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东;高昆
目的 评价BHP6603固定角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MPI)测定左室容积及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受试者40例,分别用BHP6603固定角和GE infiniavc可变角双探头SPECT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检查,采用相同采集模式和处理软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的左室容积和功能参数.结果 处理二种设备采集受试者原始图像获得的EDV无统计学意义,而ESV及LVEF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DV、ESV和LVEF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 在采集模式、处理软件相同的条件下,BHP6603固定角SPECT测量的EDV、ESV较GE infiniavc可变角SPECT值稍大,而LVEF值略小.但BHP6603固定角与GE infiniavc可变角双探头SPECT在测量左室容积和心功能参数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BHP6603固定角与GEinfiniavc可变角双探头SPECT相比,有同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烽;武志芳;刘建忠;胡光;卫华;李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血压痛患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多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1166位点、ACE基因I/D以及AGT基因M235T基因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男性高血压组AT1R基因、AC/C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166C和D等住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住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较其对照组为高(P<0.05),余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个基因位点变异与男性高血压痛发病有关,只有较少基因位点多态性参与女性发病.
作者:彭澍;彭健;龚五星;方明;赵艳;罗礼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络合指示剂法测定3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伤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的含量,并于同期在本院普外住院拟行腰麻手术的非创伤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型脑外伤病人血清中镁离子浓度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外伤各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病人脑脊液中镁离子浓度早期较对照组升高,而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含量均降低,其时预后判断和治疗有指导价值.
作者:李腾;杨晓明;冯贵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多见于50岁以上,男多于女,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
作者:朱莎莎;祁建勇;张晓璇;张敏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拉莫三嗪(LTG)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晚期癫痫(LPTE)发生率以及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脑外伤患者175例,将175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6个月组(A组,60例)、拉莫三嗪1个月组(B组,58例)与对照组(C组,57例).A组服用拉莫三嗪6个月;B组服用拉莫三嗪1个月;C组服用卡马西平1周.记录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与晚期癫痫发生的人数以及意识清醒患者12个月时与1个月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晚期癫痫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6%、7.2%、20.0%,A组、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49).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LPTE的发生率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3.657,95%CI 1.7~7.9).MoCA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评分拉莫三嗪两组高于C组(P<0.05),拉莫三嗪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小剂量拉莫三嗪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对抗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形成,且与卡马西平相比更有利于外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佃晖;孙美珍;杨晓明;牛争平;朱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PAS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确诊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及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PAS三联治疗能有效改善低回声斑块组织学构成从而稳定斑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冯慧;姚蔚;孙佳凡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浆心房利钠肤(ANP)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 银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用放免法进行血浆ANP检测,观察中药复方对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和血浆ANP改变的干预作用.结果 造模8周时LVMI、血浆ANP表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复方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药复方可延缓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所致心肌纤维化进程,可能与影响血浆ANP水平有关.
作者:赵凌杰;焦东东;郭寒;沈思钰;赵智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6例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观察替罗非班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缺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的治疗中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近而可改善其近、远期预后.
作者:陈洁;王敬萍;雷新宇;柴晓红;王日军;张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判断界点,建立风险模型.结果 房颤、高血糖水平、高收缩压水平、大面积脑梗死与HT的发生独立相关(P<0.001).结论 脑梗死面积、心房颤动、高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增高是HT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爱真;牛争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时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及心可舒片,以15 d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心可舒片治疗CHF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李立伟;李仁柱;陈文实;冯天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例确诊为ACS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观察组,183例(2例心肌桥患者排除)冠状动脉造影(CAG)异常符合冠心病病理标准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青壮年男性为主,高血压痛、高血脂、糖尿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吸烟、过度精神刺激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现察组静态发病率,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阴性率、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中的反相再分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AG过程中冠脉痉挛发生率高.结论 在冠脉造影正常的ACS中,ACS发作可能与冠脉痉挛伴或不伴继发血栓形成相关.
作者:李福娥;杨晋;任永林;安旭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炙(VM)的疗效.方法 将80例VM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有效缓和解临床症状、异常心电图的恢复、有效促进心肌酶谱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本病无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张利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在前期通过模拟循环实验台对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型轴流血泵进行体外流体力学特性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活体动物急性实验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植入方法和植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健康绵羊4只.左侧开胸植入血泵,形成左心室→血泵→降主动脉的循环通路,置入压力和流量监测管道,血泵连续运行6 h,进行血泵流体力学测试.结果 血泵直接植入左心室,无需体外循环,连续运行6 h期间,工作性能稳定.平均动脉压(70±15)mmHg,调整血泵转速8000 r/min~13000 r/min,其对应流量达到0.45 L/min~5.00 L/min.结论 该轴流血泵易植入,活体动物急性实验表明作为短期辅助其基本流体力学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临床心力衰竭患者辅助循环需求.
作者:王玉璇;张杰民;施超;刘晓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较正常人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显著改善(P<0.05),血CRP浓度显著下降.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治疗心脏X综合征,舒血宁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水平可能是其有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立华;孙健玲;王崇禹;刘祎秀;师叔田;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尼古丁对人脐静眯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 HUVECs培养后接种于25 cm2培养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干预)和尼古丁组(培养液中加入尼古丁.使其终浓度100 μmol/L),分别孵育12 h后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分析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抗原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细胞PAI-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尼古丁组PAI-1含量在12 h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I-1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上调HUVECs PAI-1mRNA的转录和PAI-1蛋白的分泌,抑制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
作者:杜艳;韩葆芬;胡晓芸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表达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 h、4 h、12 h、48 h、72 h、7 d、14 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挫伤区和脑实质内海马区.NF-κB表达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 h出现,4 h~12h即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 d仍高于对照组,14 d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在脑挫伤后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先快速增加后又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过程,其表达的时序性变化可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的早期鉴定及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文平;梁新华;焦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脑组织,测定AIF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IF及神经元凋亡在造模后的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AI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彦平;杨金升;范磊;张明磊;司江华;曲传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感染因子γ干扰素(IFN-γ)对胎鼠神经干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 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MHC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的IFN-γ(2000 U/mL)时神经干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中等浓度的IFN-γ(200 U/mL)能够显著上调神经干细胞MHC I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 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通过释放大量IFN-γ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状态,重症感染释放的IFN-γ除了对胎儿神经系统具有直接毒性外,还可能通过影响MHC的表达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
作者:石蕊;王玉贤;杨海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产生的影响.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组(A组)73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150 mg组(B组)55例,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后每日75 mg组(C组)60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组(D组)52例.予服氧吡格雷前、服药后72 h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 B组、C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D组(P<0.05);A组、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结论 高负荷剂量、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俊平;白如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链脲佐茵素(STZ)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是否具有损伤作用.方法 常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新生1 d~3 d的wistar大鼠皮层神经元,通过检测CCK-8,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和calccin-AM染色,观察加入不同浓度STZ(1 μmol/L、10μmol/L、100 μmol/L、1 000μmol/L)36 h后对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 STZ处理后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包括细胞活力的下降,活细胞数目的 减少,LDH释放的增加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STZ对离体培养的神经细胞具有类似脑室注射同样的神经损伤作用.
作者:马国英;杨小荣;赵欣;秦华平;史瑞红;王晔;张策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