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菊平肝胶囊平稳降压的临床观察

牛天福;王少波;耿强;祁慧霞;杨晓燕;李娟;郭志鉴

关键词:地菊平肝胶囊, 平稳降压, 谷峰比值, 平滑指数
摘要:目的 观察地菊平肝胶囊的平稳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纳入地菊平肝胶囊治疗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对照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模拟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一疗程(8周)后观察治疗后谷峰比值(TPR)、平滑指数(SI)和降压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谷峰比值、平滑指数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地菊平肝胶囊在降压的基础上还有平稳降压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放疗组选取100例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心悸、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准备手术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放疗组Holter异常发生率为57%(57/100),其中窦速20%,QRS低电压9%,ST-T改变36%放疗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部放射治疗可引起急性放射性心脏损害.

    作者:李习芬;闫日成;唐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78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或门诊就诊且年龄、性别组成相匹配的45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取静脉血作常规血生化检查,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RBP4水平,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BP4与血压变异性以及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RBP4水平、24 h收缩压标准差(24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RBP4与HOMA-IR(r=0.443,P<0.01)、24SSD(r=0.419,P<0.01)、dSSD(r=0.432,P<0.01)、nSSD(r=0.372,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4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的变异性,促进脑梗死的发生或发展.

    作者:彭郑超;周秀荣;潘茜;郭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30 d后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经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作者:陈日升;李英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开始前曾服用过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前其坐位血压稳定并且满足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的要求.每日口服2.5 mg~10 mg比索洛尔片剂,均为一次给药,同时建议所有患者降低食盐摄入量至5 g/d~7 g/a.所有患者均根据心率、血压情况先给予比索洛尔片剂初始剂量2.5 mg,每两周剂量增加2.5 mg,直至10 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坐位血压、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HbA1c)水平,75 g葡萄糖负荷前及负荷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比索洛尔联合用药前后血压有明显下降,用药后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比索洛尔联合用药降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爱红;王东琦;卢敏;朱彩霞;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空腹血糖(FBG)、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增高趋势.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志宏;王建军;张明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地菊平肝胶囊平稳降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菊平肝胶囊的平稳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纳入地菊平肝胶囊治疗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对照组30例(口服地菊平肝模拟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拜新同30 mg,一日一次).一疗程(8周)后观察治疗后谷峰比值(TPR)、平滑指数(SI)和降压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谷峰比值、平滑指数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地菊平肝胶囊在降压的基础上还有平稳降压作用.

    作者:牛天福;王少波;耿强;祁慧霞;杨晓燕;李娟;郭志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568例择期经桡动脉PCI术严重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2月568例PCI严重并发症类型、发生率等,并分析与PCI严重并发症有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 在研究期间,568例PCI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76%,经积极干预无一例死亡.严重并发症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脉穿孔、支架内血栓、冠脉痉挛、无复流、纵隔血肿、室颤.结论 随着经验积累,PCI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通过严格的围术期管理以及细心的手术操作有望把PCI并发症降到低.

    作者:肖润平;任永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 评价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提取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中心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个时点(发病3 d、14 d、28 d、90d)的中医四诊信息,发病第90天BI评分,对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第3天和第14天: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内火证、痰湿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新增组预后佳.发病第14天和第28天:阴虚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消失组预后差,余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发病第28天和第90天:内风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差;内火证、气虚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佳;痰湿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血瘀证证候新增组较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消失组预后差.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不同单证候演变对中风病的预后影响不同,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平平;高颖;张扬;马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缺血性中风病机分段论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病机存在差异.发病前阶段,病机涉及内伤积损和发病诱因,前者是发病基础而后者是促发因素;急性期阶段,病机涉及脑脉闭阻后发生的三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它们共同参与了脑髓的损伤;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阶段,病机包括脑髓空虚和内邪伏藏,脑髓损伤则肢痿言蹇,新旧内邪伏藏构成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病基础.分段认识中风病机对预防、急救、康复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根明;周莉;崔方圆;陈颖;李小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刘志明老中医从肾论治冠心病的机制探析

