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茹;周宏辉;张玉梅;张晓斌
对第2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抗抑郁药的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黄啸;季建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抗抑郁药治疗常起效较慢,我们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发现可加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玉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效果. 方法:151名上海市某街道社区年龄≥70岁的老人参加研究.按先后顺序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61名.对干预组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及自编健康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干预后1年对两组进行测评. 结果:干预前,干预组NTBE中有1项优于对照组,1项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随访两组内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19项(推理训练等)提高,4项下降(P≤0.05);对照组NTBE分测验有11项提高,3项下降(P≤0.05);1年后随访两组间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3项(推理训练等)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多项认知功能在1年后仍有一定影响,其中推理能力较为明显.
作者:冯威;李春波;陈优;成燕;吴文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评估痴呆及精神症状的各种量表研究进展、评定方法、信度和效度等作一介绍.
作者:伍力;许秀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PHD)述情障碍特征及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方法:对194例男性PHD(PHD组),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107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采用TAS进行述情障碍测评. 结果:PHD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AS总分及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与SDS、SAS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94,P均<0.05或P<0.01);TAS因子Ⅲ与SAS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47,P<0.05). 结论:男性PHD存在明显述情障碍,并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作者:胡春凤;于兰;李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用Meta分析对9项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 结果:西酞普兰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表明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χ2=135.02,P<0.01).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在治疗2周和治疗结束时的组间疗效比较,分别为d=-0.83,95%CI(-1.34,-0.31),χ2=9.99,P<0.01;YX<合并>=-0.08,95%C/(-0.27,0.10),综合显著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81,P>0.05).提示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两组疗效相仿.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氯米帕明.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米帕明相仿,但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阳中明;蔡昌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研究对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冯龙喜;缪金生;李娟;杨美娟;张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有报道认为丙戊酸盐和碳酸锂联合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1].本研究对此进行观察.
作者:赵惠芳;吴素焕;丛晓山;张月卿;崔海华;康淑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39例,单用组(单用氟西汀)37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以合用组在治疗各周降分更为明显(P<0.05或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氟西汀,安全性较高.
作者:潘秀玲;许勇;郝翠杰;邓玉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价量表(MADRS),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各周的MADRS减分率以艾司西酞普兰组显著较高(P<0.05或P<0.01),起效更快,临床有效率和缓解率更高(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舍曲林组更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确切,服药依从性好.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作者:陈广阳;谢建文;祁富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为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我院住院青少年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
作者:寇建华;孙秋云;杜贵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 方法:76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用酶联吸附反应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清GDNF检测,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患者组血清GDNF水平平均为(343.3±201.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GDNF水平平均(749.9±300.4)pg/ml(t=8.41,P<0.001).以LES评分200分为界,将抑郁症患者分为高应激状态(n=23例)和低应激状态(n=53例),高应激状态患者的血清GDNF水平平均为(244.3±144.1)pg/ml,显著低于低应激状态患者的平均(386.2±208.5)pg/ml(t=2.97,P<0.001).LES总分和血清GDNF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91,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GDNF水平下降,应激对血清GDNF水平可能有调节作用.
作者:卜茹;周宏辉;张玉梅;张晓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寓精神检查于闲聊的形式,可获得患者更真实的思想内容,为确诊提供帮助.
作者:李身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儿童期受虐的关系. 方法:120例抑郁症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儿童虐待定义分为受虐组44例,非受虐组76例;以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度;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估认识功能;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对患者儿童期受虐史进行测评. 结果:与非受虐组相比,受虐组以女性较多,首次发病年龄较小,有偶者较少,单亲家庭、慢性病程及有自杀倾向较多;HAMD总分、焦虎/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评分均较非受虐组显著为高(P<0.05或P<0.01).受虐组WMS中倒数、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联想学习、触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及记忆商数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PRCA中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虐待总分与HAND总分及多个因子分、WMS总分及多个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 结论:有儿童期受虐史的抑郁症患者,其临床症状、记忆力损害较无儿童期受虐史的患者严重;临床症状的严重度与儿童期虐待有关.
作者:闫景新;高晓翠;周玉萍;靳陆平;楚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 方法:62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和单用组(单用舍曲林).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BPRS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用组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耐受性好.
作者:王莹;陈清刚;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6周,两组相仿(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7%和54.1%;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0.6%和6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小兵;张雅红;谭庆荣;陈云春;王志忠;聂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奎硫平联合舒必利与单用舒必利治疗经奎硫平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52例,给予奎硫平联合舒必利治疗;单用组53例,单用舒必利治疗.疗程均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安全性. 结果:治疗2~4周,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合用组有效率73.1%,单用组有效率64.2%(P>0.05). 结论:奎硫平联合舒必利与单用舒必利治疗对奎硫平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相仿.
作者:寻知元;王丽莉;雷彤;张国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编辑先生:同性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否属于精神障碍颇有争议,但应该是精神卫生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不少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各抒所见,说法纷纭.请贵刊对此作一简介,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谢谢.
作者:阎同军;王焕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青川县曲河乡地震后各类人群心理危机的特点. 方法:以90项症状清单(SCL-90)为筛选工具,对地震后受灾及救援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1000人完成调查,受调查者SCL-90总分平均为(228.6±35.52)分,各因子分中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均较国内常模明显增高(P<0.001).平原、山区直接受影响者SCL-90各因子分高于指挥、协调救援组;山区直接受影响者SCL-90除抑郁、敌对因子外各因子分高于平原(P<0.05). 结论:地震后各类人群的心理危机特点各异.
作者:刘松柏;李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起源、与治疗和干预的关系、效益、实施方法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综述.
作者:李艳;崔蓉;张国富;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