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临床观察

孙胜辉;周斌

关键词:糖尿病, 血瘀证, 血流变学,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摘要: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组(治疗组)10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肠溶阿司匹林片、双嘧达莫(潘生丁)片.对照组10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潘生丁片.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血黏度,对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 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沈志勇;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对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将75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12.5 mg~25.0 mg,每日2次,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冲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结果 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例因胃肠不适、头痛、面部潮热不能耐受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治疗.对照组中7例因血压下降低于90/60 mmHg,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停药.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能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少而轻,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林红;唐真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组(治疗组)10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肠溶阿司匹林片、双嘧达莫(潘生丁)片.对照组10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潘生丁片.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血黏度,对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孙胜辉;周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晶体和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短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晶体型与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两周)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63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晶体型与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各10 mg,晶体型阿托伐他汀24 h内任何时间服用,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每晚口服,均治疗2周后观察对LDL-C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DL-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LDL-C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晶体型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作用短期疗效优于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

    作者:卫海松;高海旺;牛振山;王俏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陆江;陈秀庆;徐青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滋阴利水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滋阴利水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CHF患者按2∶1配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麦竹冲剂,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心功能、中医证候疗效、心室率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心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3%,明显优于对照组82.5%(P<0.05);观察组心室率降低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心功能各项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结论 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室率,减少西药的用量及毒副反应,且无不良反应,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淑光;张宪忠;李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小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大剂量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大、小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Bcl-2明显多于缺血组(P<0.01),小剂量组Bax少于缺血组(P<0.05),大剂量组Bax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大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少于小剂量组(P<0.05),Bcl-2多于小剂量组(P<0.05).大、小剂量组Bax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疗效与剂量有关.

    作者:韩江全;李官成;周晓兰;朱选平;梁恒;李继中;林冬融;赖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误诊率可高达50%以上[1].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常常引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古联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急性心肌梗死(AMI)也成为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预后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王东霞;来春林;刘晓红;冀友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1次/日,共15 d;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川芎嗪注射液2 mL静脉输注, 1次/日,共15 d.两组予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取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LPA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5 d血浆L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NIHSS评分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晓萍;詹细平;楼小亮;范华;谭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脑血管病性质、部位及程度与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探讨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和柏油样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2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为(80~100)万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为10%~30%左右[1].

    作者:刘捷;林凤仙;刘建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35例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作者:李俊民;屈艳玲;李淑琴;程凌倩;李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纤维蛋白原Bβ-455G/A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 β(fibrinogen 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斑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a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 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0.01).不同组别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 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21) 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 g/L±0.90 g/L,P<0.01).结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茂友;董庆林;孔凡斌;井西伟;秦培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天麻素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天麻素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CTTH患者采用数字定级法(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定,观察CTTH患者48例(天麻素组)采用天麻素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同时随机各选CTTH患者42例分别服用多虑平(多虑平组)及维生素B6(维生素B6组)作为对照.结果 天麻素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多虑平组及维生素B6组(P<0.01),而副反应较多虑平组少,且轻微.天麻素组治疗后SDS、SAS评分及NR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多虑平组和维生素B6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胶囊对CTTH有较好的疗效,且副反应少.

    作者:陈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120 mg~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1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排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能明显增强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和泵血功能.

    作者:耿小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其死亡致残率极高.1998年-2004年我站共抢救颅脑损伤914例,按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有重型颅脑损伤20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小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多巴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草药联合美多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0.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秦惠萍;陈改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 mL,分2次温服,坚持服药3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 脾胃虚损、气虚下陷为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作者:杨俊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145例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50%,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5例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博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2例UAP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CI组在联合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药物治疗组单纯强化药物保守治疗.观察30 d内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30 d内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缩短了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P<0.01).结论 早期PCI联合强化药物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疗效好,风险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向阳;薛立新;张海平;杨志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