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李向荣;吴清明;刘未艾;陈罡;林巧梅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山西地区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与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 )基因第二内含子T/C多态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40例AD患者(AD组)和36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ApoE基因、CYP46基因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AD组与对照组比较,AD组等位基因ε4频率显著升高(χ2=16.151,P<0.001),AD组与等位基因ε4呈正关联(OR=9.281,CI 2.650~32.497).AD组与对照组CYP46基因的3种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3,P=0.032),AD组T等位基因(T/T+T/C)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823,P=0.028).在ApoEε4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中,CYP46基因T等位基因与A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ApoE等位基因ε4和CYP46等位基因T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ApoE基因多态性和CYP46基因多态性与AD呈正相关.
作者:高艳霞;张生林;陈芸;杨晓娟;张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频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前列地尔组、联合组,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疏血通组(P<0.05),明显优于前列地尔组(P<0.01).疏血通组与联合组均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较单用前列地尔组降低纤维蛋白原明显(P<0.05),无脑梗死发生.治疗后各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人频发VBI时联合应用疏血通和前列地尔可达到协同互补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疏血通或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鹰;姜礼红;马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依冠脉造影结果 分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4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及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Hcy,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Hcy、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Hcy水平显著正相关(r=0.657,P<0.05).结论 MMP-9、Hcy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Hcy、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胡长青;邢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时间生物医学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系的看法已从体内稳态的观点转变为体内动态的观点,认为人体内普遍存在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及时辰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气温、气压、干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诱发某些疾病,乃至恶化、死亡.因此,诸多疾病在人体中的发生发展亦可能具有一定的规律.
作者:曹飞;蒋梅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普萘洛尔和比索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比较两种药物对机体甲状腺激素(TH)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05 例甲亢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3 组,所有患者均口服甲巯咪唑(他巴唑)10 mg,每日3次,对照组不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加用比索洛尔;治疗B组加用普萘洛尔,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后,3组TH、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比较,TG 、TC、L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TG 、TC、LDL-C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H、FPG及2hPG下降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剂量下,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糖脂代谢无影响;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则影响甲亢患者的血脂代谢.
作者:王芳;张志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痰瘀证患者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脂质代谢状态.方法 选择44例痰瘀证MCI患者,采集其外周血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痰瘀证MCI患者的血脂与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者及其他证候MCI患者.结论 痰瘀证是MCI发病的重要病机,血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秀丽;张文高;唐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T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0.0%,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曹建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是我国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发表解肌、开阳透疹、解热生津等作用.葛根素(Puerarin,Pue,普乐林)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化学名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
作者:狄灵;于燕;杨海侠;阮班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施慧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门诊和住院的勺型高血压患者14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77例,均为停用其他降压药并经5个半衰期药物洗脱后开始服用施慧达10 mg/d~20 mg/d,维持血压尽量达标.在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由同1位B超医师,同1台彩超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及斑块检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勺型高血压组与勺型高血压组治疗前IMT比较斑块栓出率为75.3%、51.0%(P<0.05).而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6个月时IMT有所减退,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IMT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IMT减退和斑块检出率降低越来越明显.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施慧达有逆转IMT增厚和消除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刘彩梅;张壮萍;苏小平;尹美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心律平组).各组均同步记录Ⅱ导联体表心电图(ECG ),所有信号均输入RM-6280四导生理记录仪.结扎30 min,再灌注30 min记录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随后取缺血区心肌标本,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模型组大鼠ECG表现多为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总发生率较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ECG显著改善,VP与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MDA活性明显升高,SOD 活性明显降低(P<0.01),中药治疗组MDA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SOD、MDA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增强心肌的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孙博;周亚滨;客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短时间内使用针刺疗法联合吞咽综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泉、吞咽、外金津玉液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针刺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 同治疗组.病程为2周,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
