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

龙浩文;黄华;吴杞

关键词:运动疗法, 抗精神病药, 体重
摘要: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已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尝试着探讨运动训练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关系

    目的:探索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PSD)的发生与病灶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病灶定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大脑左侧前部及皮层部病灶患者PSD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结论:对上述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做好心理治疗,防止抑郁发生.

    作者:李志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已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尝试着探讨运动训练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

    作者:龙浩文;黄华;吴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酒中毒者复饮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酒中毒者复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已出院的慢性酒中毒患者随访,按结果分为未复饮组与复饮组,对两组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未复饮组中高中及以上、脑力劳动者较多.复饮组中有酒依赖家族史、有社会的心理应激、起病年龄早、成瘾时间长、酒中毒性妄想症、酒中毒性人格改变者较多.结论:有某些情况的慢性酒中毒者戒断后易复饮.

    作者:董健;张曦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双相障碍中的长程应用

    在双相障碍的长期治疗过程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常被换委以重任.现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翟金国;赵靖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酒依赖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我们对酒依赖患者采用健康教育配合呋喃唑酮厌恶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显峰;郑素娟;马召红;白常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对1002名12~16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是父母,托儿所养育,父母职业为干部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低.父母期望过高,教育态度不一致,溺爱或过严,打骂为主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高.环境安静,学习风气浓,住房条件好,与家庭成员关系好,有好朋友,参加娱乐活动多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环境和父母情况以及儿童本身素质等因素相关.

    作者:孟昭娟;吕新华;靳启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谷维素预防氯氮平不良反应

    应用谷维素预防长期使用氯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皋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豆状核变性伴强迫症状1例

    报道1例肝豆状核变性(HLD)伴强迫症状者.患者男性,18岁.因多虑,强迫洗手、计数等2个月而首次住院.

    作者:张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躁狂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研究

    目的:了解躁狂症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方法:对20例躁狂症患者的血清NO水平进行检测,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进行评定.以18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躁狂症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NO水平与BRMS分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相对较高的血清NO水平,可能是躁狂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张文跃;王新达;黄宏;陶建荣;徐慧芊;宣春明;韩晓东;杨健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

    现对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起心电图的改变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阳;牛俊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外伤精神伤残鉴定案例中伪装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鉴定案例中伪装精神伤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瑞文测验和伪装测验对110例不同程度脑外伤鉴定案例中的精神伤残和伪装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在110例中,伪装智力伤残者82例(74.5%),伪装精神症状者6例(5.5%).智力伤残程度越轻者,伪装人数比例越高;而不同程度脑外伤之间的伪装人数比例无显著差异.伪装组与非伪装组之间瑞文测验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内不同程度脑外伤者瑞文成绩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脑外伤伤残鉴定中伪装精神伤残相当普遍,且以伪装智力伤残为多见.脑外伤所导致的智力伤残程度是影响伪装的因素之一.

    作者:高北陵;丁树明;陈建良;刘仁刚;李映平;盛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奎硫平和氯氮平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奎硫平和氯氮平对心电图QTc间期和QTd的影响程度.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单一给予奎硫平和氯氮平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第1、4周末测定QTc间期和QT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药在治疗第4周末QTc间期均显著延长.氯氮平组QTd在治疗第4周末均显著增加;在治疗第4周,2药的QT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奎硫平较氯氮平对QTc间期和QTd影响小,是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郭杰;王伟;沈建华;路戌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临床观察

    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PAMID)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江;高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68例临床分析

    我院1980年至1991年期间住院的18 547例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0例,占2.7‰;而1992年至2001年期间住院的16 563例中有168例,占10.1‰,可见近年来已显著增加(x2=77.52,P<0.01),病情亦较前严重,神经系统异常者较前显著增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业华;胡俊艳;赵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TS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利培酮、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8周末分别进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用减分率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8周末3组的YGTSS总抽动分、总发声抽动分、全部损伤因子分及严重程度分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但氟哌啶醇不良反应大,脱落率高.结论:3种药物对TS疗效相当,利培酮不良反应小,脱落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谭庆荣;吴保仁;王怀海;张凯;张雅红;郭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疗效相仿,但前者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作者:王进良;刘晓伟;杨国平;曹磊明;许文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单独应用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监测其血糖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及三酰甘油升高多于利培酮;与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有抗精神病药种类、血脂浓度、糖尿病家族史.结论:对于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高血脂的患者,应避免选用氯氮平治疗,而利培酮可能较好.

    作者:丛志军;周天篌;肖春兰;张少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干预组为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5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患者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随访评定.结果:干预组随访时PANSS阴性量表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DSS的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5项因子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永远;吴天诚;李鸣;汤臻;李益民;颜维亚;陆长英;朱宏亮;安源;蒋彩霞;陆丙根;陈建华;杨之江;顾永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内分泌激发试验对照研究

    目的:以帕罗西汀为探针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中枢5-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方法:患者组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口服40mg帕罗西汀作为激发剂,每隔1.5 h连续抽取静脉血,共5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及催乳素浓度.结果:试验前患者组血浆基础催乳素及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发试验后患者组2种激素浓度显著高于基础值及对照组;而帕罗西汀对正常人催乳素、皮质醇的释放增加不明显.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5-HT功能可能亢进.

    作者:陈大春;吉中孚;姚尚武;王志青;张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住院患者精神症状观察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住院患者精神症状临床特征.方法:在SARS定点医院对住院患者进行观察,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作精神检查.结果:住院SARS患者精神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焦虑、失眠伴轻度抑郁常见;女性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明显多于男性.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大作用.

    作者:潘轶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