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 β(fibrinogen 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斑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a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 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0.01).不同组别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 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21) 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 g/L±0.90 g/L,P<0.01).结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茂友;董庆林;孔凡斌;井西伟;秦培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时间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 IRA)完全闭塞( TIMI 0级~1级).依据成功行PCI的时间分为3组.A组:6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9例;B组:6 h~12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34例;C组:12 h~24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8例.分别于术后即刻和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对比分析3组Cortina积分和室壁瘤形成的比率、左心室造影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并观察1年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PCI即刻,3组之间各项心功能参数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A组和B组各项心功能参数较即刻有改善趋势;C组较前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间,3组无死亡及再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心力衰竭及心绞痛的发生C组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 AMI后尽早行PCI,开通IRA,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相晓军;吕吉元;叶新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是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作者:梁静;石世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发生率可达14%~75%,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28例,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优于对照组89.3%,但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愈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作者:沈利华;沈祯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美多巴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草药联合美多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0.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秦惠萍;陈改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50%,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5例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博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先由日本的Dote等[1]报道,根据左室收缩末期心脏形态学改变而命名,近年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现将2例疑似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邢云利;顾复生;沈潞华;高翔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脑缺血预处理(cereb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是指脑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
作者:胡跃强;刘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猪骨髓MSCs,以PCNA染色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d-VEGF.用球囊堵闭及拉伤冠状动脉法建立AMI模型1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4只,进行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MSCs和/或VEGF转染.Ⅰ组给予转染VEGF腺病毒的MSCs移植;Ⅱ组单纯MSCs移植;Ⅲ组VEGF基因质粒;Ⅳ组DMEM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Ⅰ组及Ⅱ组在梗死区及缺血区均可见较大量的PCNA标记的移植细胞.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Ⅰ组>Ⅲ组>Ⅱ组>Ⅳ组.4周后LVEF值:Ⅰ组>Ⅱ组>Ⅲ组>Ⅳ组(P<0.05或P<0.01).结论 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猪心肌梗死区及缺血区可以提高缺血心肌的心功能,这可能和骨髓MSCs促进血管和心肌细胞的再生有关.
作者:王晓艳;苏又苏;谢培益;方红城;李树岩;陈少源;杭红;汪惠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1次/日,共15 d;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川芎嗪注射液2 mL静脉输注, 1次/日,共15 d.两组予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取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LPA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5 d血浆L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NIHSS评分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晓萍;詹细平;楼小亮;范华;谭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经休息和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后部分恢复为特征.近30年来,由于对MG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新疗法的开展和应用,使该病的病死率及缓解率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现将我院1992年8月-2006年10月中西结合治疗MG45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并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尼莫地平、维生素B等西药口服,对照组只服用西药,3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2.59%(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有较好协同作用.
作者:王清;姜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组(治疗组)10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肠溶阿司匹林片、双嘧达莫(潘生丁)片.对照组10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潘生丁片.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血黏度,对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孙胜辉;周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 hs-CRP.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NGT、IGT、DM 3组的hs-CRP、2 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 hs-CRP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 hPG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SBP、DBP、2 hPG(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 hs-CRP升高呈正相关;SBP、DBP、2 hPG为 hs-CRP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奇英;杨风雨;马晓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以内环境稳(评估模型(HOMA)指数作为评价IR程度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IR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高.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R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IR.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血栓前状态(PTS)是指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不平衡导致的一种血栓倾向,涉及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凝血、抗凝和纤溶因子及血液黏度等多种因素,表明机体正在形成血栓,但尚未发生栓塞症.
作者:赖旅洲;雷惠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将75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12.5 mg~25.0 mg,每日2次,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冲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结果 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例因胃肠不适、头痛、面部潮热不能耐受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治疗.对照组中7例因血压下降低于90/60 mmHg,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停药.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能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少而轻,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林红;唐真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结果 治疗组抗心率失常有效率为85.7%、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56.67%和73.3%(P<0.05).结论 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李静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