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王海鹏;李冬华;蒋初明;李郁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椎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成形术
摘要: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TCD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诊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例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6月.结果 术前TCD改变:①6例狭窄侧椎动脉起始段流速显著增快,频谱异常.②4例双侧椎动脉寰枢段及颅内段不对称,狭窄侧血流速度减慢,伴或不伴搏动指数(PI)减低.其中2例狭窄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减慢,而椎动脉颅内段流速正常.③4例术前对侧椎动脉流速高于正常, 2例基底动脉血流高于正常.术后TCD改变:①狭窄段血流速明显下降,狭窄远端流速增高,均接近正常流速,狭窄远端的PI明显改善.②术前存在健侧椎动脉流速增快的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速下降,对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病例,术后BA流速亦出现下降.结论 TCD是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术前评估及介入治疗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手段,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尿酸、MMP-9、hs-CRP、IL-6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3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名,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MP-9,放免平衡法测定IL-6水平,比较各指标在ACS中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尿酸、MMP-9、hs-CRP 、IL-6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除尿酸外,MMP-9、hs-CRP 、IL-6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尿酸、MMP-9、CRP、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不同类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MMP-9、CRP、IL-6水平增高越显著,四指标联合检测对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作者:齐振辉;牛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白质疏松伴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初探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2006年NINDS-CSN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统一标准的建议而制定相关标准,收集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55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结论 积极控制高血压、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脑白质疏松进一步发展,对于预防痴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香兰;张允岭;高芳;陈宝鑫;侯小兵;郭蓉娟;陈志刚;张锦;白文;戴中;柳洪胜;谢颖桢;王麟鹏;郭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去骨瓣减压造成继发脑损伤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引起继发脑损伤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方法 1997年-2007年我院收治的颅内血肿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患者167例(根据骨窗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5 cm×7 cm~6 cm×11 cm(n=42),第2组为7 cn×12 cm~11 cm×14 cm(n=63),第3组为12 cm×15 cm以上(n=62).记录术前、术后早期血肿对侧上肢运动或语言功能的比较.结果 发生继发脑损伤34例.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为36.5%(23/63),较小或较大的骨窗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11.9%(5/42)和9.7%(6/62),修补硬膜者无继发性损害.结论 继发于去骨瓣减压的脑损害应引起注意,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较易发生,保护静脉,保护功能区上方的骨瓣和减张修补硬膜是预防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的好方法 .

    作者:杨泉生;许永;邢建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与Hcy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依冠脉造影结果 分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4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及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Hcy,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Hcy、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Hcy水平显著正相关(r=0.657,P<0.05).结论 MMP-9、Hcy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Hcy、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胡长青;邢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气温阳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心律平组).各组均同步记录Ⅱ导联体表心电图(ECG ),所有信号均输入RM-6280四导生理记录仪.结扎30 min,再灌注30 min记录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随后取缺血区心肌标本,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模型组大鼠ECG表现多为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总发生率较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ECG显著改善,VP与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MDA活性明显升高,SOD 活性明显降低(P<0.01),中药治疗组MDA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SOD、MDA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增强心肌的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孙博;周亚滨;客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甲亢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亢性心脏病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可以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时间缩短及心房不应期缩短,而发生心动过速与房颤;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脏循环血量增加可使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脏扩大,多为左室扩大;另外,甲亢可引起心肌病变,心肌代谢过度消耗而导致高排出量心力衰竭等改变.

    作者:赵永玲;李昭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频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前列地尔组、联合组,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疏血通组(P<0.05),明显优于前列地尔组(P<0.01).疏血通组与联合组均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较单用前列地尔组降低纤维蛋白原明显(P<0.05),无脑梗死发生.治疗后各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人频发VBI时联合应用疏血通和前列地尔可达到协同互补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疏血通或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鹰;姜礼红;马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总结和分析

    目的 客观总结和评价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综合效果及临床存在的问题.方法 250例偏瘫、截瘫、脑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通过静脉输注、鞘内注射、局部注射使用脐血源神经干细胞4次~8次,每次间隔1周,治疗前后进行常规、生化、免疫检查,临床相关量表评定,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神经干细胞治疗对脊髓损伤、脑瘫、偏瘫、遗传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脑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部分病例有明显效果,且临床使用安全.对运动神经元病有短期疗效,但不能阻止疾病发展,对重症脑变性疾病,单一疗程效果不佳.结论 神经干细胞对神经系统疑难病有临床效果,但效果不齐同.对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能改善症状、体征,不能阻止其恶化、复发.副反应与细胞质量和个体差异有关.

