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的影响

程谦涛;耿德勤

关键词:辛伐他汀, 再灌注时间窗, 脑缺血, 预防性脑保护, 大鼠
摘要: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灌注时间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药物干预再灌注时间窗的可行性.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加辛伐他汀组(D组).C组、D组又各分为MCAO术后2 h、4 h、6 h再灌注组.在完成预定操作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优于B组,测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D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优于B组,梗死体积小于B组(P<0.05或P<0.01),脑组织病理变化改善.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梗死体积,改善脑组织病理变化,延长再灌注时间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对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将75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12.5 mg~25.0 mg,每日2次,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冲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结果 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例因胃肠不适、头痛、面部潮热不能耐受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治疗.对照组中7例因血压下降低于90/60 mmHg,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停药.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能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少而轻,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林红;唐真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做对比分析.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用药4周后,显效47例(58.75%),有效29例(36.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95.00%.治疗期间2例出现低血压、头晕,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金志丽;芦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组(治疗组)10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肠溶阿司匹林片、双嘧达莫(潘生丁)片.对照组10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潘生丁片.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血黏度,对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孙胜辉;周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可舒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可舒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60例予依苏每次5 mg,每日2次口服;中药组60例予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变化、逆转心室重构疗效变化.结果 两组在降低心室重构指标值、逆转心室重构疗效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有明显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显著.

    作者:翟振道;邢旭东;刘焕荣;李继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血压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 hs-CRP.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NGT、IGT、DM 3组的hs-CRP、2 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 hs-CRP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 hPG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SBP、DBP、2 hPG(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 hs-CRP升高呈正相关;SBP、DBP、2 hPG为 hs-CRP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奇英;杨风雨;马晓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枢性狼疮的探讨与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发生率可达14%~75%,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CI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作者:赵元红;郜玉珍;闫慧霞;李素梅;武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瘦素的检测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共治疗12周.分别于入院后1周内和12周后行心脏彩超.结果 各种原发病之间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瘦素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瘦素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患者瘦素水平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可以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瘦素水平, 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武振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 mL,分2次温服,坚持服药3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 脾胃虚损、气虚下陷为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作者:杨俊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注射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3例, 两组均予硝酸酯、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及调脂等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10 mL(天津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9.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407%均优于对照组的63.8%、55.3%(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教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切无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可降低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韦永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以内环境稳(评估模型(HOMA)指数作为评价IR程度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IR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高.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R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IR.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良性颅内压增高与心磷脂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心磷脂抗体(ACA)与良性颅内压增高(BIH)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BIH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侧ACA-IgG及ACA-IgM,根据检测结果将BIH组分为ACA(+)组和ACA(-)组,并对两组之间抗凝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BIH组血清中ACA-IgG、ACA-IgM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阳性患者经抗凝治疗颅内压较快恢复正常,与ACA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磷脂抗体与BIH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侯玉立;王燕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拉莫三嗪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LTG)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GTS)的确切疗效.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GTS患儿采用LTG治疗,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期为1年~2年.结果 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脱组2例.结论 LTG治疗GTS有一定疗效,且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牛争平;侯玉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探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结果 治疗组抗心率失常有效率为85.7%、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56.67%和73.3%(P<0.05).结论 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李静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成功PCI时间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时间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 IRA)完全闭塞( TIMI 0级~1级).依据成功行PCI的时间分为3组.A组:6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9例;B组:6 h~12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34例;C组:12 h~24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8例.分别于术后即刻和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对比分析3组Cortina积分和室壁瘤形成的比率、左心室造影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并观察1年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PCI即刻,3组之间各项心功能参数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A组和B组各项心功能参数较即刻有改善趋势;C组较前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间,3组无死亡及再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心力衰竭及心绞痛的发生C组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 AMI后尽早行PCI,开通IRA,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相晓军;吕吉元;叶新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145例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50%,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5例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博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急性心肌梗死(AMI)也成为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预后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王东霞;来春林;刘晓红;冀友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50例心脏瓣膜病冠脉造影分析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50例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有15例诊断为冠心病,瓣膜退行性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瓣膜退行性病变组(P<0.01),颈动脉超声是术前冠脉造影的良好预测指标.结论 瓣膜退行性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大于非瓣膜退行性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颈动脉超声能较好地预测冠心病的发病,是一个较好的术前检查指标.

    作者:朱伟军;万俊哲;傅向阳;杜日映;吕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诊心脏骤停及救治的相关因素研究

    心脏骤停(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现就2006年9月-2007年9月救治的 32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占芳;刘玉青;敖日布;何敬堂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 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沈志勇;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