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辛脑注射液对槐定碱致痫大鼠Caspase3及热休克蛋白- 70 表达的影响

甄军丽;王维平

关键词:细辛脑注射液, 槐定碱, Caspase3, 热休克蛋白-7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槐定碱致痫大鼠脑内Caspase3 及热休克蛋白- 70(hsp-70) 含量的测定,探讨细辛脑注射液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42只大鼠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对照组及细辛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和Nissle染色法,研究细辛脑注射液对Caspase3 和hsp-70含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细辛脑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P<0.05),可使槐定碱致痫大鼠的脑组织中减少Caspase3释放,降低hsp-70 在大鼠脑内的表达.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效果,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时对脑组织的损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脉络通口服液降血脂作用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脉络通口服液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自身及组间对照法,将100例高脂血症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脉络通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下降0.66 mmol/L,三酰甘油(TG)下降了0.5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至0.08 mmol/L,TC有效率54%,TG有效率72%,HDL-C有效率6%,总有效率52%;对照组总胆固醇有所下降,三酰甘油略有提升,TC有效率26%,TG有效率24%,总有效率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通口服液具有较明显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功效.

    作者:姜荣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窦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患者,男性,89岁.2008年11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前1个月曾因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住院治疗.

    作者:袁晖戍;邓立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方法 用标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测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影响.观测指标:大舒张电位(maximal diastolic potential,MDP)、动作电位幅度(amplitude of action potential,APA)、0相大去极速度(maximal rate of depolarization,Vmax)、4相自动去极速度(velocity of diastolic depolarization,VDD)、复极50%和90%时间(50% and 90% of dur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APD50 and APD90)以及自发放电频率(rate of pacemaker firing,RPF).结果 用100 μmol/L Iso灌流后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出现了心律失常,用Iso+稳心颗粒灌胃组血浆灌流后,与Iso模型组和Iso+生理盐水灌胃血浆比较,RPF和VDD减慢(P<0.01),APA和MDP的绝对值显著减小(P<0.01),Vmax明显减慢(P<0.01),APD80和 APD90明显延长(P<0.01).结论 稳心颗粒能降低自发放电频率,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

    作者:徐涛;陈立锋;李方江;范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痫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3例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1996年由Hinchey等[1]首先报道的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现将我院2006年-2008收治的3例由子痫致RPLS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学英;高春林;孔玉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卒中后肺炎研究进展

    老年人由于解剖结构及肺功能的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易患肺炎.脑卒中后,一般多采取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易使气道提早关闭发生肺不张,合并肺炎[1].肺炎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 .探讨中西医辨证施治老年脑卒中后肺炎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长预期寿命、节省医疗费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丽娜;杨伟;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配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中药补肾利水方,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6%(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4.5%,明显优于对照组78.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所下降,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且无不良反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宪忠;李莉;韩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血脂变化、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并改善预后.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长托宁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长托宁干预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和C组(长托宁组),后两组又分为6 h、12 h、24 h、48 h 亚组.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SE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E后6 h海马组织可见TUNEL、Caspase-3和Bcl-2阳性细胞表达,TUNEL和Caspase-3表达高峰均在24 h;Bcl-2表达高峰在12 h.C组各时间点TUNEL、Caspase-3阳性细胞较B组减少(除6 h外,均P<0.05),而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除6 h外,均P<0.05).结论 长托宁可以上调Bcl-2,下调Caspase-3,长托宁可能通过抑制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减轻SE时脑组织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霍莹;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牛海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NO及NOS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其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芪红合剂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正在分化的EPCs,加入含不同浓度芪红合剂药物血清及空白血清的M199培养基孵育24 h,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化学比色法测定NOS.结果 芪红合剂药物组的血清NO水平和NOS活性明显高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芪红合剂可能通过增加EPCsNOS活性,促进NO分泌,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及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宫建芳;马华;申静;杜海斌;马天成;武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 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136例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DM组(67例),不伴糖尿病者为非DM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DM组症状不典型者、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均明显高于非DM组 (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水平DM组高于非DM组(P<0.05);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DM组冠脉病变三支、弥漫性、闭塞性病变也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有冠脉病变复杂特点.

    作者:闫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刺通里穴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3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 例)和治疗组(15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作者:吴芳;杨万章;赵宁;盛佑祥;叶碧玉;刘湘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作者:柯俊华;陈金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稀释液方法,复制小鼠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将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每组40只.中药组予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4周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实验性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改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能够减轻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病理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颖;白晓秋;田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继续教育答题卡(2010年3月第3期试题)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脑卒中对心脏损害的影响

    脑与心的联系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描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影响心血管的机能,后来又发现下丘脑有控制心脏节律的作用,特别是控制窦房结的节律[1],在实验室刺激下丘脑或脑的其他部分时,可出现心电图复极的改变[2],1947年第一个脑血管病之后的心电图改变临床研究公布[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出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的研究报道[4,5],认为急性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复极异常、节律的变化是儿茶酚胺释放入循环[6]、中枢神经损害直接影响心脏神经末梢[6]或共存的缺血性心脏病引起[7].

    作者:付进红;刘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凝指标,治疗后4周和12周的心绞痛再发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凝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12周的心绞痛再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生率.

    作者:彭根兴;李绍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重要病机——性激素代谢紊乱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EH),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老年人高血压病是高血压病的重要临床亚型,是脑中风、心肌梗死及肾衰的重要致病因素.从老年人自身病理生理特点出发寻找老年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证型及其特征性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广大中医临床医疗人员及科研工作者的目标所在.本文就性激素与老年高血压病中常见的肾气亏虚证是否存在关联性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于杰;李运伦;郭伟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植物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由凋亡引起的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目前,有关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的人群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和体内外实验表明,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对AD的治疗有效,更重要的是能预防AD发病及推迟发病年龄.

    作者:闫燕;李妍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心功能评价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es,NYHAc)、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NT-proBNP)等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检测NYHAc、LVEF及NT-proBNP,并根据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每月随访终点事件是否发生,根据不同的预后将病例分为组0、组1和组2.统计不同预后组别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入选106例患者.3个组别NYHAc均值,组0<组1 <组2,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再住院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个组别LVEF均值为组0 < 组1 < 组2.结论 NYHAc和NT-proBNP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宋庆桥;周育平;胡元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