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李静;武瑞芳;张勇进;安丽青
目的 以脑钠肽(BNP)指标做参照,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醛固酮(Ald)时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44例心力衰竭组分别依照病因与NYHA分级分组,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组1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亚组各2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BNP、Ald和hs-CR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Ald及BNP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ICM组血清hs-CRP浓度高于DCM组与HHD组(P<0.05).结论 联检Ald,hs-CRP可以判断心力衰竭病因并指导治疗.
作者:冀忠英;张雪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初建的老年高血压痛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的反应度.方法 用老年高血压痛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时50例老年高血压痛肾气亏虚证患者于治疗前和用益肾降压汤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证候调查,统计分析量表各维度的反应度.结果 治疗前后肾虚维度、气虚维度及量表总积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脉维度积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效应尺度为1.550.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诊断量表能够有效区分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可以利用其进行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证候诊断研究.舌脉的反应度欠佳,有待加大量表调查的时间跨度进一步研究.
作者:戴霞;于杰;郭伟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出血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2例,死亡6例,病死率15.8%.结论 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作者:郭昱东;高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尼古丁对人脐静眯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 HUVECs培养后接种于25 cm2培养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干预)和尼古丁组(培养液中加入尼古丁.使其终浓度100 μmol/L),分别孵育12 h后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分析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抗原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细胞PAI-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尼古丁组PAI-1含量在12 h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I-1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上调HUVECs PAI-1mRNA的转录和PAI-1蛋白的分泌,抑制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
作者:杜艳;韩葆芬;胡晓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风池穴穴位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对照组47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脑力隆,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即时镇痛疗效及周期镇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
作者:彭根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参数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损害程度采用Gensini法计分,所有病例均于术前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参数: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以DBP为纵坐标,SBP为横坐标,求出斜率(β),动脉僵硬度指数=1-β.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动脉僵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密切,且夜问动脉僵硬度指数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指数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僵硬度指数与CHD冠昧狭窄程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王晓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闫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奥美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高脂饲料加奥关沙坦10mg/(kg·d),连续用药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通过下调MMP-9的水平,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作者:王婧;陈还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在前期通过模拟循环实验台对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型轴流血泵进行体外流体力学特性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活体动物急性实验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植入方法和植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健康绵羊4只.左侧开胸植入血泵,形成左心室→血泵→降主动脉的循环通路,置入压力和流量监测管道,血泵连续运行6 h,进行血泵流体力学测试.结果 血泵直接植入左心室,无需体外循环,连续运行6 h期间,工作性能稳定.平均动脉压(70±15)mmHg,调整血泵转速8000 r/min~13000 r/min,其对应流量达到0.45 L/min~5.00 L/min.结论 该轴流血泵易植入,活体动物急性实验表明作为短期辅助其基本流体力学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临床心力衰竭患者辅助循环需求.
作者:王玉璇;张杰民;施超;刘晓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意识障碍、侵入操作、大面积脑梗死及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病情加重及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率.
作者:郭春生;郑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试验方法.观察咪达唑仑在3×10-6t mol/L、1×10-5 mol/L,3×10-5 mol/L、1×10-4 mol/L浓度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 mol/L)、氯化钾(KCI,60mmol/L)诱发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观察Na+/Ca2+交换体阻断荆KB-R7943(1×10-5 mol/L)、Kv通道阻断剂4-AP(4-AP,1×10-3 mol/L)、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1×10-5 mol/L)、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10-2 mol/L)、K1R通道阻断剂氯化钡(BaCl2,1×10-3 mol/L)对咪达唑仑作用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咪达唑仑对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用KB-R7943、4-AP、TEA及BaCl2预处理的血管环对咪达唑仑的舒张反应与未经处理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可减弱咪达唑仑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结论 咪这唑仑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舒张反应与Na+/Ca2+交换体、Kv通道、KCa通道和K1R通道无关,可能与KATP通道有关.
作者:张小龙;张明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断与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67例病人在伤后来院时间、明确诊断的早晚、抢救程序、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 抢救成功55例,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52例,3例呈植物生存,2例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死亡12例中多为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胸腹部大血管破裂大出血.结论 伤后来院时间越早,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正确的抢救程序和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新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血压痛患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多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1166位点、ACE基因I/D以及AGT基因M235T基因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男性高血压组AT1R基因、AC/C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166C和D等住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住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较其对照组为高(P<0.05),余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个基因位点变异与男性高血压痛发病有关,只有较少基因位点多态性参与女性发病.
作者:彭澍;彭健;龚五星;方明;赵艳;罗礼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培哚普利时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痛的降压疗效.方法 将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倒),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d~8 mg/d常规剂量,对照组用钙拮抗荆治疗,疗程为6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H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LDL-C水平稍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显著降压作用,用药安全.
作者:田克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时该病的认识及诊治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非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的情况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糖尿病组多部位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室颤、无痛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糖尿病组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性心肌梗死相比,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呈多部位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严重心脏并发症多,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表达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 h、4 h、12 h、48 h、72 h、7 d、14 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挫伤区和脑实质内海马区.NF-κB表达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 h出现,4 h~12h即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 d仍高于对照组,14 d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在脑挫伤后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先快速增加后又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过程,其表达的时序性变化可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的早期鉴定及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文平;梁新华;焦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健脾调脂汤对高三酰甘油血症(TG)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筛选5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为HTG组,另选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高TG组予健脾调脂汤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特征、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结果 健脾调脂汤治疗8周后,其TG、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三酰甘油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健脾调脂汤治疗可以降低血三酰甘油,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锦祥;朱小晓;蒙杏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悦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8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2粒/次,每日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CCS)、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钠尿肤(BNP)检测.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心绞痛CCS分级均明显降低,L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FBG和BNP改善不明显.结论 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胸痛;心悦胶囊可能通过调脂及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贾志梅;康伊;贾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脑组织,测定AIF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IF及神经元凋亡在造模后的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AI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彦平;杨金升;范磊;张明磊;司江华;曲传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着不同观点.我院在2002年5月-2008年12月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哲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独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LDL-C、hs-CRP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单独应用阿伐他汀及联合普罗布考均能够有效降低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且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阿伐他汀疗效更佳,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春潮;李光来;臧大维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