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巨;贾学军;陈迅;王蓉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SO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SOD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相对定量基因表达升高(P<0.01),地黄饮子含药脑脊液可升高AD模型细胞SODmRNA的表达(P<0.05或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高剂量组与安理申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黄饮子能提高Aβ诱导的PC12细胞SODmRNA的表达,提高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作者:周妍妍;姚辛敏;何秀丽;谢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MPO和MMP-9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PO、MMP-9表达程度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1);二者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和不稳定性,其中表达程度升高者可能处于向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的阶段.MPO和MMP-9可能成为判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
作者:宋庆桥;李宜;胡元会;冯玲;石洁;吴华芹;曹雪滨;李俊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门诊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即门诊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组268例和住院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组272例,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 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医疗费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相似,且有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杨振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心力衰竭是各心脏疾患的终末期表现,也是全球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中国有近400万心力衰竭患者[2].心力衰竭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极大的痛苦,也让社会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医学界,运动训练为人所熟知.尽管目前第一个大(2 300例)的随机对照研究HF-ACTION显示,运动训练在提高生存率方面的结果为中性[3],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已经证实了运动训练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
作者:邱明亮;毛静远;苏全;侯雅竹;王贤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 组3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10 mL/d静脉输注; B 组3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d静脉输注,疗程均为14 d.结果 A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等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10 mL/d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显.
作者:隗玮;童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病人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4例有临床症状或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冠心病病人,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分为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测定基线和第1周及第4周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 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PAPP-A、hs-CRP水平高于稳定心绞痛病人(P<0.05).与用药前比较,10 mg组、20 mg组PAPP-A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 mg组在第4周时降低PAPP-A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PP-A在ACS中显著升高,高剂量他汀能降低它的水平,而低剂量的他汀无此效应.
作者:韩继如;牛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活血救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以80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瘀造模,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活血救心方组.其中活血救心方组给予活血救心方灌胃,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药物干预.灌胃6周后,对比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活血救心方组大鼠外周收缩压(SAP)、外周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使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救心方可显著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0.01);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活血救心方更能显著地降低SAP、DAP、MAP、LVEDP、AngⅡ(P<0.05或P<0.01).结论 活血救心方可明显改善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状况并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
作者:杨喆;闫春江;严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929年德国医生福斯曼独创了心脏导管检查技术,从而奠定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基础.随着心脏导管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1977年Gruentzing Myler和Hann在Sanfrancisco进行了首例人体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至20世纪90年代冠脉支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作者:谢勉;党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气血痰愈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气血痰愈汤治疗;对照组予地高辛、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5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血痰愈汤结合基础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传统单用西药的方法能发挥更大的临床效应.
作者:袁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后遗症的防治效应.方法 将70例中风康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服2次,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分级和中医证候疗效分级的影响.结果 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抑制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值的增加、改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分级和中医证候疗效分级(P<0.05).结论 常规内科治疗并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后遗症,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作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
作者:武慧丽;冀润利;赵永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用小剂量心律平(普罗帕酮)加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心律平加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单服心律平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律平配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用心律平.
作者:陈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寻去皮层状态下肢体肌张力增高、关节畸形的缓解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20例脑外伤致去皮层状态的病人,比较两侧肢体肌张力升高和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以CT显示的脑损伤情况进行核实.结果 13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比较轻的大脑半球.7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重的一侧大脑半球.结论 脑深部结构的损伤可能会缓解去皮层状态下的肌痉挛,使运动功能有所改善.
作者:王乃英;张璟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不同时间点心室心肌纵轴方向运动速度、运动位移、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研究其评价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接受PCI治疗的15例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时采用T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轴方向运动速度及运动位移、组织形变及形变速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应变(SI)及应变率成像(SRI)曲线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参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2个节段(前壁基底段与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V)、收缩期峰值位移(SD)增高(P<0.05);术后3个月,8个节段(除前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SV、SD增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3个月6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后壁心尖段)SV、SD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增高(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个节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大应变值(S)及SRI的收缩期大应变率值(SR)增高(P<0.05);术后1个月5个节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S、SR增高(P<0.05).术后3个月9个节段(除侧壁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S、SR与术前、术后1周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T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局部功能,动态观察PCI前、后局部心肌功能变化,可评价PCI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涛;康春松;王健;薛继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通脉方对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健脾化痰通脉方,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于每晚睡前口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胸闷、胸痛、气短、体胖多痰、身体困重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P<0.01),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血脂指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魏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中风是长期致残的疾病之首,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风、火、痰、虚、瘀”是该病的致病因素,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楼丹飞;李越华;王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102例颈动脉斑块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3粒/次,3次/日,连用4周,观察入院时及治疗2周、4周后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梗死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梗死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梗死灶缩小方面优于常规治疗,其原因可能与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关.
作者:李惠珍;刘启;刘纪强;崔兆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PGE1)对缺血大鼠CGRP的影响,阐明其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PGE1低、中、高剂量组.PGE1腹腔注射3 d,大鼠MCAO模型24 h后取血,并断头取脑.检测各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数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GE1干预后CGRP较单纯缺血组明显增高(P<0.01),而PGE1各剂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1对脑缺血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张宇红;田步先;李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简单易行的大鼠预缺氧模型,并观察其对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缺氧组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缓慢输入混合气体,调节氧气和氮气的流入速度,使测氧仪监测到的O2浓度始终保持在12%,然后放入大鼠,每天4 h;对照组大鼠在相同容器中通入空气,每天4 h.7 d后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脑组织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缺氧组较对照组脑组织中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增多(P<0.01).结论 此模型简单易行,达到预缺氧的要求.
作者:董爱云;郭军红;纪利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松养心胶囊加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0.00%,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魏峥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