作者:苗清波;唐新辉;霍学军;石玉英;冯淑云;黄新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47.5 mg/d~95.0 mg/d ),B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 20 mg/d ),C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47.5 mg/d~95.0 mg/d 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组),每组30例,共治疗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测定3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生化指标;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值(IMTmax)、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B组、C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的FIB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3组患者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IMTmax、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12周、24周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hsCRP及IMTmax降幅较大,C组患者的hsCRP又较B组降幅大(P<0.05).治疗后24周,与B组比较,C组患者的IMTmax降幅较大(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作者:李晶;韩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银杏叶滴丸治疗多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2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应用银杏叶滴丸,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状态检查(MMSE)、Barthel指数评分、长谷川智力量表、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MMSE 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滴丸治疗MID的临床疗效肯定,无毒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作者:张洪;周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时空腹进行hs-CRP测定,择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分为3组:A组≤4分为轻度、B组4分~8分为中度、C组>8分为重度.分组比较相关因素.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结果 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相关性.3组之间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A组、B组和C组在反复心绞痛发作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项之间比较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相关性,hsCRP水平增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增高的心绞痛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
作者:苗鹏飞;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煤工尘肺(CWP)大鼠血氧分压、血管内皮功能和肺脑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煤工尘肺(CWP)并发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煤工尘肺组(CWP组)及对照组,每组45只.CWP组通过气管插管灌入150 g/L的煤尘生理盐水悬液,建立煤工尘肺模型,对照组用同样方法 给以1 mL生理盐水灌肺进行对照.两组每次随机取15只于4周、8周、20周处死,处死时通过比较给予累积浓度的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ACh)和硝苯钠(非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后血管的舒张程度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检测血氧分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肺、脑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煤工尘肺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且随着尘肺的期别增加动脉氧分压趋于降低;煤工尘肺可以导致严重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给予10-9 mol/L~10-5 mol/L累积浓度的ACh后,CWP组血管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WP组大鼠脑组织发生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尘肺期别越高,改变越严重.结论 煤工尘肺可引起大鼠脑组织损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柳莹;牛小媛;孟献芳;梁中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ROS)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探讨该类药物作用与血脂联素和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给予ROS每日4 mg,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ROS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P<0.05或P<0.01),血脂联素水平增高(P<0.01),血瘦素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S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提升血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学雷;王彦;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3∶1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对照药选用脂必妥片)的设计方法 ,共观察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240例,其中试验组18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予盾叶冠心宁片,2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对照组早晚予脂必妥片,2片/次,中午安慰剂片,2片/次.温开水送服.两组治疗8周.结果 盾叶冠心宁片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75.28%,临床控制率为23.60%,显效率为31.46%,有效率为20.22%;对照药脂必妥片的总有效率为83.34%,临床控制率为31.67%,显效率为31.67%,有效率为2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分型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盾叶冠心宁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15%,对照药脂必妥片的总有效率为90.00%(P>0.05).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与临床降血脂常用药物脂必妥片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楠;张杰;刘志礼;葛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时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据统计[1],在美国,有500万CHF患者,且每年新增患者55万,住院率更是逐年增长,从1979年40万增长到2004年大于100万,而仅2007年,美国用于CHF治疗的费用就大于330亿美元.近几十年来,CHF的病因和治疗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慢性心力衰竭被认为是一种未完全明了的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紊乱及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未得到纠正是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张玲姬;孙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冠脉造影证实的心肌桥病例.结果 18例心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心肌桥长(7 mm~26 mm),平均14.7 mm,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3例.孤立性心肌桥6例,其余均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住院期间心肌桥病变均未行PCI治疗.β受体阻滞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后,16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无症状短肌桥不需要治疗;无论肌桥长短,有症状的患者应给予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能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怡练;陈磊磊;王连生;杨志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处理组(HL+PI)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做灌胃处理,各组分别为蒸馏水、蒸馏水和吡格列酮剂量10mg/(kg*d).0周、3周、6周采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6周末,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留取心肌组织,-70 ℃保存备用.测6周末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运用RT-PCR分析各组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降低(P<0.05);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增加(P<0.05);高脂组心肌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后者心肌PPARγ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激活高脂大鼠心肌PPARγmRNA拮抗其低表达,并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晓寒;阴瑞兰;宋明;张悦红;覃秀桃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