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刘仲华;隋彩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肢血管病变,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住院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生化、胰岛素、C-肽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6例患者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30例(23.81%),有单种血管病变者42例(33.33%),2种血管病变者32例(25.40%),3种血管病变及以上者22例(17.46%).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高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例164例,均诊断急性缺血性恼卒中,统计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为79例,比较代谢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首次检出率较高,为48.2%,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宋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GS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及作用的适剂量.方法 BMSCs由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全骨髓法取得,经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取第五代BMSCs用低中高剂量(20 mg/L、40 mg/L、80 mg/L)GSP干预24 h,设立空白对照组.以含有20%胎牛血清的1 mmol/L B-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 h后,继而用含有4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作为诱导液诱导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GSP干预24 h后对神经元样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以Fluo-3 AM为荧光探针标记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以Annexin V凋亡试剂盒检测组间细胞凋亡率.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WISTAR大鼠BMSCs,经诱导分化后大部BMSCs变成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E和MAP-2.GSP干预组细胞生长状态,活力及存活细胞比例较好.结论 GSP能使BMSCs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保持较好的活力,对抗自由基产生,减少细胞凋亡.

    作者:徐隋意;李光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 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 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付晓乐;安冬青;王转国;赵明芬;王其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植物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由凋亡引起的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目前,有关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的人群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和体内外实验表明,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对AD的治疗有效,更重要的是能预防AD发病及推迟发病年龄.

    作者:闫燕;李妍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方法 用标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测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影响.观测指标:大舒张电位(maximal diastolic potential,MDP)、动作电位幅度(amplitude of action potential,APA)、0相大去极速度(maximal rate of depolarization,Vmax)、4相自动去极速度(velocity of diastolic depolarization,VDD)、复极50%和90%时间(50% and 90% of dur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APD50 and APD90)以及自发放电频率(rate of pacemaker firing,RPF).结果 用100 μmol/L Iso灌流后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出现了心律失常,用Iso+稳心颗粒灌胃组血浆灌流后,与Iso模型组和Iso+生理盐水灌胃血浆比较,RPF和VDD减慢(P<0.01),APA和MDP的绝对值显著减小(P<0.01),Vmax明显减慢(P<0.01),APD80和 APD90明显延长(P<0.01).结论 稳心颗粒能降低自发放电频率,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

    作者:徐涛;陈立锋;李方江;范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4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单纯性冠心病患者(37例)及健康成人(30名)比较,观察心率变化规律.结果 单纯性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时域分析指标比对照组减低(P<0.05),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一步减低(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伴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作者:凌受毅;周长高;高新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比较

    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SU)与普通病房(GW)并发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患者2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各144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由卒中病房治疗组医师负责,保证患者进行正确的继续治疗、康复及预防卒中复发,治疗按卒中单元的治疗规范进行.普通病房组治疗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4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按实际住院天数计算.重点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差异,两组病死率、死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与平均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患者总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比普通组患者降低(P<0.05);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中并发症以卒中后并发症为主,普通病房中并发症以感染类并发症为主;②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病死率比普通病房组降低(P<0.05),卒中者病死率与并发症相关;③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平均住院时间比普通病房组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延长相关.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总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降低卒中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病死率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刘泰;蔡伦;何乾超;刘永辉;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双源CT相关性研究进展

    冠心病(CHD)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由于疾病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1].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尤为重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孙建春;潘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心肌炭化的影响因素

    目的 记录射频电流的各项物理学参数和单极标测心内电图的变化,了解其与心肌炭化的关系.通过比较左右侧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分析不同消融途径间发生心肌炭化的差异.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射频电流的物理学参数由射频仪记录.单极标测采用将大头导管头端电极与胸前导联V1相连或将高右房电极拉入下腔静脉作无关电极的方法.结果 射频消融术中心肌炭化组存在放电功率偏大、温度偏高、阻抗增加、单极电图ST段上抬,而心内电图AV比值的变化率与心肌组织炭化无关.与右侧旁道和慢径路消融不同,左侧旁道二尖瓣下消融途径心肌炭化的发生率偏高.结论 射频导管单极标测ST段上抬是预测心肌组织炭化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磊;高明;李广群;袁晓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长托宁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长托宁干预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和C组(长托宁组),后两组又分为6 h、12 h、24 h、48 h 亚组.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SE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E后6 h海马组织可见TUNEL、Caspase-3和Bcl-2阳性细胞表达,TUNEL和Caspase-3表达高峰均在24 h;Bcl-2表达高峰在12 h.C组各时间点TUNEL、Caspase-3阳性细胞较B组减少(除6 h外,均P<0.05),而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除6 h外,均P<0.05).结论 长托宁可以上调Bcl-2,下调Caspase-3,长托宁可能通过抑制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减轻SE时脑组织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霍莹;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牛海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脉络通口服液降血脂作用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脉络通口服液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自身及组间对照法,将100例高脂血症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脉络通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下降0.66 mmol/L,三酰甘油(TG)下降了0.5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至0.08 mmol/L,TC有效率54%,TG有效率72%,HDL-C有效率6%,总有效率52%;对照组总胆固醇有所下降,三酰甘油略有提升,TC有效率26%,TG有效率24%,总有效率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通口服液具有较明显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功效.

