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卫琴;芦芳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Cyt-C)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 3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Cyt-C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少许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于6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治疗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较丁苯酞治疗组Cyt-C比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能下调Cyt-C表达,同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yt-C的释放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王建华;刘瑞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类、Ⅱ类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作用,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同时也有较明显的副反应,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功效.
作者:宋友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房颤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2.3%,65岁以上为3%~5%,而到75岁时可高达15%.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61%,推测在13亿人口的中国人群中,患者约800万[1].
作者:米小龙;马锋;张中正;冯巧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抵当丸对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Ⅰ组和脑出血Ⅱ组(治疗组),脑出血组分为12 h、24 h、72 h、7 d 4个亚组,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各时相点应用CT灌注对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定量测量,同时按Bederson评分法进行动物行为评分.结果 脑出血Ⅰ组、Ⅱ组rCBF、rCB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Bederson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脑出血Ⅱ组各时相点rCBF、rCBV明显高于脑出血Ⅰ组(P<0.05),Bederson评分除术后7 d低于脑出血Ⅰ组(P<0.05),其余各时相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状态;抵当丸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永芳;戴宏伟;姬林;甘洁;贺燕;余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测定患者血清 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按PP高低分为<60 mmHg、(60~80) mmHg、(80~100)mmHg和>100 mmHg 4组,比较组间hs-CRP水平.结果 随着PP逐渐升高,血清hs-CRP水平亦逐渐上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PP与hs-CRP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提示炎症反应与PP升高共同存在.
作者:邓伟胜;李平;廖艳;吴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由凋亡引起的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目前,有关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的人群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和体内外实验表明,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对AD的治疗有效,更重要的是能预防AD发病及推迟发病年龄.
作者:闫燕;李妍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 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红岗;李双保;梁建荣;景文记;卫昕伟;陈轶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首剂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随后需要时可以间隔10 min再次给药,给药剂量推注时间与首次相同.结果 房颤转复率30 min内44.1%(15/34),1 h内为73.5%(25/34),2 h内为82.4%(28/34),4 h内为94.1%(32/34).治疗期间,1例(2.9%)出现短阵室速,1 d后恢复未再发作.3例(8.8%)出现血压偏低.结论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的转复疗效迅速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资料以减少冠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 543例行CAG及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发生出血及血肿的原因.结果 2 543例行CAG及PCI术患者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仅为2.16%.结论 加强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
作者:顾婕;史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对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惊厥发作和痫性放电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以托吡酯(0.154 g/kg)作阳性对照,半夏(36.4 g/kg)、钩藤(38.5 g/kg)、半夏+钩藤(24.5 g/kg)灌胃(ig)后,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大鼠皮层和海马的EEG,观察药物对痫性行为、痫性放电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高波幅的影响.结果 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抑制痫性行为和痫性放电,其中合用组较两单药组显著延长痫性行为发作潜伏期和痫性放电的潜伏期,但对痫波发放频率及高波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夏和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用药能明显抑制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大鼠惊厥和痫性放电,两药配伍应用的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
作者:徐宁;王莉;牛争平;孙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例164例,均诊断急性缺血性恼卒中,统计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为79例,比较代谢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首次检出率较高,为48.2%,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宋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住院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生化、胰岛素、C-肽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6例患者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30例(23.81%),有单种血管病变者42例(33.33%),2种血管病变者32例(25.40%),3种血管病变及以上者22例(17.46%).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高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
作者:刘仲华;隋彩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压对症处理,治疗组21例在常规降压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胶囊,3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养心通脉Ⅱ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心功能Ⅱ级~Ⅳ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脉Ⅱ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中医证候变化,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LVDD、 LVEF值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通脉Ⅱ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杨清华;孙博;邢俊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AngⅡ组(10-6 mol/L AngⅡ)、姜黄素组(10-6 mol/L AngⅡ+2.5×10-8 g/L姜黄素)及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3组分别培养24 h,收集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3组间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0.68,P<0.01), AngⅡ(10-6 mol/L)处理24 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明显增加,姜黄素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增加;②AngⅡ(10-6 mol/L)处理心肌细胞10 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 /2)表达明显增加,预先以姜黄素2.5×10-8g/L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发现姜黄素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ERK1/2的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郭炳彦;石英辉;韩瑞;韩德荣;李拥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oll样受体4(TLR4 ) 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 Toll样受体相关的干扰素活化子(TRIF)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低浓度组,每组5只.以上各组白兔分别以生理盐水和高、中、低浓度益气活血复方连续灌胃7 d.末次灌胃给药2 h后,心脏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LPS刺激后,分别加入高、中、低浓度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干预24 h,收集细胞,用Real time PCR方法测定TLR4、MyD88、TRAF-6、TRAM及TRIF mRNA的表达.结果 用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引起TLR4 、MyD88、TRAF-6、TRAM及TRIF mRNA的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用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干预以后显著抑制TLR4 、MyD88及TRAF-6 mRNA的高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对TRAM及TRIF作用不明显.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可阻断TLR4高表达,同时阻断TLR4胞内信号转导的MyD88依赖性途径,而对MyD88非依赖性途径作用不明显,因此益气活血复方主要是通过阻断MyD88依赖性途径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姜华;张艳;王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lobular adiponectin,gAd)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gAd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从健康人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法获得脂联素球状结构域基因,经EcoRⅠ和XhoⅠ酶切后与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重组得到pcDNA3.0-gAd,分别用PCR法和DNA测序法鉴定pcDNA3.0-gAd.结果 以从健康人全血中提取出的高纯度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gAd基因,真核载体pcDNA3.0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与gAd基因进行体外重组,PCR法筛选出阳性克隆,DNA测序显示重组质粒pcDNA3.0-gAd的gAd基因与基因库中报道的脂联素基因序列(GenBank:EU420013.1)中gAd序列完全一致,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0-gAd,且序列正确.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究gAd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深入探讨其生物作用机制创造了条件.
作者:黄敏;陈显久;王彦;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资料患者,男性,89岁.2008年11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前1个月曾因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住院治疗.
作者:袁晖戍;邓立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 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136例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DM组(67例),不伴糖尿病者为非DM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DM组症状不典型者、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均明显高于非DM组 (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水平DM组高于非DM组(P<0.05);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DM组冠脉病变三支、弥漫性、闭塞性病变也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有冠脉病变复杂特点.
作者:闫蕊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