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观察

张杰

关键词:心可舒, 乙胺碘肤酮, 心房纤颤
摘要:目的:探讨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为已确诊的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予心可舒每日3次,每次4片,乙胺碘肤酮每日3次,每次0.2 g.对照组31例用乙胺碘肤酮或心律平治疗,予心律平每日3次,每次0.1g-0.15g或乙胺碘肤酮每日3次,每次0.2g.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总有效率93.55%,两组总有效率接近(P>0.05).但观察组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应用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痛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肯定,而且副反应较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转归的影响

    27%-91%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1].梗死前心肌缺血的发生可限制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坏死的面积[2].本文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2009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除外再梗死的15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31例,女25例,年龄28岁-79岁,平均62岁.有梗死前心绞痛(A组)77例,入院前有典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史或心电图检查有缺血型ST和T波改变;无梗死前心绞痛(B组)79例,入院前无心绞痛史及心电图呈缺血型改变史.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由于左室后负荷的长期增加,可导致心室室壁厚度及运动改变.常可引起左心室功能下降[1].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在收缩功能异常前即已表现出来[2],早期检出舒张功能异常.对高血压患者症状的缓解及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脑卒中、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3].因此,控制血压可阻止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使用松龄血脉康进行了观察.

    作者:刘亚林;付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光明、钱桥、青村三个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脑血管病防治,选取10565例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队列人群,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调查,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P<0.001);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力则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01);脑血管功能总分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作者:杨永举;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阿魏酸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判定.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正常尿酸组的疗效优于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影响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测定血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作者:戴建武;胡志兵;谭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为已确诊的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予心可舒每日3次,每次4片,乙胺碘肤酮每日3次,每次0.2 g.对照组31例用乙胺碘肤酮或心律平治疗,予心律平每日3次,每次0.1g-0.15g或乙胺碘肤酮每日3次,每次0.2g.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总有效率93.55%,两组总有效率接近(P>0.05).但观察组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应用心可舒合用乙胺碘肤酮治疗冠心痛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肯定,而且副反应较小.

    作者: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中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月桂酸钠注射法建立Wistar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前后血清中HIF-1α水平,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造模后健侧与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术前相比,造模组大鼠术后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侧相比,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血清中HIF-1α及患侧肌肉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HIF-1α在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缺血骨骼肌及血清中早期高表达,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可能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立维;杨涛;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郝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住院的中风病急性期知情自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牛津残障评分、汉语失语检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手册测定、生存质量评定.比较该方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残障率降低、言语障碍减低、精神稳定、智能正常、生存质量提高(P<0.05);其中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牛津残障评分,汉语失语检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手册测定,生存质量评定均显著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或P<0.01).结论: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是治疗脑卒中后康复的有效方法,降低了中风病致残率,促进了中风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其身心功能得到了大程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林;陈炜;刘泰;黄立武;古联;何乾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来检出深静脉血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9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连续应用2周.于2周及4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计算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纪强;黄素贞;崔兆文;李慧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10年8月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血肿,过程中视情况给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6h-12h微创术可减少再出血,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疗总有效率82.6%,病死率17.4%.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佳手术时机是6h-12h,微创术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闫富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二尖瓣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

    目的:观察评价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以具有二尖瓣置换手术指征并合并慢性心房纤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据不同疗法分为两组,瓣膜置换并行消融治疗68例为消融组,瓣膜置换后药物治疗82例为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种方法对房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术后随访2年,治疗组窦性心律恢复率(63.2%)明显高于时照组(13.1%).消融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左房内径41.6mm±7.5mm,左室射血分数(57.3±9.6)%,肺动脉收缩压(35.7士5.1)mmHg,心功能≤Ⅱ级94.1%.对照组分别为46.7mm±11.4mm;(53.2±7.1)%;(39.1±6.8)mmHg;8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病死率、二次开胸率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心房纤颤转复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少,心功能恢复佳.

    作者:李阔;梁智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50岁-85岁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及卡托普利组,疗程为1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降压效果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卡托普利组(109.4±15.2)g/m2,低于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127.5±16.7)g/m(P<0.05).室性心律失常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为(625.7±172.8)/24h,低于卡托普利组的(825.7±207.5)/24h(t=2.407,P<0.05).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室性心律失常数减少与血压均有下降.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选择性Ca(2+)通道阻滞药的降压疗效,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组.

    作者:薛阳;薛英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微创术)合并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创术+补阳还五汤)与对照组(微创治疗),各48例.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治疗组另加用补阳还五汤,保留灌肠每次200mL,每日1次;鼻饲(或口服),每次80mL,每日3次,连续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活患者中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合并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疗效好.

    作者:王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物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物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随访4周,随访结束时测定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从而全面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泽;陈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区级医院调脂药物使用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某区级医院2007年-2009年口服调脂药的使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魏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松龄血脉康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较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估.方法:选择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组,各35例,治疗8周,血压控制有效者继续治疗8周.通过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用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联用组较单用组在躯体症状,健康愉快感、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缬沙坦组.

    作者:崔京京;刘伟;彭大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钙超载角度探讨通脉养心丸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目的:从抑制钙超载的角度探讨通脉养心丸抗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获得正常心肌细胞并建立缺氧损伤细胞模型,采用FLIPR Calcium 4试剂盒检测药物对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总凋亡率.结果:缺氧损伤组心肌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通脉养心丸各剂量组变化不显著;再次加药后,通脉养心丸各剂量组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缺氧损伤组(P<0.01).缺氧损伤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通脉养心丸4g/kg、8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是通脉养心丸抗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肖扬;张家福;张玲;邢永发;王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J-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临床资料,判断J-T离散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295例确诊的DCM患者心电图J-T离散度,并就左心室腔径、左心功能状态,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DCM患者左心室内径扩大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低,J-T离散度明显延长,且入院时J-T离散度显著延长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加,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T离散度是无创电生理稳定性检查的一项主要指标,它可反映出DCM的病情变化和危险性,对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方艳平;罗晋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速效心痛滴丸治疗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速效心痛滴丸治疗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消心痛片剂作对比.方法:选取96例PCI/CABG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消心痛组和速效心痛滴丸组.两组均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他汀类及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在此基础上,第一组加服消心痛片(消心痛组);第二组加服速效心痛滴丸(速效心痛滴丸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药物不良反应等参数.结果:速效心痛滴丸组与消心痛组相比,心绞痛症状缓解以及心电图变化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头痛、心动过速、腰部不适、口唇麻木及不良反应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效心痛滴丸缓解心绞痛症状对心电图的改善均高于传统治疗心绞痛药物消心痛.

    作者:卞玲;许左隽;王少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PubMed、OVID、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BMdisk数据库等.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病例数3758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448例,微穿刺引流术2308例),Meta分析两种手术的病死率.结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的远期死亡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OR合并=0.84,95%CI(0.69,1.12)].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术后病死率相同.

    作者:刘庆鑫;王宏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