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拉西坦治疗神经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方兴

关键词:奥拉西坦, 治疗, 神经科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神经细胞, 慢性脑功能不全, 增强记忆力, 选择性作用, 颅脑损伤, 精神衰退, 功能恢复, 大脑皮层, 大脑发育, 促进学习, 病理状态, 保护, 国内外, 综合, 缺氧, 疗效
摘要:奥拉西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增强记忆力,保护受损神经细胞的新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激活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近十年来,国内外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各种病理状态下的颅脑损伤、缺氧和慢性脑功能不全,尤其是痴呆、老年精神衰退综合征、低能儿童大脑发育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并发症12例

    1994年-2010年我院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58例,发生并发症1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共收集脑积水病例58例,均为正常压力或低压性脑积水,压力范围60cmH2O-180cmH2O.所有病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有12例出现并发症.男9例,女3例,年龄8个月至65岁,平均39.6岁.发病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脑损伤术后5例.经CT、MRI证实为交通性脑积水8例,梗阻性脑积水4例.

    作者:卫德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微创术)合并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创术+补阳还五汤)与对照组(微创治疗),各48例.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治疗组另加用补阳还五汤,保留灌肠每次200mL,每日1次;鼻饲(或口服),每次80mL,每日3次,连续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活患者中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合并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疗效好.

    作者:王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来检出深静脉血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9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连续应用2周.于2周及4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计算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纪强;黄素贞;崔兆文;李慧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名正常人,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长轴各节段及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Tssl)、径向应变(Tssr)、环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sc).并计算位于同一平面的所有节段达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的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测量同一平面任意两节段大达峰时间差值(Tssl-diff、Tssr-diff、Tssc-diff),并进行分析.结果:D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低(P<0.05);Tssl-SD、Tssr-SD、Tssc-SD,Tssl-diff、Tssr-diff、TSSC-diff显著增加(P<0.05).结论:DCM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张晓丽;李天亮;胡新玲;畅芳叶;高明兰;刘达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7d SD乳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HIBD组)、缺血缺氧+GM1干预组(GM1组)、缺血缺氧+参附干预组(参附组)及缺血缺氧+GM1及参附干预组(合用组).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测定脑组织中Bcl-2及Bax含量.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Bcl-2及Bax表达;HIBD后该区Bcl-2及Bax表达均增加,且BaX表达较明显;分别应用GM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该区Bcl-2表达进一步增加,而Bax蛋白水平下降,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治疗后该区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或参附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减轻大鼠脑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其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张海娇;阴怀清;栗红;武师润;阴崇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可舒片对心绞痛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伴有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内科门诊心绞痛伴有焦虑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标准心脏内科药物治疗和加服心可舒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焦虑状态.结果:治疗组服用心可舒片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冠心病及焦虑症明显好转(P<0.01);心电图改变也明显好转(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传统心内科药物治疗,同时能明显缓解焦虑症.

    作者:罗芝宽;张寰;邢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血压RAS系统相关基因治疗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占30%-50%[1].目前有关高血压基因治疗的研究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研究的热点之一.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基因表达(亦称反义基因疗法)是指根据靶基因结构特点设计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子,导入靶细胞或机体后与双链DNA或与mRNA结合形成杂合体,从而封闭或抑制升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复制或表达,以期达到降压目的.RAS的过度活动是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及许多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汪涛;赵英强;徐强;周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对临床的早期预警价值

    近年来人们生活和精神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心脏疾患也相应增多.在健康体检中,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方法.现将2009年-2010年我院不同人群体检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体检人员16734例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819例,占52.70%,女性7915例,占47.30%;年龄22岁-92岁,其中22岁-44岁(青年组)7617例,45岁-59岁(中年组)4591例,60岁-92岁(老年组)4526例.

