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性质、部位及程度与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探讨

刘捷;林凤仙;刘建美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程度,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并发症, 胃内容物, 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 油样, 呕吐, 临床, 咖啡
摘要: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和柏油样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2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为(80~100)万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为10%~30%左右[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多巴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草药联合美多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0.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秦惠萍;陈改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滋阴利水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滋阴利水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CHF患者按2∶1配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麦竹冲剂,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心功能、中医证候疗效、心室率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心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3%,明显优于对照组82.5%(P<0.05);观察组心室率降低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心功能各项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结论 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室率,减少西药的用量及毒副反应,且无不良反应,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淑光;张宪忠;李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35例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作者:李俊民;屈艳玲;李淑琴;程凌倩;李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2例UAP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CI组在联合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药物治疗组单纯强化药物保守治疗.观察30 d内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30 d内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缩短了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P<0.01).结论 早期PCI联合强化药物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疗效好,风险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向阳;薛立新;张海平;杨志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是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作者:梁静;石世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心绞痛的关系及通心络干预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关系及通心络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58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对照组).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通心络组(31例).常规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分别治疗8周后 hs-CRP、Lp(a)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Lp(a)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通心络组治疗后 hs-CRP、 L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 Lp(a) 与心绞痛密切相关;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 Lp(a)的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作者:郭完计;来春林;秦中胜;任军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纤维蛋白原Bβ-455G/A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B β(fibrinogen 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斑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a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 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0.01).不同组别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 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21) 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 g/L±0.90 g/L,P<0.01).结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茂友;董庆林;孔凡斌;井西伟;秦培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为目前心律失常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1].胡大一等在我国13个省份进行了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2].研究表明,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 )高于女性(0.7% ),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

    作者:贺振燕;耿乃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C-反应蛋白(CRP) 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对58例CPHD患者及57名同年龄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分析,分别检测CRP和IL-8水平;并比较CPHD心功能Ⅰ级~Ⅱ级与Ⅲ级~Ⅳ级患者CRP和IL-8的变化.结果 CRP和IL-8在CPHD患者与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PHD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CRP和IL-8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PHD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CR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RP和IL-8在CPHD对评估CPH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进宝;计学理;李亚宁;刘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CI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作者:赵元红;郜玉珍;闫慧霞;李素梅;武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复的临床预测意义

    近年来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心血管疾病一项危险指标,它的水平不仅可预测将来心肌梗死及中风的危险性[1],而且也影响房颤(AF)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过程[2,3].本研究旨在观察hs-CRP水平对持续性房颤转复窦律的早期以及长期预测临床意义.

    作者:赵计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干预作用分析

    频发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若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则预后良好[1],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的抗心律失常治疗[2].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2].

    作者:孙丙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膜片钳实验中心肌细胞快速分离方法分析

    目的 介绍一种膜片钳实验中简便、快速分离大鼠和豚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探讨影响细胞分离产量和质量的原因.方法 迅速取出动物心脏,挂在Langendorff装置上,分别用无钙台式液和酶液进行灌流一段时间,然后剪取心室部分,置于KB液中将其剪碎吹打分散,筛网过滤将滤液放置在2 ℃~6 ℃冰箱中冷藏4 h后可进行膜片钳实验.结果 用此方法分离出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结构完整,具有良好的耐钙性和较长的存活时间.结论 控制好分离心肌细胞分离中的各种实验条件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是分离出适合于膜片钳实验的心肌细胞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军;宋俊丽;武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安脑平冲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脑出血急性期昏迷患者应用安脑平冲汤和泮托拉唑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脑出血急性期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与对照组(187例),所有患者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静脉使用泮托拉唑,试验组并鼻饲安脑平冲汤.结果 试验组存活46例,病死率60.00%,存活患者恢复清醒者34例,平均恢复清醒时间126.41 h±48.16 h,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液OB阳性率、胃液pH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OB阳性率及pH值改变呈时效相关性.两组治疗后7 d、14 d胃液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脑平冲汤联合泮托拉唑能有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昏迷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

    作者:周德生;胡华;谭光波;毛以林;张雪花;聂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血压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 hs-CRP.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NGT、IGT、DM 3组的hs-CRP、2 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 hs-CRP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 hPG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SBP、DBP、2 hPG(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 hs-CRP升高呈正相关;SBP、DBP、2 hPG为 hs-CRP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奇英;杨风雨;马晓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65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3例)予卡托普利、抗血小板、调脂和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n=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0 mg~20 mg,每日两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肱动脉超声方法判断内皮舒张功能,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内皮素-1(ET-1),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EDD)增加,NO明显增加,ET-1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不仅具有显著降压作用,而且可改善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障碍.

    作者:董炳庆;王芳;张斌;李秀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做对比分析.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用药4周后,显效47例(58.75%),有效29例(36.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95.00%.治疗期间2例出现低血压、头晕,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金志丽;芦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更广泛深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模型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每个用药组再随机分为3 d、2周、4周、8周4组,分别观察每组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比较.结果 模型组手术后3 d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明显下降.在实验2周、4周、8周时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对应时间点非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应时间点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提高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大下降速度(-dp/dtmax)的作用有优于其他给药组的趋势.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作为益气活血代表药物,通过调节心脏血流动力学,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魏营;杜武勋;刘长玉;刘梅;朱明丹;冯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注射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3例, 两组均予硝酸酯、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及调脂等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10 mL(天津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9.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407%均优于对照组的63.8%、55.3%(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教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切无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可降低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韦永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120 mg~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1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排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能明显增强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和泵血功能.

    作者:耿小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