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刘春;蒋梅先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 心血管疾病, exercise testing, 周围循环, 协调作用, 交换作用, 呼吸疾病, 呼吸功能, 加负荷, 二氧化碳, 变化, 心电图, 摄氧量, 排出量, 肺循环, 指标, 学者, 心脏, 细胞, 通气
摘要: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在一定负荷下测出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代谢、通气指标及心电图变化,反映细胞呼吸功能的变化[1].1975年呼吸疾病学者Wasserman提出:单独给心脏或肺脏增加负荷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运动均需要心肺的协调,以及周围循环与肺循环的协调作用来完成生存和工作所需要的气体交换作用[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水蛭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水蛭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NF-κB 的表达和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组织NF-κB开始表达,3 d达高峰,脑含水量6 h升高,3 d达高峰.水蛭素组脑含水量、NF-κB表达与对照组及脑出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结论 NF-κB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作者:杨文海;宁显忠;王媛媛;胥向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86例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 观察抽动障碍(TD)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86例T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进行分析,常规做EEG检查.结果 86例TD患儿中,46例(53.5%)EEG正常,40例(46.5%)EEG异常,其中26例(30%)轻度异常,11例(12.8%)中度异常,3例(3.5%)重度异常.其EEG表现缺乏特异性﹑规律性.结论 本组病例EEG的异常率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发作频率无明显关系,无特异性.少部分患儿出现的尖波﹑棘波﹑棘慢波,可能存在潜在的癫痫灶,但目前无临床发作.

    作者:韩桂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研究进展

    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病变直接表现为心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尽管窦房结细胞本身氧耗低,代谢不活跃,但缺血缺氧仍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窦房结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外来性)和器质性(内在性)疾病[1].前者主要由于药物、激素及自主神经因素引起SAN功能失常,表现为电生理方面的改变;后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与组织形态的改变.

    作者:李东;王迪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HELLP综合征并发脑疝死亡1例

    1 资料患者,37岁,妊4产3(G4P3).主因停经30周,头晕2 d,抽搐1次住院治疗.未行产前检查,2 d前头晕,自服感冒药,效果不佳.4 h前在家抽搐由床上坠地,随即昏迷.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86/min,呼吸20/min,血压230/140 mmHg(1 mmHg=0.133 kPa),营养差,意识不清,昏迷,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宫底脐上二横指,臀位,胎心音130/min,未行内诊检查.B超:宫内妊娠30周单活胎,臀位,双顶径7.1 cm,股骨长5.4 cm,羊水暗区5.1 cm,胎盘Ⅰ级.眼底检查:重度妊高征眼底(后极视网膜可见少量点状出血).

    作者:张海花;曾淑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来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中,死亡8例(15.4%),存活44例中.术后生活能力(ADL)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5例,Ⅴ级2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便于保护脑组织血管、止血等优点.

    作者:王建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中医病机与证候实质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促危因素,是致残与死亡的重要诱因,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中常见的证型之一.近年围绕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贺立娟;李运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2例非典型脑出血的影像诊断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脑出血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2例非典型脑出血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非典型脑出血的分布部位、形态、密度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CT表现为等密度者5例,高密度者6例,点状出血1例.周围水肿明显者4例,其中1例误诊为脑转移瘤.7例经治疗后完全吸收.结论 非典型脑出血的CT表现和脑出血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密切相关.认识非典型表现对颅内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桑俊勇;赵小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肺栓塞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探讨肺栓塞的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21例,胸痛12例,咯血3例,晕厥9例,颈静脉怒张8例,肺动脉听诊区第二心音(P2)亢进8例等;全部患者血D-二聚体>0.5 mg/L,低氧血症30例.结论 目前肺栓塞诊断以临床综合判断为主,提高对肺栓塞临床特点认识,对及时准确诊断肺栓塞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86例应用LGZ01型颅骨网板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体会

    颅骨缺损修补又称颅骨成型,修补材料多为有机玻璃、硅橡胶涤纶丝网、纤维板、自体颅骨(肋骨)、钛板等,但是要做到塑形满意,无毒性、反应小仍是需要不断研究的.我院从2003年4月-2008年5月应用LGZ01型颅骨网板(采用GB /T13810-97中规定的具有良好强度和生物相溶性的TA2纯钛材料制造)行颅骨缺损修补8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静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HP超声仪器对经头颅CT确诊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27例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超声结果 是否阳性,分为斑块组与非斑块组,对两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侧组斑块检出率为72.1%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的57.2%(P<0.05).斑块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斑块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任永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伤后继发脑梗死6例报道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的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几年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结果 脑外伤后脑梗死病情严重,治疗困难,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必要时须手术治疗.结论 综合考虑伤情、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手术和脑保护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冀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可舒片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及降血脂、降血黏度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心可舒组(治疗组,108例)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81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30%,显效率为52.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显效率为14.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及降血脂、降血黏度的疗效好,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万淑娟;江水平;管吉宝;杨明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养心汤对家兔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心肌组织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心肌组织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采取颈总动脉球囊扩张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方式复制成类似于人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变化的家兔心肌缺血模型.测定治疗前后家兔心肌组织ET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ET含量为56.37 pg/mL±6.52 pg/mL,与模型组89.45 pg/mL±13.92 pg/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汤可降低组织内皮素的生成和释放,进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其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静;刘影哲;汪秀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吸烟对中枢神经系统危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吸烟大鼠脑部神经元和脑内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不吸烟组和吸烟组,分别在被动吸烟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将其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发现长期吸烟大鼠脑内微小血管壁增厚,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受损.结论 长期吸烟可损害脑微小血管及神经元.

    作者:张金;魏利华;李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颈心综合征研究进展

    1 颈心综合征流行病学概述颈椎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骨质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1].

    作者:张卫斌;罗陆一;栾杰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卒中首发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二者鉴别诊断之依据.方法 对首次就诊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填写病症表格,并予MMSE评分及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住院确诊.结果 脑脑卒中组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方式和精神病程等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结论 详实的病史采集,病程分析和认知功能测定配以必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郭进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编码大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短发夹环RNA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编码大鼠ACEmRNA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为利用基因沉默技术从转录后水平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研究做准备.方法 根据大鼠ACE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shRNA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进入载体pGenesil-1,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 酶切证明构建的shRNA已插入载体,经测序证明与设计的相同,获得大鼠ACE的shRNA表达载体质粒.结论 构建的编码大鼠ACE mRNA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可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短发夹RNA,经Dicer酶裂解成siRNA并降解靶基因mRNA,而达到基因干扰的作用.为利用其进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华;高奋;李茂莲;边云飞;何军华;肖传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异乐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长效异乐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长效异乐啶治疗,治疗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长效异乐啶治疗.结果 治疗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56.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3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起效快,并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身症状.

    作者:聂瑞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AMI溶栓患者,其中rt-PA组25例,UK组3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采用rt-PA和 UK溶栓治疗,观察其冠脉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结果 冠脉再通率rt-PA组为80.0%,UK组为61.3%(P<0.05),而两组出血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rt-PA溶栓疗效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而出血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作者:薛铮;吕吉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s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是中风偏瘫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表现为瘫痪侧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腕关节、手指疼痛及屈伸受限同时伴有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发红等.其发生率为12.5%~70.0%[1],妨碍了患者的整体康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国内外对于SHS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许多学者尝试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SHS,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雨燕;王显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