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志;李健芬
编辑:数年来,我刊每年的笔谈综合栏目均刊出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面的稿件汇总.欢迎作者们继续来稿,但请注意以下3点:①内容必需真实,叙述清楚;②有充分理由可说明某种不良反应由某药所引起;③避免众所周知、教科书或其他文献中已有很多报告的内容.本期刊出14篇稿件,由13个单位14位作者所写.
作者:刘家胜;梁武祥;李智勇;彭秋彬;王富春;吴金凤;王刚平;颉瑞;魏勇;陈福新;秦红群;李倦国;梁克龙;曹小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麻醉、镇静药物滥用情况. 方法:对137例首次入院的自愿戒毒者的麻醉、镇静药物滥用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入院前麻醉、镇静药品滥用现象很普遍,住院戒毒期间偷吸海洛因及滥用麻醉、镇静药物问题十分突出. 结论:麻醉、镇静药品管理亟待加强;自愿戒毒模式不宜提倡.
作者:罗亚农;韦盛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34岁,技术员,中专文化.自幼性格内向,敏感,怕羞.不敢与别人交往,不愿见人17年.就诊时不敢与医生对视,紧张,易面红,出汗多.17岁时有1次无意向某男同学的下身处望了一眼,并有想看看、摸一下的想法,之后想起来一阵脸红,感觉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难为情.以后有意克制自己不去看不去想那个地方,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和想法,多次告戒、惩罚自己都无济于事.常感同学们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好像自己的坏想法同学、甚至不认识的人都已知道,故只好躲着同学,至后不敢上街,不敢上学.
作者:何源;张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候因素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1993年中国7地区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其终生患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平均降水量、纬度及所处的气候区之间关系. 结果:以大庆、吉林、沈阳、北京4个地区为代表的温带地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均显著低于南京、上海、长沙3个地区为代表的亚热带地区;情感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与气候各因素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气候因素会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病产生影响,不同气候地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间存在差异.
作者:高志勤;余海鹰;白战生;陈方斌;崔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 方法:对78例海洛因依赖者以抑郁自评问卷(BDI-13)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结果:治疗前有焦虑症状者52例,有抑郁症状者45例;治疗后分别为29和28例,均有明显减少.BDI-13及HAMA评分亦明显下降. 结论:经脱毒治疗,焦虑抑郁症状减少,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但仍需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朱军红;何纯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10年来我院应用全国的诊断标准,以促进临床及科研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明志;李健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九江市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状况. 方法: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残疾与智力残疾评定工具,对九江市11个抽样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共调查市辖区55户,市辖县550户,共调查2 636人.在≥15岁人口中,各类精神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24.33‰,终生患病率为27.80‰,精神残疾率为8.94‰,智力残疾率为4.97‰.在≥7岁人口中,精神发育迟滞的时点患病率为3.31‰.在调查的总人口中,精神残疾率为6.83‰,智力残疾率为3.79‰. 结论:心境障碍患病率居首位,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居2、3位,酒依赖患病率升高,均应列为防治和研究重点.
作者:吴洪军;丁跃庆;罗颖;胡武昌;刘增裕;何斌;黄少南;李淑云;熊伟;黄纪文;周贵兰;王晓;黄筱玲;戚毅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有关精神损伤的司法鉴定问题目前尚有不少分歧[1],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其评定问题,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刘小林;何向军;刘安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于1998年在山东德州市进行精神残疾鉴定.
作者:刘晓辉;崔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帕罗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67例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抑郁症诊断标准,经两种抗抑郁药正规治疗无效,随机分为万拉法新与帕罗西汀两组,治疗6周. 结果:万拉法新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帕罗西汀,显效率达64.7%;且起效迅速,不良反应与帕罗西汀相仿,均较轻微. 结论:万拉法新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赵兆兰;冼易平;周宏辉;林其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根据国际上已发表的文献及本人的实际经验,对Asperg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与自闭症的关系、以及干预方法等作简要介绍.
