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缺血药物预处理研究进展

胡跃强;刘泰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内源性保护机制, 脑组织, 脑缺血预处理, 缺血性损伤, 组织产生, 机械刺激, 短暂性
摘要:脑缺血预处理(cereb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是指脑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膜片钳实验中心肌细胞快速分离方法分析

    目的 介绍一种膜片钳实验中简便、快速分离大鼠和豚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探讨影响细胞分离产量和质量的原因.方法 迅速取出动物心脏,挂在Langendorff装置上,分别用无钙台式液和酶液进行灌流一段时间,然后剪取心室部分,置于KB液中将其剪碎吹打分散,筛网过滤将滤液放置在2 ℃~6 ℃冰箱中冷藏4 h后可进行膜片钳实验.结果 用此方法分离出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结构完整,具有良好的耐钙性和较长的存活时间.结论 控制好分离心肌细胞分离中的各种实验条件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是分离出适合于膜片钳实验的心肌细胞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军;宋俊丽;武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 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沈志勇;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小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大剂量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大、小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Bcl-2明显多于缺血组(P<0.01),小剂量组Bax少于缺血组(P<0.05),大剂量组Bax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大剂量组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少于小剂量组(P<0.05),Bcl-2多于小剂量组(P<0.05).大、小剂量组Bax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疗效与剂量有关.

    作者:韩江全;李官成;周晓兰;朱选平;梁恒;李继中;林冬融;赖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以内环境稳(评估模型(HOMA)指数作为评价IR程度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IR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高.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R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IR.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干预作用分析

    频发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若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则预后良好[1],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的抗心律失常治疗[2].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2].

    作者:孙丙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为目前心律失常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1].胡大一等在我国13个省份进行了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2].研究表明,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 )高于女性(0.7% ),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

    作者:贺振燕;耿乃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纤维蛋白原Bβ-455G/A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 β(fibrinogen 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斑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a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 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0.01).不同组别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 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21) 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 g/L±0.90 g/L,P<0.01).结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茂友;董庆林;孔凡斌;井西伟;秦培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晶体和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短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晶体型与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两周)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63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晶体型与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各10 mg,晶体型阿托伐他汀24 h内任何时间服用,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每晚口服,均治疗2周后观察对LDL-C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DL-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LDL-C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晶体型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作用短期疗效优于非晶体型阿托伐他汀.

    作者:卫海松;高海旺;牛振山;王俏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是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作者:梁静;石世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CI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作者:赵元红;郜玉珍;闫慧霞;李素梅;武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良性颅内压增高与心磷脂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心磷脂抗体(ACA)与良性颅内压增高(BIH)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BIH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侧ACA-IgG及ACA-IgM,根据检测结果将BIH组分为ACA(+)组和ACA(-)组,并对两组之间抗凝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BIH组血清中ACA-IgG、ACA-IgM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阳性患者经抗凝治疗颅内压较快恢复正常,与ACA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磷脂抗体与BIH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侯玉立;王燕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误诊率可高达50%以上[1].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常常引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古联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瘦素的检测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共治疗12周.分别于入院后1周内和12周后行心脏彩超.结果 各种原发病之间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瘦素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瘦素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患者瘦素水平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可以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瘦素水平, 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武振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做对比分析.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用药4周后,显效47例(58.75%),有效29例(36.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95.00%.治疗期间2例出现低血压、头晕,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金志丽;芦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2例报道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先由日本的Dote等[1]报道,根据左室收缩末期心脏形态学改变而命名,近年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现将2例疑似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邢云利;顾复生;沈潞华;高翔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1次/日,共15 d;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川芎嗪注射液2 mL静脉输注, 1次/日,共15 d.两组予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取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LPA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5 d血浆L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NIHSS评分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晓萍;詹细平;楼小亮;范华;谭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更广泛深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模型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每个用药组再随机分为3 d、2周、4周、8周4组,分别观察每组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比较.结果 模型组手术后3 d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明显下降.在实验2周、4周、8周时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对应时间点非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应时间点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提高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大下降速度(-dp/dtmax)的作用有优于其他给药组的趋势.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作为益气活血代表药物,通过调节心脏血流动力学,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魏营;杜武勋;刘长玉;刘梅;朱明丹;冯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C-反应蛋白(CRP) 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对58例CPHD患者及57名同年龄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分析,分别检测CRP和IL-8水平;并比较CPHD心功能Ⅰ级~Ⅱ级与Ⅲ级~Ⅳ级患者CRP和IL-8的变化.结果 CRP和IL-8在CPHD患者与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PHD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CRP和IL-8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PHD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CR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RP和IL-8在CPHD对评估CPH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进宝;计学理;李亚宁;刘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灌注时间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药物干预再灌注时间窗的可行性.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加辛伐他汀组(D组).C组、D组又各分为MCAO术后2 h、4 h、6 h再灌注组.在完成预定操作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优于B组,测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D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优于B组,梗死体积小于B组(P<0.05或P<0.01),脑组织病理变化改善.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梗死体积,改善脑组织病理变化,延长再灌注时间窗.

    作者:程谦涛;耿德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