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华;焦志强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NgR(Nogo-66 Receptor)的表达情况.方法:大鼠断尾取血100μL,分3次注入大脑尾状核,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和7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gR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出血后6h,NgR表达增高(P<0.01),72h达到高峰(P<0.01),7d后降低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NgR的上调是脑出血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在脑组织的病理损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贾晓涛;李东芳;罗岗;刘正姣;潘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两方面来探讨PM(2.5)的水溶性及酸溶性成分致冠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冠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每组24只.提取PM(2.5)水溶性成分(WSC)及酸溶性成分(ASC).将对照组和模型组再各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WSC对照组、ASC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WSC模型组、ASC模型组,每组8只.WS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WSC(40mg/kg)染毒;ASC组给予ASC(40mg/kg)染毒.染毒24h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心肌中的NF-κB活性.结果:WSC组TNF-α水平(2.83±0.97)ng/mL,高于空白组(2.53±0.76)ng/mL;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为(14.56±10.58)%,高于空白组(7.33±3.97)%.ASC组MDA水平(8.27±2.70)nmol/mL,高于空白组(7.24±0.66)nmol/mL;SOD水平(118.56±8.92)U/mL,低于空白组(130.38±5.69)U/mL;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18.80±17.04)%,高于空白组(7.33±3.97)%.结论:WSC具有升高TNF-α水平,激活心肌NF-κB的作用;ASC具有升高MDA、降低SOD水平,激活心肌NF-κB的作用.PM(2.5)致冠脉粥样硬化大鼠ACS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其水溶性成分可加剧模型大鼠体内炎症反应,而酸溶性成分在加剧炎症反应的同时,还表现出氧化应激损伤相关.
作者:药红梅;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占30%-50%[1].目前有关高血压基因治疗的研究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研究的热点之一.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基因表达(亦称反义基因疗法)是指根据靶基因结构特点设计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子,导入靶细胞或机体后与双链DNA或与mRNA结合形成杂合体,从而封闭或抑制升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复制或表达,以期达到降压目的.RAS的过度活动是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及许多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汪涛;赵英强;徐强;周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7d SD乳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HIBD组)、缺血缺氧+GM1干预组(GM1组)、缺血缺氧+参附干预组(参附组)及缺血缺氧+GM1及参附干预组(合用组).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测定脑组织中Bcl-2及Bax含量.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Bcl-2及Bax表达;HIBD后该区Bcl-2及Bax表达均增加,且BaX表达较明显;分别应用GM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该区Bcl-2表达进一步增加,而Bax蛋白水平下降,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治疗后该区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或参附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减轻大鼠脑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其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张海娇;阴怀清;栗红;武师润;阴崇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中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月桂酸钠注射法建立Wistar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前后血清中HIF-1α水平,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造模后健侧与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术前相比,造模组大鼠术后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侧相比,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血清中HIF-1α及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HIF-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缺血骨骼肌及血清中早期高表达,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可能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立维;杨涛;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郝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常规治疗),强化1组2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2h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mg、20mg),强化2组2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2h分别给阿托伐他汀80mg、40mg).通过3个月随访,观察强化剂量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强化组较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3组间肝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CK)及相关不良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CK升高的肌肉疼痛,无肝酶(ALT)和CK升高2倍的病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樊嫒;黄淑田;苗慧慧;陈佳娟;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肾脏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糖起关键作用,尿蛋白的检测仍是目前诊断的主要手段.糖尿病病程较长,无论年龄大小,均有50%发生临床肾损害,临床表现有蛋白尿、水肿、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和肾衰.因此,糖尿病早期积极的控制血糖,对防止肾脏病的发生和肾功能恶化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逆转.自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为糖尿病患者减慢其发展速度,减少糖尿病的其他合并征,应用胰岛素是有益的.
作者:段凤丽;孔菲;段富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技术由挪威神经外科学家Rune Aaslid于1982年创建.可观察CT、MRI不能显示的一些病理、生理现象,如脑血管的痉挛,血管畸形,动脉炎,颅内血管侧支循环、脑血管储存能力、微栓子检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TCD在缺血性中风的运用1.1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颈内动脉狭窄主要通过TCD血流速度、方向,多普勒频谱、血流声频、血流信号的动态变化等特征综合分析.具体表现为节段性血流速度增快,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近、远端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和声频交化,可见涡流或湍流,声频尖锐而粗糙混有血管杂音;侧支循环的建立.
