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K在偏头痛动物模型中的激活及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间的关系

赵丽娟;牛争平

关键词:偏头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肥大细胞, 硬脑膜, 三叉神经核尾部, 硝酸甘油,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硬脑膜、三叉神经核尾部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及P-ERK表达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间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偏头痛模型组(n=18)和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GTN(10mg/kg)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再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3个亚组:C48/80组(腹腔注射CA8/80,2mg/kg);SCG+C48/80组(腹腔先注射SCG10mg/kg后再注射C48/802mg/kg)和实验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15min取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结果:ERK在模型组各亚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都发生了磷酸化,但模型组各亚组P-ERK阳性免疫反应产物都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C48/80组高于SCG+CA8/80组和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GTN致大鼠偏头痛发作后,大鼠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处P-ERK的表达增加,且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提示ERK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痛觉信号的传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促使P-ERK表达增加的原因,P-ERK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作者:唐笑先;原杰;黄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是指狭窄冠状动脉在PCI术后于扩张原位所形成的新的狭窄,严重影响PCI术的效果.1.中医药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现代机制研究1.1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PCI术使用的球囊、金属支架及其涂层药物对冠脉内膜的损伤和过度刺激导致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平滑肌异常增殖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对于血管平滑肌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劲松;刘婧;白法文;刘楚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进展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脉输注疏血通、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和治疗后予以评分,并做头CT、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且观察皮肤黏膜、齿龈、胃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16/20,对照组总有效率1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安全,疗效好.

    作者: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收集我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50岁-79岁,平均62.8岁;对照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58岁-77岁,平均63.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雁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尼古丁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IL-6及PAI-1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古丁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白介素-6(IL-6)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1)抗原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4-6代HUVECs接种于24孔培养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尼古丁组.尼古丁浓度分别为0.1μmol/L、1.0μmol/L、10μmol/L与100μmol/L.12h后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分析法(ELISA)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6、PAI-1抗原浓度.结果:各浓度尼古丁组HUVECs释放IL-6抗原呈浓度依赖性增高,各尼古丁组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尼古丁组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HUVECs释放PAI-1与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体外,尼古丁可诱导HUVECs释放IL-6、PAI-1增多,参与内皮损伤、炎症与纤溶活性紊乱.

    作者:薄美玉;胡晓芸;韩葆芬;扈丽娟;杜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潍坊地区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潍坊地区20岁以上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潍坊居住3年,且20岁-8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1997年ADA建议的诊断标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标化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9.1%,总糖尿病患病率为8.7%.乡村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城镇居民.45岁以下人群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病史、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是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潍坊地区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但随着地区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加,预计潍坊地区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升高,应对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及早的进行干预,这对减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佳琳;寇宁;刘金玲;张洁;王立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面瘫1号方内服加耳后热敷治疗Bell麻痹临床研究

    Bell麻痹,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西医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祖国医学称Bell麻痹为面瘫、口噼,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阳经脉,使面部经络受阻.

    作者:于金栋;张静;曹世强;吕丽柯;张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区级医院调脂药物使用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某区级医院2007年-2009年口服调脂药的使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魏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血压RAS系统相关基因治疗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占30%-50%[1].目前有关高血压基因治疗的研究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研究的热点之一.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基因表达(亦称反义基因疗法)是指根据靶基因结构特点设计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子,导入靶细胞或机体后与双链DNA或与mRNA结合形成杂合体,从而封闭或抑制升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复制或表达,以期达到降压目的.RAS的过度活动是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及许多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汪涛;赵英强;徐强;周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物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物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随访4周,随访结束时测定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从而全面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泽;陈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PM2.5不同成分在体染毒对大鼠肾血管环收缩-舒张反应及NOS/NO的影响

    目的:探究PM(2.5)水溶成分和脂溶成分时大鼠肾动脉收缩-舒张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蒸馏水或有机溶剂分别提取PM(2.5)的水溶成分和脂溶成分.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PM(2.5)水溶成分、脂溶成分和混合成分,连续染毒10d.采用DMT和PowerLab系统记录大鼠肾动脉血管环的张力;血清学检测大鼠NOS/NO系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2.5)各染毒组加强氯化钾(KCl)和U46619对肾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反应,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作用减弱(P<0.05),对硝普钠(SNP)的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PM(2.5)各染毒组的血清NO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物染毒组血清eNOS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水溶成分组和脂溶成分组无统计学意义;各染毒组血清iNOS活性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PM(2.5)水溶成分、脂溶成分及混合成分在体染毒加强KCl和U46619对肾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减弱Ach对肾血管环的舒张效应,该作用可能与PM(2.5)损伤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孙萌;吕吉元;张明升;张涌;庞卫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18只,以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即正常对照组(A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B组,n=6)和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C组,n=6).再灌注24h后取脑,固定切片,染色.用大鼠行为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变化、凋亡细胞数三个指标对干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成功复制大鼠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结论: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对大鼠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成建华;焦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78例,均经TCD及颈部血管彩超证实为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予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显效69.44%,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起效快,疗效较好.

    作者:谢宝明;鞠晓华;潘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光明、钱桥、青村三个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脑血管病防治,选取10565例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队列人群,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调查,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P<0.001);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力则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01);脑血管功能总分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作者:杨永举;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由于左室后负荷的长期增加,可导致心室室壁厚度及运动改变.常可引起左心室功能下降[1].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在收缩功能异常前即已表现出来[2],早期检出舒张功能异常.对高血压患者症状的缓解及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脑卒中、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3].因此,控制血压可阻止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使用松龄血脉康进行了观察.

    作者:刘亚林;付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微创术)合并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创术+补阳还五汤)与对照组(微创治疗),各48例.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治疗组另加用补阳还五汤,保留灌肠每次200mL,每日1次;鼻饲(或口服),每次80mL,每日3次,连续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活患者中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合并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疗效好.

    作者:王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将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两组随访观察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率及脑梗死进展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率及进展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者:龚士平;王丹;刘胜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房性早搏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房性早搏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老年冠心病伴房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3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1).房性早搏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改善老年冠心痛伴房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早搏的缓解有较好疗效.

    作者:吕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消心痛片剂作对比.方法:选取96例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消心痛组和速效心痛滴丸组.两组均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他汀类及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在此基础上,第一组加服消心痛片(消心痛组);第二组加服速效心痛滴丸(速效心痛滴丸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药物不良反应等参数.结果:速效心痛滴丸组与消心痛组相比,心绞痛症状缓解以及心电图变化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头痛、心动过速、腰部不适、口唇麻木及不良反应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效心痛滴丸缓解心绞痛症状对心电图的改善均高于传统治疗心绞痛药物消心痛.

    作者:卞玲;许左隽;王少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转归的影响

    27%-91%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1].梗死前心肌缺血的发生可限制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坏死的面积[2].本文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2009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除外再梗死的15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31例,女25例,年龄28岁-79岁,平均62岁.有梗死前心绞痛(A组)77例,入院前有典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史或心电图检查有缺血型ST和T波改变;无梗死前心绞痛(B组)79例,入院前无心绞痛史及心电图呈缺血型改变史.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