    作者:马莉;武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NgR的表达形式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NgR(Nogo-66 Receptor)的表达情况.方法:大鼠断尾取血100μL,分3次注入大脑尾状核,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和7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gR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出血后6h,NgR表达增高(P<0.01),72h达到高峰(P<0.01),7d后降低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NgR的上调是脑出血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在脑组织的病理损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贾晓涛;李东芳;罗岗;刘正姣;潘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PM2.5不同成分在体染毒对大鼠肾血管环收缩-舒张反应及NOS/NO的影响

    目的:探究PM(2.5)水溶成分和脂溶成分时大鼠肾动脉收缩-舒张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蒸馏水或有机溶剂分别提取PM(2.5)的水溶成分和脂溶成分.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PM(2.5)水溶成分、脂溶成分和混合成分,连续染毒10d.采用DMT和PowerLab系统记录大鼠肾动脉血管环的张力;血清学检测大鼠NOS/NO系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2.5)各染毒组加强氯化钾(KCl)和U46619对肾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反应,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作用减弱(P<0.05),对硝普钠(SNP)的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PM(2.5)各染毒组的血清NO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物染毒组血清eNOS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水溶成分组和脂溶成分组无统计学意义;各染毒组血清iNOS活性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PM(2.5)水溶成分、脂溶成分及混合成分在体染毒加强KCl和U46619对肾动脉血管环的收缩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减弱Ach对肾血管环的舒张效应,该作用可能与PM(2.5)损伤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孙萌;吕吉元;张明升;张涌;庞卫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18只,以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即正常对照组(A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B组,n=6)和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C组,n=6).再灌注24h后取脑,固定切片,染色.用大鼠行为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变化、凋亡细胞数三个指标对干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成功复制大鼠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结论: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对大鼠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成建华;焦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50岁-85岁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及卡托普利组,疗程为1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降压效果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卡托普利组(109.4±15.2)g/m2,低于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127.5±16.7)g/m(P<0.05).室性心律失常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为(625.7±172.8)/24h,低于卡托普利组的(825.7±207.5)/24h(t=2.407,P<0.05).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室性心律失常数减少与血压均有下降.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选择性Ca(2+)通道阻滞药的降压疗效,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组.

    作者:薛阳;薛英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钙超载角度探讨通脉养心丸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目的:从抑制钙超载的角度探讨通脉养心丸抗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获得正常心肌细胞并建立缺氧损伤细胞模型,采用FLIPR Calcium 4试剂盒检测药物对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总凋亡率.结果:缺氧损伤组心肌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通脉养心丸各剂量组变化不显著;再次加药后,通脉养心丸各剂量组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缺氧损伤组(P<0.01).缺氧损伤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通脉养心丸4g/kg、8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是通脉养心丸抗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肖扬;张家福;张玲;邢永发;王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为已确诊的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予心可舒每日3次,每次4片,乙胺碘肤酮每日3次,每次0.2 g.对照组31例用乙胺碘肤酮或心律平治疗,予心律平每日3次,每次0.1g-0.15g或乙胺碘肤酮每日3次,每次0.2g.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总有效率93.55%,两组总有效率接近(P>0.05).但观察组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应用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痛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肯定,而且副反应较小.

    作者: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CHD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压、性别、年龄、吸烟史等,并且80%-90%患者存在传统危险因素[1].现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运用Gensini积分进行量化,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积分值相关性进行讨论,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作者:杨帆;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收集我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低钠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50岁-79岁,平均62.8岁;对照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58岁-77岁,平均63.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雁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eck抑郁问卷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12.4±18.1)ng/L vs(5.2±6.7)ng/L,P<0.05].结论:CHF患者伴抑郁时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曹向红;张虹;张变花;李蕊;黄晋喜;苏庆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时照组、乌司他丁10000U/kg治疗组,乌司他丁50000U/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h.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数.结果:乌司他丁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中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脑组织凋亡有关.

    作者:吴倩佳;李光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面瘫1号方内服加耳后热敷治疗Bell麻痹临床研究

    Bell麻痹,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西医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祖国医学称Bell麻痹为面瘫、口噼,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阳经脉,使面部经络受阻.

    作者:于金栋;张静;曹世强;吕丽柯;张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CT冠脉成像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56例.其中,根据既往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痛30例(冠心病组),健康体检无症状者26例(对照组).采用GE64层螺旋CT及Smart Score 4.0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冠脉钙化积分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平均钙化分数为412.33分士22.35分,对照组为68.35分±18.43分,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大分支血管的独立钙化积分在冠心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及病变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姜增誉;李健丁;鄂林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