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年临床试验及指南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

陈浩;史大卓

关键词:循证医学, 临床试验,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摘要:近年发表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公布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中西医结合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如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发挥中西医互补优势,以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观察目标,客观评价其疗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Alzheimer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T2DM)合并Alzheimer病(AD)的大鼠模型,用于T2DM合并A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法 选用正常Wistar大鼠,经高糖高脂喂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1周后向海马CA1区注射冈田酸(OA),通过血糖测定、水迷宫试验、免疫组化测定,比较T2DM合并AD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的差异.结果 T2DM+AD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糖明显升高(P<0.001),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结论 高糖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及OA可建立T2DM合并AD的大鼠模型.

    作者:高凤花;张生林;张毅;邓增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氧缺糖性损害对其损伤的研究

    急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在体实验往往受到体液、呼吸、循环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解释某单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及强度.因此探索体外培养方法,建立缺氧缺糖损伤模型,对研究脑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十分必要的,是神经科学研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手段.

    作者:刘郁;刘瑞珍;谢宝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及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与纤维蛋白原(Fig)及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检测血脂和Fig,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按血浆Lp(a)浓度分为高Lp(a)组(≥300 mg/L)和低Lp(a)组(<300 mg/L),比较两组血浆Fig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结果 Lp(a)与Fig、冠脉狭窄分数、有明显相关性(P<0.01).高Lp(a)组的Fig水平、冠脉狭窄分数、梗死相关血管的残余狭窄程度、血管闭塞率均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评分明显低于低Lp(a)组(P<0.05).结论 血浆Lp(a)升高的AMI患者,其Fig水平也异常升高,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增加,IRA的残余狭窄程度加重,血流速度缓慢,血管闭塞率增加.

    作者:王京燕;吕吉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治疗围术期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围术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T2DM)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泵入(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比MSII组明显短(P<0.01),胰岛素用量较MSII组明显少(P<0.05),且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围术期T2DM患者使用CSII治疗更有效安全.

    作者:郝亚华;郝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脊髓T9全横断后损伤区域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细胞及髓鞘超微结构变化特征.方法 将3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脊髓(T9)完全横断伤后8 h组、24 h组、48 h组、1周组、3周组,每组6只.分别在各时间点灌注固定后取材,制备常规HE染色切片及电镜标本,对各组动物脊髓内神经细胞及髓鞘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呈不同形式的死亡,髓鞘肿胀,紊乱.术后8 h,损伤中心以细胞坏死为主,损伤周围出现凋亡细胞,以少突胶质细胞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灰质和白质内凋亡细胞增多.损伤后期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和髓鞘超微结构随时间变化呈多样性,凋亡是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

    作者:李源;李静;魏光宇;王毅;张凌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全血真性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检测及汗出程度评级,并对汗出程度与年龄、冠心病病程、汗证病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AChE进行等级相关研究.结果 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汗出程度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AChE、病程密切有关(P<0.01),但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可能与冠心病病程、冠脉狭窄情况及AchE有关,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建和;莫观海;陈敏;何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气温阳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钙超载及Ca2+-ATPase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通过检测各项指标,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复灌大鼠为模型,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罗帕酮(心律平)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心肌钙离子含量以及 Ca2+-ATPase活性.结果 益气温阳中药复方能防止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心肌组织钙超载,减轻Ca2+-ATPase活性下降.结论 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减轻心肌组织钙超载,增强Ca2+-ATPase活性有关.

    作者:汪洋;周亚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85例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93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患者及89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vWF水平.结果 血浆vWF水平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高于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组,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浆vWF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王云龙;安冬青;朱萌;马宁;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栓塞2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PE逐渐认识,PE的发病率及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

    作者:白敏聪;邬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2X3受体在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不同时段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揭示P2X3受体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6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NT)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分别在皮下注射GTN1 h、2 h、3 h、4 h、5 h、6 h后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对照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1 h、2 h、3 h、4 h、5 h、6 h后观察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节均可见P2X3受体阳性细胞,且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 h即可见P2X3受体阳性反应增强,3 h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模型组各时间点P2X3受体阳性单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 h、4 h显著高与1 h、2 h、5 h、6 h(P<0.05).结论 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P2X3受体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飒飒;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研究现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开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缺血性猝死(cardiac ischemic sudden death,CISD).