作者:马贤聪;王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临床试验.无论使用盲法与否或以何种语言发表均无限制.结果:56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对其中17篇Jadad评分质量相对较高的文章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医药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临床总体疗效.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俭;敏州;郭立恒;王磊;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判定.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正常尿酸组的疗效优于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影响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测定血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作者:戴建武;胡志兵;谭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与Toll样受体4(TLR4)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规律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NBP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方法: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B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h、12h、24h、48h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HSP70与TLR4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在缺血再灌注6h明显升高,于24h达到峰值(P<0.05),TLR4在缺血再灌注6h时表达较高,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P<0.05);NBP预处理组HSP70与TLR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HSP70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任建宏;刘瑞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究PM(2.5)水溶成分和脂溶成分时大鼠肾动脉收缩-舒张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蒸馏水或有机溶剂分别提取PM(2.5)的水溶成分和脂溶成分.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PM(2.5)水溶成分、脂溶成分和混合成分,连续染毒10d.采用DMT和PowerLab系统记录大鼠肾动脉血管环的张力;血清学检测大鼠NOS/NO系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2.5)各染毒组加强氯化钾(KCl)和U46619对肾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反应,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作用减弱(P<0.05),对硝普钠(SNP)的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PM(2.5)各染毒组的血清NO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物染毒组血清eNOS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水溶成分组和脂溶成分组无统计学意义;各染毒组血清iNOS活性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PM(2.5)水溶成分、脂溶成分及混合成分在体染毒加强KCl和U46619对肾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减弱Ach对肾血管环的舒张效应,该作用可能与PM(2.5)损伤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孙萌;吕吉元;张明升;张涌;庞卫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10年8月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血肿,过程中视情况给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6h-12h微创术可减少再出血,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疗总有效率82.6%,病死率17.4%.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佳手术时机是6h-12h,微创术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闫富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较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估.方法:选择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组,各35例,治疗8周,血压控制有效者继续治疗8周.通过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用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联用组较单用组在躯体症状,健康愉快感、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缬沙坦组.
作者:崔京京;刘伟;彭大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994年-2010年我院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58例,发生并发症1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共收集脑积水病例58例,均为正常压力或低压性脑积水,压力范围60cmH2O-180cmH2O.所有病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有12例出现并发症.男9例,女3例,年龄8个月至65岁,平均39.6岁.发病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脑损伤术后5例.经CT、MRI证实为交通性脑积水8例,梗阻性脑积水4例.
作者:卫德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伴有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内科门诊心绞痛伴有焦虑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标准心脏内科药物治疗和加服心可舒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焦虑状态.结果:治疗组服用心可舒片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冠心病及焦虑症明显好转(P<0.01);心电图改变也明显好转(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传统心内科药物治疗,同时能明显缓解焦虑症.
作者:罗芝宽;张寰;邢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实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72只)和对照组(C组,6只),实验组分为模型组(M组)、依达拉奉单药治疗组(ED组)、联合地西泮治疗组(ED+DI),每组按照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12h、24h、72h、7d).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M组12h达高峰,24h开始减少,7d减至基础水平(P<0.05).而依达拉奉单药和联合地西泮治疗组与之比较,变化趋势相同但Bcl-2表达增多(P<0.05);M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极多,12h开始上升,48h达高峰,之后有下降趋势(P<0.01).E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但低于M组(P<0.01),高于ED+DI组;ED+DI组与C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所致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表达及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联合地西沣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薛国芳;郑辑英;牛海雁;李光来;李东芳;王改青;陈文军;齐登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CHD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压、性别、年龄、吸烟史等,并且80%-90%患者存在传统危险因素[1].现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运用Gensini积分进行量化,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积分值相关性进行讨论,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作者:杨帆;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奥拉西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增强记忆力,保护受损神经细胞的新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激活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近十年来,国内外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各种病理状态下的颅脑损伤、缺氧和慢性脑功能不全,尤其是痴呆、老年精神衰退综合征、低能儿童大脑发育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方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CT冠脉成像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56例.其中,根据既往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痛30例(冠心病组),健康体检无症状者26例(对照组).采用GE64层螺旋CT及Smart Score 4.0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冠脉钙化积分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平均钙化分数为412.33分士22.35分,对照组为68.35分±18.43分,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大分支血管的独立钙化积分在冠心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及病变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姜增誉;李健丁;鄂林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