作者:黄伟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自1998年至今,4年来对71例有争议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复核,其中刑事案62例,民事案5例,劳动争议案2例,非婚性行为案2例.既往鉴定2次12例,3、4、5次各1例,既往鉴定1次56例.在疾病诊断方面,复鉴与初鉴结果一致,或既往多次鉴定中1次或以上一致的44例(62.0%);均诊断为有病但疾病单元不同15例(21.1%),如初次诊断为偏执状态,末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前后完全不一致的10例(14.1%),原诊断有病后确诊无病,或原诊断无病后确诊有病;在诊断上终意见仍不一致的2例(2.8%).在法律能力方面评定不一致的4例(5.6%).
作者:汪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性,19岁.因缓起心情差,动作怪异,疑人害己伴自杀9个月入院.9个月前因腿被打伤,患者情绪低落,独处少语,偶有自语自哭,表情呆板,走路干活有时后倒,动作不灵活.称警察害她,命令她跳河,曾两次自杀未遂.当地精神病院按精神分裂症予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2个月前因表情呆板,手抖,当地肌注奋乃静后症状加重,不能行走,无法进食再次入院.体检:呈木僵状,四肢肌张力齿轮状增高,吐字不清.查肝功等无异常,智能正常.
作者:温健;李乐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例1:男性,64岁.因耳闻人语,猜疑伴自杀行为2天入院.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存在丰富的评论性及命令性幻听,继发被害妄想,情感低落,瞬时记忆及计算力略差.脑彩超(TCD):脑动脉供血不足.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头颅磁共振(MRI):两侧半卵园区、侧脑室旁梗死.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总分24分.诊断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入院后予氯丙嗪及活血化瘀(丹参,银杏叶等)治疗.2周后病情稍有好转,幻听减少,仍有猜疑.因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换用利培酮,2周后加至2mg/d.1个月后无明显好转,遂加用氟西汀20mg/d,2周后幻听消除.再1个月后不再猜疑,自知力恢复.
作者:王军;许家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编辑同志: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单种用药为原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否也是如此呢?我们发现,在氯氮平换用利培酮时,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撤除氯氮平,否则会引起失眠等症状;也有些病人以这两种药物合用效果较好而不良反应不大.是否表明这两种药可以合用,或某些病人以合用为好呢?
作者:江开达;刘登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者需要具有相当精神科临床经验,以鉴别当事人是否有精神疾病,这是鉴定工作的基本条件.然而,长期临床工作的思维方法也可能妨碍鉴定工作进行.现拟对此临床思维方法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不吻合的地方进行讨论.
作者:罗小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20岁.于2年前接触漆树树枝后出现皮炎,伴失眠、胡言乱语,在当地对症治疗10天后恢复正常.约1年前用漆树树枝放牧后又出现局部皮肤潮红、丘疹、水疱.次日扩延全身,瘙痒,伴烦躁、睡眠差.予扑尔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3天后好转.但突然不语,不停的翻东西,次日说自己是伏羲的传人,要统治全世界,打骂父母,出走不归.入院后咬父亲,打人,砸玻璃.查体见前胸及上肢局部有小丘疹,其他部位皮损开始消退.
作者:李忠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特点及其与阴性、阳性症状间的关系. 方法:比较32例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5例正常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成绩,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位点N2和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WCST中分类完成数偏少,持续错误数和总错误数增加.N2潜伏期和波幅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分呈负相关,而WCST总错误数与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正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中枢信息处理障碍、认知障碍,与阴性、阳性症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者:孙兆明;孙学礼;王欣;刘知源;刘协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滴舒必利治疗对木僵状态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25例木僵状态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静滴舒必利和电休克治疗1周,观察两者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静滴舒必利与电休克的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均较轻. 结论:静滴舒必利治疗木僵状态是一种更为方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嵇利亚;黄文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神经症患者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特征. 方法:对34例神经症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持续性操作测验(CPT)检查. 结果:神经症患者几乎所有的CPT指标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从易到难、依次进行的3个分测验中,和正常对照组相似.各类神经症患者间CPT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90项症状清单(SCL-90)部分指标与复杂操作中的反应时间呈正相关(P<0.05~0.01).CPT指标与某些精神药物等效剂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注意障碍,但具有正常人的某些特征.
作者:吴天诚;蒋彩霞;顾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