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水蛭素的保护作用

杨文海;宁显忠;王媛媛;胥向红

关键词:水蛭素, 脑出血, 核转录因子κB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水蛭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NF-κB 的表达和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组织NF-κB开始表达,3 d达高峰,脑含水量6 h升高,3 d达高峰.水蛭素组脑含水量、NF-κB表达与对照组及脑出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结论 NF-κB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ERK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调节因子ERK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原位杂交法检测主动脉ERK2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颗粒为(150.57±25.90)个显著增高(P<0.01);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府组和桃红组ERK2 mRNA分别为(45.29±22.27)个和(95.86±95.86±19.85)个表达降低(P<0.01);四逆组为(128.71±40.9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平滑肌ERK2 mRNA阳性颗粒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谢辉;罗尧岳;龙志江;周小青;杨伏安;雷艳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15 d后.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卢明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降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36例

    目的 观察降气活血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降气活血汤及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治疗,观察两组血压下降及24 h收缩压负荷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及24 h收缩压负荷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气活血汤及非洛地平缓释片合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确切.

    作者:顾雄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卒中首发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二者鉴别诊断之依据.方法 对首次就诊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填写病症表格,并予MMSE评分及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住院确诊.结果 脑脑卒中组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方式和精神病程等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结论 详实的病史采集,病程分析和认知功能测定配以必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郭进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房颤与hsCRP之间的关系及炎症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因心房颤动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112例,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的含量.结果 心房颤动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5),而持续性房颤患者hsCRP的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结论 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有可能成为预防房颤发生和持续的一种途径,研究炎症与房颤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玮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颈外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颈外静脉置管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68例急性左心衰竭危重患者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其中经左侧颈外静脉置管29例,经右侧颈外静脉置管39例.结果 成功65例,成功率95.6%,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多在1 min~3 min内完成操作,可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时间.选择颈外静脉置管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较佳的静脉通路之一.

    作者:刘丽华;张群芳;杨淑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伤后继发脑梗死6例报道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的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几年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结果 脑外伤后脑梗死病情严重,治疗困难,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必要时须手术治疗.结论 综合考虑伤情、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手术和脑保护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冀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研究进展

    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病变直接表现为心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尽管窦房结细胞本身氧耗低,代谢不活跃,但缺血缺氧仍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窦房结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外来性)和器质性(内在性)疾病[1].前者主要由于药物、激素及自主神经因素引起SAN功能失常,表现为电生理方面的改变;后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与组织形态的改变.

    作者:李东;王迪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AMI溶栓患者,其中rt-PA组25例,UK组3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采用rt-PA和 UK溶栓治疗,观察其冠脉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结果 冠脉再通率rt-PA组为80.0%,UK组为61.3%(P<0.05),而两组出血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rt-PA溶栓疗效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而出血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作者:薛铮;吕吉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炎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局部白细胞的浸润及川芎嗪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不同时间点局部白细胞的浸润,在光镜下以相同光亮强度观察计数,记录网格内阳性反应的细胞数.结果 光镜下缺血24 h围绕坏死中心区有较多的白细胞聚集,3 d~7 d聚集达高峰,以多形核细胞(PMNL)为主.川芎嗪预防组缺血3 d部分标本可见白细胞围绕坏死中心区聚集,7 d白细胞进入坏死中心区,但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缺血3 d~7 d,CD3、CD8淋巴细胞聚集达高峰,转化带有巨大细胞出现,CD4细胞少见,川芎嗪预处理后CD3、CD8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巨大细胞消失,CD4阳性细胞略有增加.结论 川芎嗪可能减轻脑缺血局部炎性反应,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邵小鹏;刘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15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3.1%,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9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 稳心颗粒对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可靠.

    作者:卢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1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其血清心肌酶值差异和心电图改变.结果 血清心肌酶异常率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心电图改变者以ST-T改变为主,中毒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 中度、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

    作者:邢朝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养心汤对家兔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心肌组织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心肌组织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采取颈总动脉球囊扩张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方式复制成类似于人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变化的家兔心肌缺血模型.测定治疗前后家兔心肌组织ET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ET含量为56.37 pg/mL±6.52 pg/mL,与模型组89.45 pg/mL±13.92 pg/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汤可降低组织内皮素的生成和释放,进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其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静;刘影哲;汪秀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2例非典型脑出血的影像诊断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脑出血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2例非典型脑出血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非典型脑出血的分布部位、形态、密度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CT表现为等密度者5例,高密度者6例,点状出血1例.周围水肿明显者4例,其中1例误诊为脑转移瘤.7例经治疗后完全吸收.结论 非典型脑出血的CT表现和脑出血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密切相关.认识非典型表现对颅内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桑俊勇;赵小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老年AMI的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65岁以上的老年AMI与同期64例60岁以下的AMI患者加以分析对比,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AMI的确诊率.

    作者:徐志家;徐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

    目的 研究亲属陪护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 3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陪护类别不同分为亲属组和非亲属组,患者均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实施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并对两类陪护进行健康教育.评估项目有Barthel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亲属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非亲属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亲属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0.17±10.38)分和(22.78±11.23)分,非亲属组SIAS、BI分别为(14.75±6.31)分和(17.23±6.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OHS轻中度残障者高于非亲属组高(P<0.05).结论 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患者更有益.

    作者:李向荣;谭涛;石学慧;李丹丹;吴清明;刘未艾;林旭明;陈罡;林巧梅;周红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86例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 观察抽动障碍(TD)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86例T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进行分析,常规做EEG检查.结果 86例TD患儿中,46例(53.5%)EEG正常,40例(46.5%)EEG异常,其中26例(30%)轻度异常,11例(12.8%)中度异常,3例(3.5%)重度异常.其EEG表现缺乏特异性﹑规律性.结论 本组病例EEG的异常率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发作频率无明显关系,无特异性.少部分患儿出现的尖波﹑棘波﹑棘慢波,可能存在潜在的癫痫灶,但目前无临床发作.

    作者:韩桂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

    目的 对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定.方法 对6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同期未采用该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缓解患者头痛的剧烈程度,缩短头痛、发热、颈强直等的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 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虞炳庆;黄红伟;吴丽娟;黄明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通过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的耐缺氧功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银丹心脑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延长常压耐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胶囊能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

    作者:高杨;黄炯;夏文;李星;黄琦;王令仪;范振海;吴芹;余丽梅;黄燮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7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心绞痛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心绞痛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了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

    作者:张晓璇;曾影红;甘爱霞;赵晓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