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

李向荣;谭涛;石学慧;李丹丹;吴清明;刘未艾;林旭明;陈罡;林巧梅;周红霞

关键词:脑卒中, 恢复期, 卒中单元, 陪护
摘要:目的 研究亲属陪护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 3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陪护类别不同分为亲属组和非亲属组,患者均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实施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并对两类陪护进行健康教育.评估项目有Barthel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亲属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非亲属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亲属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0.17±10.38)分和(22.78±11.23)分,非亲属组SIAS、BI分别为(14.75±6.31)分和(17.23±6.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OHS轻中度残障者高于非亲属组高(P<0.05).结论 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患者更有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静脉输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静脉输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与血塞通注射液相近.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ERK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调节因子ERK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原位杂交法检测主动脉ERK2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颗粒为(150.57±25.90)个显著增高(P<0.01);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府组和桃红组ERK2 mRNA分别为(45.29±22.27)个和(95.86±95.86±19.85)个表达降低(P<0.01);四逆组为(128.71±40.9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平滑肌ERK2 mRNA阳性颗粒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谢辉;罗尧岳;龙志江;周小青;杨伏安;雷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

    目的 研究亲属陪护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 3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陪护类别不同分为亲属组和非亲属组,患者均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实施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并对两类陪护进行健康教育.评估项目有Barthel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亲属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非亲属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亲属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0.17±10.38)分和(22.78±11.23)分,非亲属组SIAS、BI分别为(14.75±6.31)分和(17.23±6.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OHS轻中度残障者高于非亲属组高(P<0.05).结论 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患者更有益.

    作者:李向荣;谭涛;石学慧;李丹丹;吴清明;刘未艾;林旭明;陈罡;林巧梅;周红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相关性研究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了解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分为合并房颤组(3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50例),以3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心脏超声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合并房颤组36例再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8例)和阿司匹林组(18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3)]治疗并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内皮素变化.结果 合并房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合并房颤组较单纯高血压组左房内径显著增大.治疗后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的内皮素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全部患者在治疗随访期间未见脑血管和周围血管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胃肠道特殊不适.结论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内皮素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左房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华法林抗凝治疗更有效.

    作者:李怡霏;刘晓红;来春林;赵建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两组基础用药一致,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时间、血液电解质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给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均未出现显著改变,托拉塞米首剂静脉给药较呋塞米首剂给药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1),当首剂给药后,尿量达500 mL时托拉塞米组血液电解质波动范围明显缩小(P<0.05或P<0.01),0 h~12 h托拉塞米组尿量明显高于呋塞米组.结论 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作者:张悟棠;李保;王敬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降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国内研究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中药血脂康胶囊和其他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

    作者:胡炜;周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候要素、证候分型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8例IHF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点,运用医学统计方法 ,分析中医证候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及N端前脑钠素(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证候要素、证候分型不同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水饮证、心肾阳虚型、阳虚水泛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周育平;胡元会;吴华芹;安成;王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颈心综合征研究进展

    1 颈心综合征流行病学概述颈椎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骨质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1].

    作者:张卫斌;罗陆一;栾杰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3例老年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报道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心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尽管在过去2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的预后仍很差,1年后死亡率仍高达50% 以上.近几年来国内外兴起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1].2007年-2008年,我科对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的患者进行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对其术后1个月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贺国新;刘亮;李学文;吕吉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

    目的 对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定.方法 对6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同期未采用该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缓解患者头痛的剧烈程度,缩短头痛、发热、颈强直等的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 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虞炳庆;黄红伟;吴丽娟;黄明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基于DHPLC技术的Wilson病基因诊断

    目的 建立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Wilson病(WD)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WD基因第8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HPLC检测分析,根据色谱峰型不同确定测序样品,经测序后确定突变类型.结果 203例先证者中WD基因外显子8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55.2%,Arg778Leu纯合突变22例,杂合突变90例,基因突变频率为33.0%.共发现3种错义突变、1种移码插入突变和1种多态性位点(C2310G),且多态位点C2310G与Arg778Leu突变完全连锁.其中76例先证者带有Arg778Leu杂合错义突变,22例为Arg778Leu纯合错义突变,10例为Arg778Gln杂合错义突变,2例Tyr713Silent错义突变(C2139G),2例为杂合2304C插入突变.结论 WD基因外显子8是ATP7B基因的第一突变热区.DHPLC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可用于WD的临床基因诊断.

    作者:杨文明;汪美霞;杨静芳;鲍远程;李瑞娟;董婷;汪瀚;杨兴涛;陈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炎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局部白细胞的浸润及川芎嗪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不同时间点局部白细胞的浸润,在光镜下以相同光亮强度观察计数,记录网格内阳性反应的细胞数.结果 光镜下缺血24 h围绕坏死中心区有较多的白细胞聚集,3 d~7 d聚集达高峰,以多形核细胞(PMNL)为主.川芎嗪预防组缺血3 d部分标本可见白细胞围绕坏死中心区聚集,7 d白细胞进入坏死中心区,但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缺血3 d~7 d,CD3、CD8淋巴细胞聚集达高峰,转化带有巨大细胞出现,CD4细胞少见,川芎嗪预处理后CD3、CD8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巨大细胞消失,CD4阳性细胞略有增加.结论 川芎嗪可能减轻脑缺血局部炎性反应,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邵小鹏;刘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通过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的耐缺氧功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银丹心脑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延长常压耐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胶囊能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

    作者:高杨;黄炯;夏文;李星;黄琦;王令仪;范振海;吴芹;余丽梅;黄燮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持续治疗观察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组LDL-C和CRP治疗后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LDLC、CRP的水平.

    作者:段飞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86例应用LGZ01型颅骨网板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体会

    颅骨缺损修补又称颅骨成型,修补材料多为有机玻璃、硅橡胶涤纶丝网、纤维板、自体颅骨(肋骨)、钛板等,但是要做到塑形满意,无毒性、反应小仍是需要不断研究的.我院从2003年4月-2008年5月应用LGZ01型颅骨网板(采用GB /T13810-97中规定的具有良好强度和生物相溶性的TA2纯钛材料制造)行颅骨缺损修补8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静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研究进展

    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病变直接表现为心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尽管窦房结细胞本身氧耗低,代谢不活跃,但缺血缺氧仍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窦房结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外来性)和器质性(内在性)疾病[1].前者主要由于药物、激素及自主神经因素引起SAN功能失常,表现为电生理方面的改变;后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与组织形态的改变.

    作者:李东;王迪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5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天麻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两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头晕、头痛、头重、耳鸣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振钧;张群;曾林;陈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1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其血清心肌酶值差异和心电图改变.结果 血清心肌酶异常率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心电图改变者以ST-T改变为主,中毒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 中度、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

    作者:邢朝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7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占7.6%,预后差[1],病死率高达58.3%[2].因此做好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我科近4年间收治的17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HP超声仪器对经头颅CT确诊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27例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超声结果 是否阳性,分为斑块组与非斑块组,对两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侧组斑块检出率为72.1%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的57.2%(P<0.05).斑块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斑块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任永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