    作者:吕渭辉;朱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Fisher分级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中的预警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Fisher分级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改良Fisher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多因素分析,改良Fisher分级[OR 2.985(CI 2.048~4.352)]和年龄[OR 1.027(CI 1.002~1.05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改良Fisher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能很好地预警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李照凯;姜长斌;尹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调脂中药的实验研究探讨

    调脂中药实验研究内涵主要体现在调节血脂代谢、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微量元素(锌、铜、镁)、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等方面.本研究根据抗高脂血症中药实验研究资料,分类探讨调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内涵.

    作者:叶世龙;廖欣;刘爱芹;郭培秀;周莉娟;彭智勇;许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意识状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的通气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效果明显.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耐药基因逆转剂维拉帕米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耐药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多药耐药基因(MDR1)逆转剂维拉帕米,观察其疗效及对MDR1的逆转情况,探讨维拉帕米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起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43例耐药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维拉帕米,原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变.维拉帕米的递增方法为:成人第1周口服120 mg/d,第2周加量为240 mg/d,第4周加量为360 mg/d,第6周加量为400 mg/d;8岁~14岁儿童第1周口服60 mg/d,第2周加量为120 mg/d,第四周加量为180 mg/d,每日所加药量均分3次给药,在加至大剂量或有效剂量后,继续观察6个月.随机对部分患者在加用维拉帕米前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其外周静脉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维拉帕米添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3.3%,完成治疗的患者中,26例出现了轻微副反应.12例患者加维拉帕米前进行了外周静脉血MDR1mRNA的检测,其中10例患者在加维拉帕米后6个月完成了MDR1mRNA的复查,其MDR1mRNA表达比加维拉帕米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药耐药逆转剂维拉帕米作为添加剂,可以增加对卡马西平耐药的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疗效.维拉帕米治疗难治性癫癫的机制之一为逆转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利强;孙美珍;刘玉玺;林娟霞;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浆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糖、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活性在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水平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组(B组)5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1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B2组)3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组)44例,C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1组)2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C2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A组)30名.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P-选择素明显升高(P<0.05),且C组高于B组(P<0.05);B2组P-选择素高于B1组(P<0.05),C2组P-选择素高于C1组(P<0.05).结论 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有明显的P-选择素升高,同时P-选择素升高程度与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王国凤;胡新贵;申晓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内皮素(ET-1)的作用.方法 20只SHR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测量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采用心室导管法检测心功能的变化,放免法测定左心室心肌ET-1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左心室心肌中前内皮素原(preproET-1) mRNA 的表达.结果 与高血压对照组相比左旋氨氯地平干预能够改善SHR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dp/dtmax/LVSP、-dp/dtmax/LVSP)(P<0.05),降低左室质量指数(P<0.01);左旋氨氯地平干预能够降低SHR心肌 ET-1含量(P<0.05),使心肌preproET-1 mRNA的表达降低约20%(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并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ET-1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睿;吕吉元;张明升;刘宇;李洁;宋俊丽;张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

    近年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非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引起了关注,但对老年人群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1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其临床价值.

    作者:刘保社;赵惠琴;吴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快室率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8例老年ACS合并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继以持续静脉泵入维持,观察房颤复律,心室率控制、血压、心功能与复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78例患者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后,9例在2 h内复律,36例在12 h内复律,21例在24 h内复律,3例在48 h内复律.78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血压、心电图指标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78例患者中8例出现静脉炎,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停药后均恢复.结论 短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快室率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作者:孙玉霞;潘三葱;秦中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其氧化易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超速离心分离23例RA患者及25例对照组血浆LDL,体外Cu2+介导的LDL氧化分析其氧化易感性的变化;ELISA法检测体内ox-LDL水平.结果 RA患者LDL氧化的延滞时间缩短,氧化速率、总氧化值升高.RA患者ox-LDL水平显著升高(P<0.01).RA患者ox-LDL水平同LDL氧化的延滞时间高度相关(r=-0.55,P<0.01).结论 RA患者体内LDL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体内ox-LDL水平升高,促进了As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兵;汪俊军;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