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梁静;石世德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 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缺血, 心源性猝死, 临床表现, 高型, 疾病谱, 组成, 坏死, 冠脉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是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探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好转情况及心功能改善.结果 治疗组抗心率失常有效率为85.7%、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9%优于对照组的56.67%和73.3%(P<0.05).结论 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李静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天麻素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天麻素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CTTH患者采用数字定级法(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定,观察CTTH患者48例(天麻素组)采用天麻素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同时随机各选CTTH患者42例分别服用多虑平(多虑平组)及维生素B6(维生素B6组)作为对照.结果 天麻素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多虑平组及维生素B6组(P<0.01),而副反应较多虑平组少,且轻微.天麻素组治疗后SDS、SAS评分及NR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多虑平组和维生素B6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胶囊对CTTH有较好的疗效,且副反应少.

    作者:陈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28例,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优于对照组89.3%,但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愈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作者:沈利华;沈祯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对2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于1个月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选择了99个可以被MSCT检查评估(且图像质量优良)的血管段,并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仅考虑可评价的病变血管,敏感率为90.32%,特异性为86.49%,阳性预测率为91.80%,阴性预测率为84.21%. 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冠心病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赵美华;张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纤维蛋白原Bβ-455G/A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 β(fibrinogen 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斑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a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 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0.01).不同组别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 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21) 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 g/L±0.90 g/L,P<0.01).结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茂友;董庆林;孔凡斌;井西伟;秦培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注射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3例, 两组均予硝酸酯、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及调脂等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10 mL(天津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9.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407%均优于对照组的63.8%、55.3%(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教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切无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可降低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韦永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其死亡致残率极高.1998年-2004年我站共抢救颅脑损伤914例,按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有重型颅脑损伤20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小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陆江;陈秀庆;徐青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组(治疗组)10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肠溶阿司匹林片、双嘧达莫(潘生丁)片.对照组10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潘生丁片.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血黏度,对治疗2型糖尿病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孙胜辉;周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42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使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抗凝情况,初步探讨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治疗现状.方法 选择2006年-2007年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2例,全面收集患者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抗凝禁忌症,华法林的用法、用量,以及未用华法林的原因等.结果 房颤患者总体接受抗栓治疗(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者85.28%,其中华法林治疗61.97%,<65岁组华法林治疗66.19%,65岁~75岁组华法林治疗71.69%,<75岁组华法林治疗仅16.67%;高危组华法林治疗71.3%,中危组华法林治疗46.7%,低危组华法林治疗为零.结论 住院以房颤动患者总体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情况较好,但>75岁高、中危的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以及采用更方便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

    作者:秦中胜;崔花花;潘三葱;李向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猪骨髓MSCs,以PCNA染色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d-VEGF.用球囊堵闭及拉伤冠状动脉法建立AMI模型1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4只,进行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MSCs和/或VEGF转染.Ⅰ组给予转染VEGF腺病毒的MSCs移植;Ⅱ组单纯MSCs移植;Ⅲ组VEGF基因质粒;Ⅳ组DMEM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Ⅰ组及Ⅱ组在梗死区及缺血区均可见较大量的PCNA标记的移植细胞.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Ⅰ组>Ⅲ组>Ⅱ组>Ⅳ组.4周后LVEF值:Ⅰ组>Ⅱ组>Ⅲ组>Ⅳ组(P<0.05或P<0.01).结论 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猪心肌梗死区及缺血区可以提高缺血心肌的心功能,这可能和骨髓MSCs促进血管和心肌细胞的再生有关.

    作者:王晓艳;苏又苏;谢培益;方红城;李树岩;陈少源;杭红;汪惠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对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将75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12.5 mg~25.0 mg,每日2次,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冲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结果 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组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例因胃肠不适、头痛、面部潮热不能耐受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治疗.对照组中7例因血压下降低于90/60 mmHg,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停药.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能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少而轻,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林红;唐真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自拟止痛汤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并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尼莫地平、维生素B等西药口服,对照组只服用西药,3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2.59%(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有较好协同作用.

    作者:王清;姜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诊心脏骤停及救治的相关因素研究

    心脏骤停(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现就2006年9月-2007年9月救治的 32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占芳;刘玉青;敖日布;何敬堂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成功PCI时间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时间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 IRA)完全闭塞( TIMI 0级~1级).依据成功行PCI的时间分为3组.A组:6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9例;B组:6 h~12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34例;C组:12 h~24 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8例.分别于术后即刻和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对比分析3组Cortina积分和室壁瘤形成的比率、左心室造影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并观察1年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PCI即刻,3组之间各项心功能参数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A组和B组各项心功能参数较即刻有改善趋势;C组较前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间,3组无死亡及再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心力衰竭及心绞痛的发生C组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 AMI后尽早行PCI,开通IRA,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相晓军;吕吉元;叶新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小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大剂量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大、小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Bcl-2明显多于缺血组(P<0.01),小剂量组Bax少于缺血组(P<0.05),大剂量组Bax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大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少于小剂量组(P<0.05),Bcl-2多于小剂量组(P<0.05).大、小剂量组Bax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疗效与剂量有关.

    作者:韩江全;李官成;周晓兰;朱选平;梁恒;李继中;林冬融;赖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枢性狼疮的探讨与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发生率可达14%~75%,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急性心肌梗死(AMI)也成为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预后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王东霞;来春林;刘晓红;冀友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CI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作者:赵元红;郜玉珍;闫慧霞;李素梅;武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