹红注射液,以15 d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评价其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可降低血黏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浓度.
作者:李怀德;李大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脑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脑安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0%和70.59%(P<0.05),试验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莉;郭兰;饶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补肾抗衰片治疗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抗衰片口服,观察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痹心痛证候、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的改变.结果 胸痹心痛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P<0.05).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6.67%(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76.67%(P>0.05).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治疗组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并能升高HDL-C及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作者:赵志强;王强;赵忱;李红;吴慧轩;葛永斌;马学鹏;王贤良;张莹;毛静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中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及D-二聚体(D-dimer)浓度,判断凝血纤溶机制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浆Fg及D-二聚体浓度,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血浆Fg及D-二聚体浓度活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急性穿支动脉疾病所致脑梗死可能存在凝血纤溶机制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汪效松;张旭;雷惠新;周瑞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为众多医家所重视,所涉内容十分翔实,经过不同历史时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已形成了理、法、方、药俱备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血瘀证治源流的追溯和当代发展现状的探究,为当今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教学、科研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1 <内经>奠定了血瘀证理论基础
作者:谢辉;龙志江;罗尧岳;朱久宜;周小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0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1组)和1.5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0 min后再灌注24 h.S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15 min.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海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S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且S2组较S1组 Bcl-2的表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有关,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文曲;韩冲芳;范作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Th1/Th2漂移的影响及胸痹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参芪扶正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术前1 d开始连续用药10 d.两组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0 d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并进行中医胸痹辨证分型.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中INF-γ、IL-2、IL-4、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 d、3 d、10 d血清IFN-γ、IL-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相同时段治疗组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在术前、术后无显著性改变.虚证组IL-2、IFN-γ水平均较实证组明显增高(P<0.05).冠脉介入术前、术后证型虚实分布存在差异,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Th1细胞因子水平,使Th1/Th2细胞恢复至相对平衡状态.
作者:朱靖;姜红菊;王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ACS患者高黏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126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脉血康胶囊和西药;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两组疗程为3个月.观察血黏度变化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胸痛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
作者:宋艳琴;金影;王克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高三酰甘油(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各成分、肝功能、踝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大动脉弹性(C1)和小动脉弹性(C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G均显著下降,非诺贝特缓释片降低TG幅度大于苏子油软胶囊(30.4%比20.7%,P<0.05).两组降TG能力虽有差别,但两组均能显著降低baPWV、C1和C2,且两组无明显差异.非诺贝特缓释片治疗后有2例(6.7%)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改服苏子油软胶囊后均恢复正常,而苏子油软胶囊组无一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 苏子油软胶囊和非诺贝特均能显著降低TG,改善大小血管功能,且苏子油软胶囊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作者:肖明获;林光宇;林金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凝血酶损伤模型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 μg/L组、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 μg/L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selection、E-selection含量.结果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50 μg/L、100 μg/L均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P-selection含量(P<0.01),丹酚酸/丹参酮配伍100 μg/L可显著降低经凝血酶诱导而升高的E-selection含量(P<0.05).结论 丹酚酸/丹参酮配伍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selection、E-selection表达而抗凝血酶诱导的HUVEC炎症损伤.
作者:张萌;孟庆华;朱金墙;Orgah John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组、通窍健步汤组.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182.3 mm3±57.7 mm3)相比,通窍健步汤组(125.8 mm3±34.1 mm3)显著减少;通窍健步汤组的血清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并且作用与依达拉奉组相似.结论 通窍健步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丙二醛、一氧化氮合成,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君胜;李中秋;高正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