    作者:杨万章;吴芳;张敏;杨佳勇;梁豪文;盛佑祥;胡祥;赵宁;杨志刚;唐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44例脂质代谢状态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痰瘀证患者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脂质代谢状态.方法 选择44例痰瘀证MCI患者,采集其外周血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痰瘀证MCI患者的血脂与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者及其他证候MCI患者.结论 痰瘀证是MCI发病的重要病机,血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秀丽;张文高;唐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100β蛋白的表达

    目的 通过测定S-100β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和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探讨2型糖尿病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不同时间点S-100β表达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增加,而且表达高峰出现时间提前.结论 糖尿病可能通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宋登花;庞晋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应用超声检查小隐静脉60例报道

    通常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主要侧重于深静脉以及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超声检查进行较少.本文在进行大隐静脉曲张检查中,同时观察小隐静脉的超声图像,以探讨小隐静脉的病态特征.

    作者:安阳;郭丽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短时间内使用针刺疗法联合吞咽综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泉、吞咽、外金津玉液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针刺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 同治疗组.病程为2周,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

    作者:苗清波;唐新辉;霍学军;石玉英;冯淑云;黄新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技术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并且感染性疾病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素珍;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地西泮对KCl预收缩老年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目的 观察地西泮(DZP)对老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 ,观察DZP对氯化钾(KCl)预收缩血管环的作用,并检测DZP对经无钙液预处理后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累积浓度的DZP对高浓度KCl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去内皮后,低浓度(10-6mol/L,3×10-6mol/L,10-5mol/L,3×10-5mol/L)DZP的舒血管作用减弱.DZP预处理后,CaCl2收缩血管环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下移.结论 DZP对KCl预收缩老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作者:戚晓静;王微;张轩萍;张明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β受体阻滞剂对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应用普萘洛尔和比索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比较两种药物对机体甲状腺激素(TH)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05 例甲亢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3 组,所有患者均口服甲巯咪唑(他巴唑)10 mg,每日3次,对照组不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加用比索洛尔;治疗B组加用普萘洛尔,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后,3组TH、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比较,TG 、TC、L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TG 、TC、LDL-C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H、FPG及2hPG下降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剂量下,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糖脂代谢无影响;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则影响甲亢患者的血脂代谢.

    作者:王芳;张志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94例严重脑卒中(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均为5级)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中西组加用规范化中医药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观察项目为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等.结果 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较一般卒中单元对患者更有益.

    作者:李丹丹;李向荣;吴清明;刘未艾;陈罡;林巧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腺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Ⅰ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腺苷预处理组(Ⅱ组):缺血前5 min,股静脉缓慢输注腺苷305 μg/(kg* min),持续5 min,而后再按I/R组操作;腺苷后处理组(Ⅲ组):缺血30 min后,股静脉缓慢滴注腺苷305 μg/(kg* min),持续5 min,而后再灌注120 min.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 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Ⅱ组及Ⅲ组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减小,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腺苷后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李晓京;王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安枕汤内服配合穴位中频治疗失眠症6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安枕汤内服配合穴位中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 例). 穴位中频主要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原理,利用中频机无创穴位刺激以达到针法有创刺激的治疗作用.治疗组采用穴位中频(以心俞、神庭、内关、申脉、照海、三阴交等为主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症,对照组单纯中药内服,124 例患者均以国际通用SPIEGEL 睡眠量表检测.结果 治疗组近期总体疗效为93 .55%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并且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穴位中频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黄卫江;陈朝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和血清MMP-9、IL-6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值,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IL-6、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IL-6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MMP-9、IL-6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IL-6、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胡长青;来春林;刘晓红;邢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六虫溶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六虫溶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脑血栓形成患者206例,分为治疗组(126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六虫溶栓胶囊,对照组静脉输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CT复查治疗组病灶明显吸收率为89.68%,对照组为58.75%.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六虫溶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脂质代谢和促进病灶吸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维脑路通.

    作者:范玉义;李文政;张燕;于长虹;孔祥秋;王法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