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关系

李志彬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PSD)的发生与病灶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病灶定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大脑左侧前部及皮层部病灶患者PSD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结论:对上述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做好心理治疗,防止抑郁发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共患焦虑障碍的研究

    目的:了解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精神分裂症41例和抑郁症40例,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B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进行评定. 结果: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50.0%,精神分裂症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29.3%.LSAS与HAMA呈正相关(r=0.465).有关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焦虑障碍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排除药源性焦虑.结论:对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共患焦虑障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季建林;徐美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分娩后上矢状窦血栓误诊1例

    患者女性,23岁,既往体健,平素性格温和.无阳性家族史.病前无严重躯体疾病史.顺利分娩一男婴,7d后回家.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依从性比较

    目的:评价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40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疗后奎硫平组PANSS总分减分率43.5%,有效率80.0%;氯氮平组分别为40.1%及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显著较少,依从性显著较好.结论:奎硫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的药物.

    作者:余国汉;李;梁绍才;何柱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酒依赖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我们对酒依赖患者采用健康教育配合呋喃唑酮厌恶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显峰;郑素娟;马召红;白常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68例临床分析

    我院1980年至1991年期间住院的18 547例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0例,占2.7‰;而1992年至2001年期间住院的16 563例中有168例,占10.1‰,可见近年来已显著增加(x2=77.52,P<0.01),病情亦较前严重,神经系统异常者较前显著增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业华;胡俊艳;赵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关系

    目的:探索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PSD)的发生与病灶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病灶定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大脑左侧前部及皮层部病灶患者PSD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结论:对上述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做好心理治疗,防止抑郁发生.

    作者:李志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已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尝试着探讨运动训练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

    作者:龙浩文;黄华;吴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精神病药致血糖改变与体重体脂指标关系

    目的:分析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APS)急性期治疗期间血糖改变及其与体重体脂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6例患者(男27例,女19例)APS单药治疗10周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率(WHR),并采用磁共振测定其中40例患者治疗前后腹部脂肪分布.结果:患者治疗10周后餐后2 h血糖明显增高,葡萄糖耐量低减(IGT)发生率增加.治疗前餐后2 h血糖水平与体重体脂指标呈正相关;治疗10周后,餐后2 h血糖水平与体重体脂指标无相关.结论:APS急性期治疗可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异常;血糖水平改变与体重增加及体脂沉积有关.

    作者:牟晓冬;张志珺;姚志剑;刘文;孙静;侯钢;张心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文拉法辛治疗糖尿病伴抑郁30例分析

    现以文拉法辛治疗糖尿病伴抑郁,报告如下.

    作者:姜浩;仲海珍;许作刚;王彦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双相障碍中的长程应用

    在双相障碍的长期治疗过程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常被换委以重任.现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翟金国;赵靖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以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各30例,治疗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仿,米氮平起效较快.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帕罗西汀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恶心等.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并可改善睡眠的抗抑郁药.

    作者:赵宏;徐秀杰;王雅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治疗

    帕金森病(PD)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为此我们在PD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戴光明;肖燕;代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TS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利培酮、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8周末分别进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用减分率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8周末3组的YGTSS总抽动分、总发声抽动分、全部损伤因子分及严重程度分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但氟哌啶醇不良反应大,脱落率高.结论:3种药物对TS疗效相当,利培酮不良反应小,脱落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谭庆荣;吴保仁;王怀海;张凯;张雅红;郭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培酮和舒必利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舒必利组进行6周治疗,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检查,评估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的关系.结果:脱落2例.58例患者在治疗6周后PANSS的评分显著下降,CT、WMS-RC、WCST测验成绩均显著提高,利培酮组认知改善主要与阴性症状改善有关;舒必利组认知改善主要与精神症状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改善有关.结论:利培酮和舒必利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疗效更好.

    作者:安宝富;成俊祥;李连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住院患者精神症状观察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住院患者精神症状临床特征.方法:在SARS定点医院对住院患者进行观察,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作精神检查.结果:住院SARS患者精神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焦虑、失眠伴轻度抑郁常见;女性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明显多于男性.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大作用.

    作者:潘轶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奎硫平和氯氮平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奎硫平和氯氮平对心电图QTc间期和QTd的影响程度.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单一给予奎硫平和氯氮平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第1、4周末测定QTc间期和QT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药在治疗第4周末QTc间期均显著延长.氯氮平组QTd在治疗第4周末均显著增加;在治疗第4周,2药的QT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奎硫平较氯氮平对QTc间期和QTd影响小,是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郭杰;王伟;沈建华;路戌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研究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20例抑郁症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局部脑血流灌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抑郁症组双侧基底核、双侧额叶、左颞叶及左枕叶局部血流低灌注;抑郁症组与对照组左右大脑半球局部血流灌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存在低灌注,但未发现局部脑血流低灌注有侧化现象.

    作者:兰光华;赵海园;徐峰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酒中毒者复饮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酒中毒者复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已出院的慢性酒中毒患者随访,按结果分为未复饮组与复饮组,对两组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未复饮组中高中及以上、脑力劳动者较多.复饮组中有酒依赖家族史、有社会的心理应激、起病年龄早、成瘾时间长、酒中毒性妄想症、酒中毒性人格改变者较多.结论:有某些情况的慢性酒中毒者戒断后易复饮.

    作者:董健;张曦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外伤精神伤残鉴定案例中伪装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鉴定案例中伪装精神伤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瑞文测验和伪装测验对110例不同程度脑外伤鉴定案例中的精神伤残和伪装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在110例中,伪装智力伤残者82例(74.5%),伪装精神症状者6例(5.5%).智力伤残程度越轻者,伪装人数比例越高;而不同程度脑外伤之间的伪装人数比例无显著差异.伪装组与非伪装组之间瑞文测验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内不同程度脑外伤者瑞文成绩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脑外伤伤残鉴定中伪装精神伤残相当普遍,且以伪装智力伤残为多见.脑外伤所导致的智力伤残程度是影响伪装的因素之一.

    作者:高北陵;丁树明;陈建良;刘仁刚;李映平;盛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干预组为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5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患者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随访评定.结果:干预组随访时PANSS阴性量表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DSS的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5项因子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永远;吴天诚;李鸣;汤臻;李益民;颜维亚;陆长英;朱宏亮;安源;蒋彩霞;陆丙根;陈建华;杨之江;顾永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