    冠心病(胸痹心痛)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精髓和指导思想治疗冠心病有着显著的优势.刘志明老中医认为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根据临床70余年辨治冠心病经验创补肾通阳活血方,效如桴鼓.本文将刘老从肾论治冠心病的机制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刘宇;刘如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进展

    癫痫发病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NEI网络)的调节失衡有关,NEI网络系统的调控可能是针刺及经络腧穴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NEI网络机制及其与时间规律及情志关系的探讨,可作为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禢达科;张汉伟;张刚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研究进展迅速,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策略独特,其提倡的个体化原则建立于整体观念与分型诊治,其中阴虚阳亢型为中医临床常见的防治证型.规范临床分型,采纳和推广这一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预后.建立可靠的各期中医药干预机制,能减少靶器官损害和降低心血管事件.

    作者:袁超;顾国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梗死事件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栓塞事件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CRP)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RP的浓度,比较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发生与否的HCRP浓度变化和中医证候的特点,分析HCRP与中医证候间的关联.结果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多伴有HCRP异常增高,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陈旧事件组HCRP异常率次之,虚证出现率高(P<0.01).HCRP升高时患者风证和痰证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并且风证和痰证成立组的HCRP浓度分别高于风证和痰证不成立组.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CRP浓度与风证、痰证和虚证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CRP浓度变化既可以预测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发生,又与风证、痰证和虚证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吴爱明;张冬梅;翟建英;朱海燕;娄利霞;王硕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利眠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 建立利眠宁的大鼠中毒模型,观察利眠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实验组(0.5LD50剂量组、2LD50剂量组和4LD50剂量组)大鼠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利眠宁,3 h后处死,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脑、心血、肌肉、胃和睾丸.血和组织样品加入内标物SKF525A后调至pH10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眠宁含量.结果 0.5倍、2倍和4倍LD50实验组大鼠体内利眠宁浓度大小顺序如下,0.5LD50:胃、肝、脑、脾、睾丸、肾、肺、肌肉、心血和心脏;2LD50:胃、肝、肺、脾、心脏、心血、脑、肾、睾丸和肌肉;4LD50:胃、肝、脑、肺、肾、睾丸、肌肉、脾、心脏和心血.结论 利眠宁在鼠体内分布不均,无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晓飞;孙红涛;尉志文;炱克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CP-1、IL-1β及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的临床疗效及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B(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P-1、IL-1β、VEG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明显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及复发.

    作者:卢志刚;陈斌;吕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组(治疗组)30例,脑心通胶囊组(对照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08分±1.26分,对照组为13.12分±0.84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6.7%,较对照组85.8%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继发癫痫.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肖展翅;吴雪花;王洲羿;甘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香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香丹治疗组与香丹对照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5.76分±3.18分与11.32分±5.39分,减少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期间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王忠明;贾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认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鹏;张鹏;徐伟建;毕力夫;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iR-145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目的 探讨miR-145对PDGF-BB诱导的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及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VSMC,再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R-NC组、PDGF-BB+miR-145组及PDGF-BB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RT-PCR方法检测PCNA、c-Jun及SM22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ERK1/2和P-ERK1/2的表达、JNK和P-JNK的表达以及p38MAPK和p-p38MAPK的表达.结果 miR-145过表达后能够抑制PDGF诱导的大鼠原代VSMC增殖,并下调VSMC增殖相关基因PCNA、c-Jun的表达、上调分化相关基因SM22a的表达;PDGF-BB诱导VSMC后,ERK、JNK、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上调,而转染miR-145慢病毒后再加PDGF刺激,ERK、JNK、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 miR-145能够抑制去分化型VSMC中的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VSMC的增殖.

    作者:王泽慧;边云飞;肖传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发病后两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口服,连用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MMP-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7%(P<0.0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对照组MMF-2均较入院时降低,治疗后治疗组MMP-2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MMP-2水平.

    作者:臧运华;郑志轩;毛德军;高向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