    作者:姜荣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作者:柯俊华;陈金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鸡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种蛋在(37.5±0.5)℃条件下孵育,第7天开窗暴露CAM建立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正常血清组(C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组)、血管内膜损伤组(I组)、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IT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20 μg/mL)组(V组),每组10枚鸡胚.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建立血管内膜损伤模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于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各组连续7 d后取血清.第8天,在鸡胚CAM上放一直径为5 mm的滤膜作为载体,分别加样5 μL,每日1次,连续3 d,第11天取CAM,数码相机拍照后平铺于载玻片上,计数载体周围血管数目及滤膜周围0.5 cm范围内的血管分支点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CAM周围血管数目,T组(31.80±3.08)条与C组(28.40±3.75)条比较,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I组(47.30±3.27)条与C组相比较,载体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T组(47.60±3.89)条相比较,血管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丹红注射液的兔血清能够明显促进CAM上血管生成,血管内膜损伤后的血清和内膜损伤丹红治疗组也分别强于血管内膜未损伤时.

    作者:唐昱;盛国太;钟志英;葛郁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窦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患者,男性,89岁.2008年11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前1个月曾因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住院治疗.

    作者:袁晖戍;邓立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稀释液方法,复制小鼠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将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每组40只.中药组予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4周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实验性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改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能够减轻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病理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颖;白晓秋;田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4:1配伍对青霉素诱发惊厥大鼠痫性放电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对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惊厥发作和痫性放电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以托吡酯(0.154 g/kg)作阳性对照,半夏(36.4 g/kg)、钩藤(38.5 g/kg)、半夏+钩藤(24.5 g/kg)灌胃(ig)后,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大鼠皮层和海马的EEG,观察药物对痫性行为、痫性放电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高波幅的影响.结果 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抑制痫性行为和痫性放电,其中合用组较两单药组显著延长痫性行为发作潜伏期和痫性放电的潜伏期,但对痫波发放频率及高波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夏和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用药能明显抑制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大鼠惊厥和痫性放电,两药配伍应用的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

    作者:徐宁;王莉;牛争平;孙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CI术联合抗凝抗栓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研究PCI术联合药物抗凝抗栓等治疗对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危险分层,选取中高危患者331例,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组)140例,PCI术联合药物联合治疗组(联合组)191例,冠脉介入时间早为发病后8 h,晚为发病后22 d.分析比较两组30 d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至4月~12月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191例PCI术中,181例成功,治疗成功率94.8%,联合组在30 d内及住院期间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分别为4.7%,2.1%和0.5%,在随访4月~12月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再住院率分别为12.6%,4.7%,1.0%,18.3%.结论 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冠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30 d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一半左右的4月~12月上述不良心脏事件.

    作者:孙珺;张鹏;孙为勤;薛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病因病机探讨

    左室重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对心肌损害所引起的代偿性动态反应的必然过程.由于左室重构引起左心室扩大而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远期心性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近年来左室重构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中极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作者:张学正;崔海燕;李静;李兆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逆心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逆心方结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逆心方,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与70.00%(P<0.05);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疗法基础上加用逆心方对缓解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更好.

    作者:康兴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OX40配体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TNFSF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从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选取高血压病患者296例和匹配的对照组311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各组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A/G的基因型并统计各组的基因型频率.结果 高血压病组rs3850641 G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糖尿病史、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二者依然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A/G多态性中G等位基因可能与中国人高血压的发病不相关.

    作者:苏锐;李俊男;边云飞;李茂莲;陈敬洲;宋卫华;肖传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