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晋康;张志平;王苏芳
目的 观察心衰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衰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计分、心功能等级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在心衰计分总有效率为93.3%,心功能等级总有效率为96.7%,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衰方治疗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郑民安;邱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MMP-2,9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伤侧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 脑溢安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聂亚雄;朱云龙;霍瑞民;罗文芳;黎杏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39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对血肿净增比例≥33%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高峰在24 h之内,24 h后发生率显著降低;继续出血患者往往伴有频繁的.结论 频繁呕吐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应当及时处理.
作者:王绍霞;张晓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黄培新教授是我院脑病中心的学术带头人,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对黄教授关于出血中风病的认识进行了总结,现试作阐述.
作者:詹乐昌;吴广平;谢仁明;欧海宁;黄培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米洛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组(治疗组)和氢氯噻嗪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NO的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NO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3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的△NIHSS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3组血清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血清NO含量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 阿米洛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NO浓度.
作者:李光来;叶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了解轮状病毒对心肌是否造成损害,并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损害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5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和2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cTnI的测定.果糖组32例,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非果糖组19例,不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TnI的变化.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TnI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1).果糖组治疗后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非果糖组(P<0.01).结论 轮状病毒对心肌可以造成一定的损害,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可以对损伤的心肌起修复作用.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 将48例PSD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 例.治疗组应用道家认知法的ABCDE技术结合针刺法的调气开郁法;对照组采用针刺法.结果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95.7%,对照组愈显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道家认知法结合针刺法治疗PSD是远期和近期结合,本标兼治,重建了有益身心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刘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名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FT3水平均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FT3下降水平存在正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心功能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激素含量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进;宁艳丽;武志芳;李险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颅神经病变并发眼肌麻痹者比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7月-2007年5月诊治的27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军;井秀华;嵇高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复方芪脂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各组采取不同干预因素,取材后观察各组家兔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芪脂饮可增加SOD的活力和减少MDA的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对血管内皮的损害,从而延缓和阻止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杨晓庆;李海英;宋智慧;李海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脏结构、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晨峰组(MBPS组)、非晨峰组(非MBPS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大流速(EV)、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V)及EV/AV.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MBPS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MBPS组LVMI高于非MBPS组,EV减慢,AV加大,EV/AV降低.MBPS组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损害.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田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血清Cyst-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尿MAU采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测定,分别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yst-C及MAU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yst-C及尿MAU含量均比健康对照组增高,且与高血压程度关系密切,高血压程度越高, Cyst-C及MAU含量越高.原发性高血压组Cyst-C及MAU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特别是当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轻度受损时,Cyst-C及MAU升高比血肌酐升高更敏感.结论 血清Cyst-C及MAU是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全义;郭任维;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和氯沙坦钾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M组)65例,氯沙坦钾组(L组)67例,美托洛尔联合氯沙坦钾组(M-L组)64例.结果 M-L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优于M组和L组的96.2%和89.6%(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氯沙坦合用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彩萍;张贵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进展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5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取同期104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指数及体重变化、水肿、高血压前期表现、血浆白蛋白及尿蛋白等.结果 体重指数增长、体重变化、孕妇高血压前期表现及水肿发生情况、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尿蛋白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肿、过度体重增加、高血压前期表现和低蛋白血症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重点检查以提高临床实践的预警能力.
作者:荆淑云;张英萍;王素珍;韩凤莲;贺瑞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发病前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脑梗死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同侧TIA史的首发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60例,根据TIA持续时间分为3组,<10 min组(A组)15例,11 min~20 min组(B组)28例,>20 min组(C组)17例.并选择同期住院无TIA的首发前循环脑梗死患者40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分别对患者入院及发病1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体积进行评估.结果 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小于A组、C组与对照组(P<0.05),但A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对后继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缺血耐受与TIA发作持续时间有关.
作者:燕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 磷酸肌酸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稳定心肌细胞膜,改善心功能,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
作者:郭星星;张爱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61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照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者和阿司匹林抵抗(AR)者,将138例AR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R-A组)、泰嘉治疗组和泰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AR-C组),472例AS者中随机选取40例设为对照组.4组患者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4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治疗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1月后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 h内缺血型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 泰嘉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R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P<0.01),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P>0.05) .对存在AR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用泰嘉和联合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缺血性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低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P<0.05或 P<0.01).结论 泰嘉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不仅安全,而且能提高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R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赵建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周仁秀;熊文中;李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干预BMNCs移植对MCAO小鼠血清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同种系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尾静脉注射BMNCs于造模成功的MCAO小鼠体内,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干预,以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 川芎嗪干预的BMNCs移植能够使血清TGF-β1值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川芎嗪干预的BMNCs移植更能促进TGF-β1向脑缺血局部转移,改善小鼠脑缺血症状.
作者:臧志萍;韩东利;曹晓岚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