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平;雷成宝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及效果.方法 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雄性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将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CSCs移植组、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组;细胞移植后4 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心脏组织切片进行Masso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检测胶原纤维比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Y染色体细胞,并检测其cTnT的表达.结果 二氮嗪预处理细胞移植组与MCSCs移植组相比,大鼠的心功能指数明显提高,胶原纤维比率明显减小,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受损心肌内的存活,并促进心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
作者:崔晓军;张剑凯;谭玉珍;谢华;郭金华;国海东;王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益气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1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益气汤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8%;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化痰活血益气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秀玲;闫海强;李振海;李王平;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风失语症(Aphasia)是针灸临床中常见的疑难病症,约占中风病的2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笔者近年来,在以往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辨病加减,巧用经验穴,特殊针法,主辅相配,不期收效明显,治愈率较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先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和延迟静脉溶栓与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31例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早期溶栓组(21例)和延迟溶栓组(10例),测定溶栓前、发病24 h和5 d时的血浆BNP.结果 两组发病24 h、5 d BN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1),发病5 d BNP低于发病24 h(P<0.01);溶栓前和发病24 h BN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溶栓组发病5 d BNP明显低于延迟溶栓组(P<0.01).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较延迟静脉溶栓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
作者:杨来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4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检测并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变化,分析其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作用,作出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了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3 d、7 d、15 d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15 d时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612 1,P<0.01).在缓解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2.73%,均高于对照组85.71%和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IL-6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复杂的炎症反应,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有确切疗效,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可能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有关.
作者:郑茜;彭利芬;黄宇清;洪梅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补气活血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组予自拟补气活血汤治疗.以<老年痴呆疗效评定标准>、简易智能量表(MMSE)、生活能力日常生活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临床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HDS量表得分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ADL量表得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活血中药有补气活血、化瘀祛痰、益气醒脑的功效.
作者:钟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疾病,目前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在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过程,基本病理损害符合慢性炎症疾病的特点[1,2],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在炎症免疫应答中,除了需要MHC-抗原及B7-CD28信号外,还需要其他一些刺激分子参与,OX40/OX40L既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大量研究证明,敏感的炎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其与疾病的活动相关,是冠心病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孙道新;高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 经SYNTAX评分选择后,对19例中危、低危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情况以及12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发生,随访3个月~18个月,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11%,平均9.4%.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心绞痛发作,但经冠脉造影检查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睿智;贾永平;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赵太生;程守全;许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百忧解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其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平均起效时间12.6 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平均起效时间16.9 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的优点.
作者:肖展翅;王洲羿;欧霞;蔡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动脉疾病,可引起冠心病和脑梗死等,是我国和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有关A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多个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免疫炎症学说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形成AS的复杂因素.积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开发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并建立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容易获得,价格较低,耗时较短的实验动物AS模型非常必要.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成熟的、可重复性好的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方法.
作者:药红梅;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和影像新技术的应用,腹主动脉瘤的发现率逐年增高,既往诊断依赖于血管造影,目前彩色多普勒技术已成为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就我院在2003年-2010年收集的2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戎文忠;闫庆;张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联用小檗碱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6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日,小檗碱0.3 g,3次/日,急性痛风患者,口服秋水仙碱0.5 mg,慢性痛风患者,口服别嘌呤醇100 mg.观察患者服药前后血压、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从(104±5) mmHg、(166±8) mmHg下降至(83±3) mmHg、(131±7) 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用小檗碱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在短期内可有效降低血压.
作者:罗先平;刘春玲;徐晓娟;于黎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后,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治愈33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应用溶栓、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加强肢体主被动活动、避免高脂饮食综合性预防措施.
作者:杨大明;郭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同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的影响,研究尼莫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尼莫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病理学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尼莫同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个别凋亡细胞,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较多,尼莫同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介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同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内Smac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晓东;刘瑞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及配合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局部点刺放血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张静;于金栋;曹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统计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包括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128种医药刊物,475篇文章,丹红注射液所治疗的22 650临床病例相关资料,对其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如何避免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病的不良反应(ADR)提出对策意见.
作者:黄慧;谌剑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IMT)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老年人共305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41例)、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52例)和斑块组(212例),对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3组间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尿酸、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明显相关(P<0.05),高血压、年龄、血尿酸及体质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年龄大及血尿酸升高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及体质指数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婷;吴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795例,从中选出45岁以下冠心病的所有患者175例作为A组.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8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464例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对45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组男性、吸烟、吸安纳咖、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而A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单支病变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有50例(87.7%);A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右冠脉、旋支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B组(P<0.05或P<0.0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意义病变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与男性、吸烟、体力活动少、处于高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血脂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关系密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多数为局限性病变;约一半为单支病变,且以前降支单支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病变,且以心肌梗死为主;2支及3支病变、右冠脉及旋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前降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相似.
作者:张卫玲;秦中胜;潘三葱;王丽;刘影;崔花花;张海芹;孙玉霞;李向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其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心力衰竭进展和恶化时需加大利尿剂剂量,终导致再大剂量口服和静脉注射呋塞米病人也无反应,呈现利尿剂抵抗.本研究采用呋塞米微量泵持续泵入治疗Ⅲ级~Ⅳ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病人以观察临床综合评价指标变化.
作者:闫建玲;汪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刘利平;雷成宝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