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勇;李宁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50例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有15例诊断为冠心病,瓣膜退行性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瓣膜退行性病变组(P<0.01),颈动脉超声是术前冠脉造影的良好预测指标.结论 瓣膜退行性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大于非瓣膜退行性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颈动脉超声能较好地预测冠心病的发病,是一个较好的术前检查指标.
作者:朱伟军;万俊哲;傅向阳;杜日映;吕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养心安神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养心安神药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酸枣仁汤.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心电图及疾病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与中医症状积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中医疗效、心电图疗效与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养心安神药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毕榕;张泉;姚平;丁博智;杜庆芳;邹莉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为目前心律失常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1].胡大一等在我国13个省份进行了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2].研究表明,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 )高于女性(0.7% ),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
作者:贺振燕;耿乃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关系及通心络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58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对照组).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通心络组(31例).常规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分别治疗8周后 hs-CRP、Lp(a)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Lp(a)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通心络组治疗后 hs-CRP、 L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 Lp(a) 与心绞痛密切相关;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 Lp(a)的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作者:郭完计;来春林;秦中胜;任军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美多巴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草药联合美多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0.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秦惠萍;陈改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磷脂抗体(ACA)与良性颅内压增高(BIH)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BIH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侧ACA-IgG及ACA-IgM,根据检测结果将BIH组分为ACA(+)组和ACA(-)组,并对两组之间抗凝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BIH组血清中ACA-IgG、ACA-IgM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阳性患者经抗凝治疗颅内压较快恢复正常,与ACA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磷脂抗体与BIH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侯玉立;王燕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 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沈志勇;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作者:赵元红;郜玉珍;闫慧霞;李素梅;武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急性心肌梗死(AMI)也成为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预后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王东霞;来春林;刘晓红;冀友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 β(fibrinogen 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斑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a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 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0.01).不同组别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 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21) 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 g/L±0.90 g/L,P<0.01).结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茂友;董庆林;孔凡斌;井西伟;秦培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 mL,分2次温服,坚持服药3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 脾胃虚损、气虚下陷为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作者:杨俊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经心电图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治疗组,60例)与普罗帕酮(心律平)组(对照组,30例),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90.2%,房性早搏总有效率为71.7%,对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1.7%.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作者:崔淑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对2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于1个月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选择了99个可以被MSCT检查评估(且图像质量优良)的血管段,并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仅考虑可评价的病变血管,敏感率为90.32%,特异性为86.49%,阳性预测率为91.80%,阴性预测率为84.21%. 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冠心病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赵美华;张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先由日本的Dote等[1]报道,根据左室收缩末期心脏形态学改变而命名,近年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现将2例疑似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邢云利;顾复生;沈潞华;高翔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LTG)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GTS)的确切疗效.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GTS患儿采用LTG治疗,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期为1年~2年.结果 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脱组2例.结论 LTG治疗GTS有一定疗效,且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牛争平;侯玉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心脏骤停(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现就2006年9月-2007年9月救治的 32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占芳;刘玉青;敖日布;何敬堂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作者:李俊民;屈艳玲;李淑琴;程凌倩;李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频发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若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则预后良好[1],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的抗心律失常治疗[2].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2].
作者:孙丙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以内环境稳(评估模型(HOMA)指数作为评价IR程度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IR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高.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R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IR.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