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

李雁梅

关键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治疗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低钠血症, 急性加重期, 肺心病, 临床资料, 资料与方法, 统计学意义, 诊治水平, 女性, 男性, 病人, 多发病, 对照组, 常见病, 性别, 随机, 分析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收集我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50岁-79岁,平均62.8岁;对照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58岁-77岁,平均63.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50岁-85岁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及卡托普利组,疗程为1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降压效果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卡托普利组(109.4±15.2)g/m2,低于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127.5±16.7)g/m(P<0.05).室性心律失常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为(625.7±172.8)/24h,低于卡托普利组的(825.7±207.5)/24h(t=2.407,P<0.05).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室性心律失常数减少与血压均有下降.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选择性Ca(2+)通道阻滞药的降压疗效,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组.

    作者:薛阳;薛英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18只,以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即正常对照组(A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B组,n=6)和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C组,n=6).再灌注24h后取脑,固定切片,染色.用大鼠行为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变化、凋亡细胞数三个指标对干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成功复制大鼠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结论: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对大鼠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成建华;焦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血压RAS系统相关基因治疗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占30%-50%[1].目前有关高血压基因治疗的研究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研究的热点之一.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基因表达(亦称反义基因疗法)是指根据靶基因结构特点设计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子,导入靶细胞或机体后与双链DNA或与mRNA结合形成杂合体,从而封闭或抑制升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复制或表达,以期达到降压目的.RAS的过度活动是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及许多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汪涛;赵英强;徐强;周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处理及分娩方式分析

    目的:总结近5年来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处理与分娩方式和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3例临床资料.结果:对妊娠合并急、慢性心功能衰竭病例依据原发心脏病的性质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治疗控制心衰,24h心衰控制率达85%.15例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3例在心力衰竭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行紧急剖宫产抢救母婴生命,剖宫产母婴均存活,8例行阴道产钳助产,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孕妇依据原发心脏病的性质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镇静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10年8月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血肿,过程中视情况给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6h-12h微创术可减少再出血,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疗总有效率82.6%,病死率17.4%.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佳手术时机是6h-12h,微创术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闫富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运用概述

    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技术由挪威神经外科学家Rune Aaslid于1982年创建.可观察CT、MRI不能显示的一些病理、生理现象,如脑血管的痉挛,血管畸形,动脉炎,颅内血管侧支循环、脑血管储存能力、微栓子检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TCD在缺血性中风的运用1.1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颈内动脉狭窄主要通过TCD血流速度、方向,多普勒频谱、血流声频、血流信号的动态变化等特征综合分析.具体表现为节段性血流速度增快,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近、远端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和声频交化,可见涡流或湍流,声频尖锐而粗糙混有血管杂音;侧支循环的建立.

    作者:马贤聪;王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70与TLR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与Toll样受体4(TLR4)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规律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NBP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方法: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B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h、12h、24h、48h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HSP70与TLR4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在缺血再灌注6h明显升高,于24h达到峰值(P<0.05),TLR4在缺血再灌注6h时表达较高,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P<0.05);NBP预处理组HSP70与TLR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HSP70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任建宏;刘瑞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CT冠脉成像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56例.其中,根据既往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痛30例(冠心病组),健康体检无症状者26例(对照组).采用GE64层螺旋CT及Smart Score 4.0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冠脉钙化积分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平均钙化分数为412.33分士22.35分,对照组为68.35分±18.43分,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大分支血管的独立钙化积分在冠心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及病变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姜增誉;李健丁;鄂林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胰岛素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肾脏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糖起关键作用,尿蛋白的检测仍是目前诊断的主要手段.糖尿病病程较长,无论年龄大小,均有50%发生临床肾损害,临床表现有蛋白尿、水肿、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和肾衰.因此,糖尿病早期积极的控制血糖,对防止肾脏病的发生和肾功能恶化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逆转.自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为糖尿病患者减慢其发展速度,减少糖尿病的其他合并征,应用胰岛素是有益的.

    作者:段凤丽;孔菲;段富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利用高频彩超观察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试验一组口服立普妥10mg/d(n=51),试验二组口服立普妥20mg/d(n=49),疗程6个月.现察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和双倒颈动脉分又处IMT有明显改善(P<0.05),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肝肾功受损及肌酶升高.结论:从卫生经济学出发,每日10mg立普妥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是安全、有效的;彩超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张林;梁晓秋;熊明;杨波;赵晓平;黄远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进展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脉输注疏血通、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和治疗后予以评分,并做头CT、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且观察皮肤黏膜、齿龈、胃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16/20,对照组总有效率1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安全,疗效好.

    作者: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转归的影响

    27%-91%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1].梗死前心肌缺血的发生可限制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坏死的面积[2].本文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2009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除外再梗死的15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31例,女25例,年龄28岁-79岁,平均62岁.有梗死前心绞痛(A组)77例,入院前有典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史或心电图检查有缺血型ST和T波改变;无梗死前心绞痛(B组)79例,入院前无心绞痛史及心电图呈缺血型改变史.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光明、钱桥、青村三个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脑血管病防治,选取10565例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队列人群,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调查,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P<0.001);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力则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01);脑血管功能总分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作者:杨永举;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人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少见病因分析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ADEM多见于儿童的病毒、细菌感染或疫苗接种后.现阶段成人型ADEM越来越多,并且其病因复杂多变,为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成人型ADEM的少见病因综述如下.

    作者:高慧娟;黄永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现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钴胺组(A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组(B组).两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A组采用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B组在给予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的同时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43.3%(13/30),B组总有效率76.7%(23/30),B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神经传导速度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

    作者:姜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由于左室后负荷的长期增加,可导致心室室壁厚度及运动改变.常可引起左心室功能下降[1].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在收缩功能异常前即已表现出来[2],早期检出舒张功能异常.对高血压患者症状的缓解及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脑卒中、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3].因此,控制血压可阻止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使用松龄血脉康进行了观察.

    作者:刘亚林;付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是指狭窄冠状动脉在PCI术后于扩张原位所形成的新的狭窄,严重影响PCI术的效果.1.中医药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现代机制研究1.1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PCI术使用的球囊、金属支架及其涂层药物对冠脉内膜的损伤和过度刺激导致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平滑肌异常增殖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对于血管平滑肌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劲松;刘婧;白法文;刘楚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J-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临床资料,判断J-T离散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295例确诊的DCM患者心电图J-T离散度,并就左心室腔径、左心功能状态,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DCM患者左心室内径扩大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低,J-T离散度明显延长,且入院时J-T离散度显著延长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加,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T离散度是无创电生理稳定性检查的一项主要指标,它可反映出DCM的病情变化和危险性,对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方艳平;罗晋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中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月桂酸钠注射法建立Wistar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前后血清中HIF-1α水平,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造模后健侧与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术前相比,造模组大鼠术后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侧相比,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血清中HIF-1α及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HIF-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缺血骨骼肌及血清中早期高表达,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可能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立维;杨涛;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郝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作者:唐笑先;原杰;黄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