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栓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李宏媛;程凤仪

关键词:急性脑拴塞, 疏血通注射液, 对症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纽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栓塞安全有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52例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孟玫;苗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BHP6603固定角双探头SPECT测定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BHP6603固定角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MPI)测定左室容积及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受试者40例,分别用BHP6603固定角和GE infiniavc可变角双探头SPECT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检查,采用相同采集模式和处理软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的左室容积和功能参数.结果 处理二种设备采集受试者原始图像获得的EDV无统计学意义,而ESV及LVEF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DV、ESV和LVEF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 在采集模式、处理软件相同的条件下,BHP6603固定角SPECT测量的EDV、ESV较GE infiniavc可变角SPECT值稍大,而LVEF值略小.但BHP6603固定角与GE infiniavc可变角双探头SPECT在测量左室容积和心功能参数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BHP6603固定角与GEinfiniavc可变角双探头SPECT相比,有同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烽;武志芳;刘建忠;胡光;卫华;李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40例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90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周良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钠肽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钠浓度,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BNP的浓度.结果 1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并发低钠血症32例,占25.60%;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占41.67%.基底节区脑血管病病人并发低钠血症多,占72.00%.脑血管病痛人急性期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病人血浆BNP水平高,且血钠浓度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增高.结论 脑钠肽参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的病理进程,低钠血症能够加重脑血管病病人的病情.

    作者:解建军;解学军;李东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用BiPAP治疗轻、中度肺性脑病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轻、中度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ECOPD合并轻、中度肺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BiPAP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为85%,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率为15%,住院天数为11.2 d±0.8 d,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轻、中度肺性脑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国;李静;武瑞芳;张勇进;安丽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早期的中医康复治疗原则探讨

    脑卒中,即中风病,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细胞损伤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急性期病死率高,急性期过后致残率亦高.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减少病死率和预防发病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减少致残率方面却进展不大.尤其在各种药物尚末获得理想疗效的前提下,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作者:廖美容;刘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严重脑卒中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在严重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严重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支持的能量、蛋白质供给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在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作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前清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率、胰岛素用量及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预后优于全胃肠道静脉营养患者.

    作者:杜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四妙勇安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四妙勇安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失去溶栓机会或无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共治疗14 d.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浆SOD、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四妙勇安汤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SOD,降低MDA,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魏运湘;刘真;于慧卿;李武卫;王强;李永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试验方法.观察咪达唑仑在3×10-6t mol/L、1×10-5 mol/L,3×10-5 mol/L、1×10-4 mol/L浓度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 mol/L)、氯化钾(KCI,60mmol/L)诱发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观察Na+/Ca2+交换体阻断荆KB-R7943(1×10-5 mol/L)、Kv通道阻断剂4-AP(4-AP,1×10-3 mol/L)、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1×10-5 mol/L)、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10-2 mol/L)、K1R通道阻断剂氯化钡(BaCl2,1×10-3 mol/L)对咪达唑仑作用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咪达唑仑对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用KB-R7943、4-AP、TEA及BaCl2预处理的血管环对咪达唑仑的舒张反应与未经处理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可减弱咪达唑仑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结论 咪这唑仑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舒张反应与Na+/Ca2+交换体、Kv通道、KCa通道和K1R通道无关,可能与KATP通道有关.

    作者:张小龙;张明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炙(VM)的疗效.方法 将80例VM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有效缓和解临床症状、异常心电图的恢复、有效促进心肌酶谱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本病无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张利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健脾调脂汤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调脂汤对高三酰甘油血症(TG)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筛选5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为HTG组,另选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高TG组予健脾调脂汤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特征、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结果 健脾调脂汤治疗8周后,其TG、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三酰甘油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健脾调脂汤治疗可以降低血三酰甘油,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锦祥;朱小晓;蒙杏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NF-κB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表达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 h、4 h、12 h、48 h、72 h、7 d、14 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挫伤区和脑实质内海马区.NF-κB表达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 h出现,4 h~12h即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 d仍高于对照组,14 d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在脑挫伤后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先快速增加后又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过程,其表达的时序性变化可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的早期鉴定及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文平;梁新华;焦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38例

    目的 观察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出血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2例,死亡6例,病死率15.8%.结论 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作者:郭昱东;高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急性肺栓塞合并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例体会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多见于50岁以上,男多于女,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

    作者:朱莎莎;祁建勇;张晓璇;张敏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奥美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高脂饲料加奥关沙坦10mg/(kg·d),连续用药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通过下调MMP-9的水平,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作者:王婧;陈还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养心颗粒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家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养心颗粒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家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养心颗粒组,每组8只.高脂饮食喂养和药物触发的方法复制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动物模型.4周末、6周末采用ELISA法检测HCY水平.结果 实验4周末,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HCY含量明显升高(P<0.01).6周末,模型组HCY继续升高,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养心颗粒组HCY含量降低,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心颗粒组HCY含量较叶酸组,维生素B12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养心颗粒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家兔实验模型HCY的水平,这可能是养心颗粒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继江;赵黎明;范国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饲喂正常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模型建成,将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8只.药物组大鼠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共持续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心肌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hs-CRP水平,及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药红梅;吕吉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拉莫三嗪对抗外伤后晚期癫痫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拉莫三嗪(LTG)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晚期癫痫(LPTE)发生率以及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脑外伤患者175例,将175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6个月组(A组,60例)、拉莫三嗪1个月组(B组,58例)与对照组(C组,57例).A组服用拉莫三嗪6个月;B组服用拉莫三嗪1个月;C组服用卡马西平1周.记录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与晚期癫痫发生的人数以及意识清醒患者12个月时与1个月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晚期癫痫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6%、7.2%、20.0%,A组、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49).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LPTE的发生率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3.657,95%CI 1.7~7.9).MoCA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评分拉莫三嗪两组高于C组(P<0.05),拉莫三嗪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小剂量拉莫三嗪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对抗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形成,且与卡马西平相比更有利于外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佃晖;孙美珍;杨晓明;牛争平;朱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43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时该病的认识及诊治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非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的情况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糖尿病组多部位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室颤、无痛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糖尿病组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性心肌梗死相比,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呈多部位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严重心脏并发症多,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尼古丁对人脐静眯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 HUVECs培养后接种于25 cm2培养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干预)和尼古丁组(培养液中加入尼古丁.使其终浓度100 μmol/L),分别孵育12 h后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分析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抗原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细胞PAI-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尼古丁组PAI-1含量在12 h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I-1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上调HUVECs PAI-1mRNA的转录和PAI-1蛋白的分泌,抑制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

    作者:杜艳;韩葆芬;胡晓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